我与婆婆 甘肃/高春萍 编辑/智者见智
我和她还会再见吗?而又能怎样的自我安慰呢?初秋的轻风流动着晚春的和煦,抚摸着大地上的万物。鸟语雀和,花草清新,空气清爽,恰在此时,婆婆辞别人尘。时在2024年8月28日,终年82岁,这个日子像一只手牢牢握住我的心体,纪念在我今后有生的时光中。
我与她的次子是姻缘走到一起,我们俩虽无青梅竹马,山盟海誓,但彼此的真诚达爱的极致之美。忽然他因病撒手人寰,婆婆很长一段时间在忧郁中度过,亲历白发人送黑发人的苦衷。她曾多次说:“我把你当亲生女儿看待,从你和孙子的身上,能看到儿子的影子。”
于是,婆媳关系像母女关系共度余生。
婆婆生于1942年,她的童年,少年在饥寒中度过。新中国成立后,她在原平凉羊毛衫厂工作。羊毛衫当时在国内畅销,还出口国外,产品质量上要求很严。婆婆从学徒到师傅,默默劳作,她管的是检验工作,期间,发现有些羊毛衫不合格,她就放在另一边,8小时之外和工友们重新编织,修复一定要合格。有时在夜色中下班,她给工友们常说:出口的物品,影响中国的声誉,我们不能马虎。她检验的关口难过,有个别人背地里说,“李桂花(婆婆)认的太真,她的关口能气死人。”“走上级路线!”等等难听的话她像没有听见,她的检验工作若往常一样。真我难得,真情难寻。若本真的我失去便是道德的沦陷。认识真我是一生的功课。事业的大成是在严肃中造就。单纯并没有塑造她,婆婆在工作岗位上尽职尽责。
突然,下岗如洪流冲来,她的单位停产,工资停发。一家人生活咋办?度日如年的岁月煎熬着她,而工厂在她心里难以割舍,偶尔和家人们谈话中总将青春和羊毛衫媲美,语气中流出羊毛衫厂就像娘家,像童年的热土,少女时代的蓝天白云,似土炕、锅头的故事。黄花青闺聚在一起的娓娓话语,离别娘家的难言之隐,听者,聚精会神,怕丢失某一个细节。而现实是柴米油盐,明天的饭怎么吃。她每度一日若登山,每过一夜就像风雪相伴。后来她初次领到每个月的二百元养老金,临去世前能领到三千元。
记忆就像儿时月光下玩耍的夜色,被时光的流逝拉长彼此的距离,而那夜色光景在我脑海中是清新晶莹的,不会消失。有了婆媳之缘,就有了彼此的了解。
婆婆身上的衣服,没有皱褶,无论春秋冬夏的衣服穿在她身上合体,就像定制的合身,穿旧的衣服上看不到污点。
被子叠的棱角分明,如床与墙壁间放着箱子,床上的空间就像一片平静的湖面,地上、院子就像被风清扫,没有杂物。灶房,能看到的案板、瓢盆、碗筷,若刚从水里捞出来,墙壁像刚装修的新韵浮动。
人类的母性是家园的风景,在任何一个历史时期,是轴心时代。文明的芳香营造文明的生活气息,文明体现出一个家庭文化足迹,育兰而清香,近荷而生洁。她的儿女们虽然不是豪门之弟,官宦人家,却印证了文化洗礼的人生,小我的大明。
从她给我做婆婆起,直到去世,总见她按时按点礼拜不拖,日长夜短,斋戒严肃,不攀富贵,不嫉贤明。曾有一位贫寒的朋友,找上门求她借钱给孩子凑学费,她当时手头不便,让友人坐下喝茶,说出去一趟就来。约20分钟左右,听到急促的脚步回来,掏出两千元让来客数一下。后来,那位友人还钱时,她拒不接受,便郑重的说,“我的意向已捐助给娃了,原来她当时在借别人的借钱,转借给那位清寒的朋友,用自己养老金给他人还了账。
婆婆给她的亲友们常说,我们伊斯兰人,有个别的害群之马污染了伊斯兰。宗教的终极是慈善的终极。为国家,他人的贡献都是善功、无论衣食住行,社会生活中为正义的事业挺身而出就是慈善的履行。一个人要用行动证实自己的文明洗礼,不断在学习中成长。
婆婆在厂的工作,在台案上站立是必须的。她几十年工作的站立,致使她的腿筋弯曲多变,时长时短,时粗时细,经医院检查,属静脉曲张,随着年龄增长,病情日复一日的加重,给她行走造成障碍,她住在五楼,三年时间中,不能单独下楼,隔窗看楼外世界,依靠拐杖来回从卧室走到卫生间。在她离世的最后三年里,肾脏、心脏出现衰竭,身体逐渐衰弱,她忍耐着疼痛不吭声。怕给儿女们添麻烦,再因呼吸困难,医疗措施要切割喉咙,导入插管至胃部进食,儿女不忍看到她病痛交加,治疗受罪,经和医师商量,采取保守治疗,买了一台呼吸机在家里吸氧。能做的功修她坚持着,有时打开手机看些她喜欢的东西。若逢闲时,和我谈古说今。
