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赏学徐淑芳老师《蝶恋花·冬至》
李士权
附原玉:
瑟瑟寒风吹万户,絮飞扬,片片如鹅羽。原野铺银纱裹树,琼花洒落高楼处。
来往行人频住步。赏景颜开,雾挂晶莹露。小院梅枝苞未吐,东君已把梢头护。
读罢全词,掩卷遐思。一幅以轻盈的笔调满含深情地勾勒出的风助雪力,雪现风威的冬至时节落雪赏雪的美景图宛然在目。
先看上片的内容:全片以目力之所及从高到低,由远及近徐徐地铺展开冬至之时朔风凛冽的北国沧茫无际的落雪图。首句以瑟瑟之风开篇渲染造势,鹅毛大雪从天而降,远处原野岭树,近处万户高楼银纱素裹。风瑟瑟,雪片片好一派雄浑壮丽的北国美景。至此为下片的抒情蓄势已足。
再看下片的内容:以时间为序,自然地由上片下雪之景过度到下片的赏雪抒怀。美景神怡,往来之人流连忘返,笑逐颜开。而此时写静态的,令行人游客陶醉之景,却只用第三句的“雾挂晶莹露”五个字。看似用墨吝啬,实则恰到好处。且此句造语尤为新奇,结尾两句,使人自然想到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莱的诗句:“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小院梅枝苞未吐,东君已把梢头护。”词人已敏锐地看到隆冬正把春光孕育。数九的名片雪花已在邀请三春的信使梅花。梅树的梢头已有司春之神的光顾。表达了经历严冬的人们对明媚春光的企盼。水到渠成,揭示了词的主题。
再来赏学这首词的表现手法:
一、行文结构
词这一文学体裁的结构布局无外乎,上片写景,下片抒情,亦或上情下景。而此写时令(冬至)之作,属于前者。上片整片写景蓄势已足,故下片写赏雪的景虽只有“雾挂晶莹露”五个字,使读者不但未感到意尤未尽,反而认为繁简得体,匠心独运。再者,结尾的“小院”与开头的“万户”呼应, 使全词结构浑然一体。
二、 修辞手法
恰当地运用博喻修辞格。所谓博喻就是用多个喻体从多角度设喻来说明本体。使读者对所描写的不熟悉事物的内涵, 形象,特点等诸方面得到全面的认识。这首词把把雪这个本体接连比喻为棉絮、鹅羽、琼花、晶莹露。四个喻体和本体恰似点都是白色的。但四个喻体又各司其职:棉絮说雪的手感很柔软,鹅羽写雪的形状和大,琼花喻雪花之美,晶莹露摹雪的纯洁剔透。
而把雪说成絮棉,除比喻外又兼用了通感。如棉絮般的白雪,以手相触还非常柔软,这就是把视觉和触触勾通起来了,使人对雪的特质又多了一个方面的认知。
三、景物描写虚实结合
上片写落雪为实景,下片结尾两句是虚景,且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正如王国维所说“诗歌者,感情的产物也。”
四、炼字精当传神
如开篇写风的“吹”字,恰切的为接下来的“飞”、“铺”、“洒”张本,自然有序,顺理成章。“雾挂晶莹露”挂字极妙。雾本飘乎不定,却地说它挂在晶莹露之上。看树挂上又挂着雾,化动为静,动静相生,给人恍惚迷离,如梦似幻的美感。
赏学这首节令佳作,多有收获,一吐为快。不当之处一定很多,望见谅指教。
巴彦诗词楹联协会编辑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