在患病期间,河南的亲友,来平凉看望她,是灵魂交往。羊毛衫厂的友人看望她,铭记他们当年编织产品中出现瑕疵,是她整修后检验合格。近邻和亲友多次探望,活人相见总难分难舍,她没有挥泪,她满面春风相送。
2022年夏天,她的病情加重,送进医院,经医师检查确定进ICU病房,因呼吸机延误使用,导致她脑部严重缺氧,出现了大脑意识断层,影响记忆衰退,若逢来客探望,她说自己昨天退休,上了80年班……好像精神分裂的乱语,使人心头涌上凄楚,人世沧桑,到头留下些什么,即使昔日芳华秀美,大业兴旺,终被一把瘦骨换替。物变容非是她也是众生,英豪何尝不是呢?写到这里,我不忍心叙她病中时空错乱的病语。
终于她顺命归真,永别人尘。她无牵挂,也无什么遗憾,而我的遗憾难以消失,只记得给她一身睡衣,也许传统的婆媳处世,处事我有些未能入流?
忽而我记起杨万里的《咏桂》,
不是人间种,
移从月中来。
广寒香一点,
吹得满山开。
婆婆名叫“李桂花”,恰是桂花盛开的时候,香芳送他香魂远去,也许她生来与桂花有缘吧。安葬完婆婆,我心里一片空寂,我与婆婆的次子7年姻缘,他英年作故,女儿4岁,我们以没有血缘的母女关系维系着甲于血缘的关系,弹指一挥,22个春秋倏儿即过。我心里好像云缠雾绕,晴朗也是多云。人生一叹,不了该了,不分必分。之后我与她母子两偶尔许是梦游之缘。
怅望蓝天依旧,心中默语,在我目光看不见的蓝天深处,有她和儿子的极喜相逢吗?但愿如此,长安无忧,我的情绪随心游荡,在广宇中,在广宇深处。
记于婆婆去世的第五天。
作者简介:
高春萍女士,甘肃省平凉市人,回族,研究生,从事行政管理工作。现为自由作者。
推荐人:
马有常,回族,甘肃平凉市崆峒区人。上世纪80年代发表文学作品,著有散文评论、诗歌等作品300多万字,出版散文集《风雨春秋》,曾先后担任媒体编辑,记者,是著名文艺评论家、批评家。
编辑简介
侯彦启,笔名:智者见智,中国新写实主义诗歌的倡导者,中华文艺学会理事、山东二分会会长,天南地北诗社社长,都市头条(北京、上海、深圳、港澳台)认证编辑,中国远山文学网理事、特约作家,中国先锋文艺作家协会理事,敖汉旗诗词学会会员,获“当代百强诗人、当代百强才子、中华诗词100位优秀传承人、新写实主义诗歌十佳诗人、中国诗歌艺术奖",诗被多种刊物刊登,多次获奖。
天南地北诗社总旨
为世界各地的文化人提供一个交流学习的平台,举办征文大赛,同题诗作,诗歌评论、小说连载、随笔、纪实、书画,不拘一格,自由发挥,打造成一个百花齐放的正能量文学园地,并通过中华文艺群、中华诗艺社美洲分社群、全球华语微信诗人联合会群、亚洲有声诗刊群、巴黎中华文学总群、国际联合报社群、凤凰第二支社群、国际诗歌文化传媒交流群等近二百多个微信群传播到五湖四海,以文交友,其乐无穷……
天南地北诗社
社长:智者见智
常务副社长:采菊东篱下 荷塘清风
副社长: 柳林 冯金斌
理事长:王福杰
副理事长:潘文韬 田宇 邹怀学
秘书长:风雨萧萧
副秘书长:开心十月 朱守平
执行主编:文子 源自大地
主任编辑: 独上西楼 舟上客 老槐树 驿外漫步 陆小青 飞哥 李德兰 歌声 杨杰峰 鲁宏 一湖秋月 熊哲林 生命方舟 慈云含笑 北海渔翁 股龙 春哥 原上草 管胜
企事业单位想上北京头条、深圳头条等等头条投稿宣传的,想邮购字画的,请联系编辑部,
联系:13806499800(微信)
祝大家吉祥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