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扬的雪粒子终于收住了性子,浑浊的天空在沉淀中逐渐清朗起来。浮云在清朗中逐渐排列出层次,层云间渐渐投射出光亮,似乎是在宣示着太阳在长空中不可动摇的地位。透射到大地的光亮追逐着一望无际的麦田,垄间挂满飞雪的麦苗在光亮的映衬下显得愈加青苍。古盘河上的木桥如沉思的老人,俯视着脚下的河床,河床里的冷水上浮动着透明的冰碴子,冰碴子驮着满身的雪粒子,顺水涌挤着漂向远方……
红星大队的气氛也如同天气一样,刚才还是电闪雷鸣,在张义的斡旋中也已风平浪静。疾奔而来的公社书记高远方放下了一路的担忧,紧皱的眉头在欣喜中舒展开来。不过,舒展的眉宇间似乎仍隐藏着许多放不下的心事。他从红星大队这一个点上想到了整个公社的面。红星大队发生的问题应该很有代表性,若这类问题处理不好,天门公社这条航船在此激流中就很难平安过渡。红星大队就是个关键点,关键环节。人人都知道,红星大队是高远方的眼。这红星大队若有纰漏,必定牵一发而动全身。改革开放以来,公社的工作千头万绪。从给四类分子摘帽,到分田到户,再到眼下集体财产的经营和分配。不但在群众中,就是在党员干部中,都引发了不同程度思想上和观念上的混乱。就目前情况,在群众中,党员干部中展开一场思想教育,尤其是革命传统教育,已经显得尤为必要。
想到这里,高远方心里已经有了决策。既然今天全公社干部都到了红星大队,正好借此机会补一堂革命传统教育课。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红星大队是一个最有优势的地方。斜庄村西,就有为新中国解放而就义的七义士坟。这七义士坟里不但埋葬着 被还乡团活活烧死的村农会干部,还埋葬着同样被活活烧死的华东局女战士向桂兰。在这里给烈士扫墓既可以教育干部,又可以教育群众。为共和国牺牲的烈士更应当受到追思和祭奠。此次扫墓,要教育人们牢记过去,不忘初心。调整思想,统一认识,把当前的农村联产责任制工作积极有序的全面开展和进行下去。再者,通过给烈士扫墓,还能把张义留下来,继续发挥他在红星大队的影响力和才能,是联产责任制后续工作在红星大队有序平稳推行的一种保障。
高远方目光坦城的看向张义,语重心长的说:“老哥呀,今天的现场会,有个不情之请。一个重要的议程,就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这个革命传统教育我们有现成的教材,就是去为向桂兰等七义士扫墓。” 张义听到高远方祭扫烈士墓的提议后,内心一阵潮热。眼下的形势,高书记仍没有忘记先烈,实属难能可贵。这样的书记,应当敬重。张义明白,这是高书记有意挽留自己,其中虽有取巧的成分,但这个取巧来的坦诚。所以张义依然对高远方的决定和提议表示赞成。当年,向桂兰姑姑等七烈士牺牲的壮烈场面不由得又一次在张义的眼前浮现。那七义士墓里不但安葬着曾经掩护过乡亲们的向桂兰姑姑,还安葬着自己的大伯等一起牺牲的六个农会干部。为他们扫墓,这是张义心中所愿。听到高远方提出来,张义心里暗暗敬佩高远方的大义和政治智慧。这,哪还有拒绝的道理呀?
雪粒子在碰头打脸的时刻虽然令人生厌。但,雪后的景色却使人心旷神怡。初冬的原野在白雪的覆盖下如同披上了一层洁白的面纱。深绿色的麦苗倔强地从面纱下挺出来彰显着难得的绿色。田边,几株挺拔参天的青杨树在皑皑白雪中愈显高大伟岸。几株垂柳在朔风中梳理着柳丝间的雪花。原野在云淡雪轻中显得愈加辽阔悠远。
高远方携手张义,带领着天门公社的全体干部逶迤行走在雪后初冬的田野上,纷沓的脚步声向七义士墓慢慢的走近。铺满一层薄雪的大地,在人们的脚步中踏出了一条崭新的道路。
穿过村西沙河上的黄龙桥,沿张家马道向西再走一箭地,就是烈士的墓地了。张义对墓地的所在了如指掌,他在任时,几乎每年的清明他都会带领红星大队的党员干部来给七烈士扫墓。那高大的墓碑他不知抚摸了多少遍。每一次的抚摸都寄托着他对烈士无限的追思和敬仰,也是对自己心灵的提炼。在即将到达墓地时,张义的心又一次沉了下来,脚步伴随着心情也逐渐放慢。高远方见张义放慢脚步,辨别了一下方位,知道,烈士墓就要到了。
高远方也不是第一次来祭扫烈士墓,他在红星大队住过队,当然,对烈士墓地也并不陌生。
初冬的大地失去了青纱帐,远景近况一览无余。可当张义向七义士墓方位望去时,令人惊诧和意外的事情发生了……比一般坟墓高大许多的烈士墓消失了,不但烈士墓消失了,矗立墓前的烈士碑也莫名的消失了……张义第一次怀疑了自己的眼睛,是不是自己看错了?还是走错了地儿了?擦擦双眼的张义不得不向人们求证,“元理呀,是不是我们走错地方了”?“都来了八百遍了,哪有个错儿呀!”。汪元理肯定的回答。张义又满腹狐疑的问,“汪为,你眼神儿好,那烈士墓呐”?汪为眼神有些躲闪的答道,“也没看到,没看到”。听汪为如此说,张义不满了,沉声问道,“那烈士墓呢 ! 也没看到是啥意思”?“我……我也不清楚呀”,汪为结结巴巴的回应着。“我问你,这块地分给谁了”?张义见汪为这样子,来了心火,两眼逼视着问。“可能,是汪长富家吧……”,汪为支吾道。“啥叫可能是呀,到底分给谁家了?!”张义进一步质问。“是分给汪长富家了”,汪元理向前一步肯定的答道。
听到这里,高远方明白了,他冲着眼光躲闪的汪为厉声喝道,“把那个汪长富给我找来”!汪为听到高书记分派任务,如遇大赦,慌慌张张的走了。
高远方见汪为离去,刚刚舒展的眉头又紧锁了起来。他已出离了愤怒,少有的悲凉和怅然笼罩在心头。一种难以表达的危机感和使命感压迫着沉重的心。刚刚号召全公社的干部来给烈士扫墓,可烈士墓却没了……这不仅仅是一种尴尬,这简直就是一种莫大的讽刺! 他深深的感到了农村工作的任重道远。隐隐的不安袭上心头,他一时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他不清楚像红星大队这样的事情是个别现象还是普遍存在,他更不清楚今后的路该如何去走,思索中的高远方感到了少有的迷茫……
汪长富在汪为的推搡下,趔趔趄趄的来到了高远方面前。那只死羊眼仍然是圆睁着,那只人眼半闭着不敢去正视高书记,耷拉着个脑瓜子斜视着脚下。两条腿哆嗦着戳在了高书记面前。高远方内心本能的泛起一阵反感,他不愿正视汪长富的这幅嘴脸。尽管高远方原本认识汪长富,也知道这是残害七烈士的大汉奸、还乡团头子汪洪铎的大儿子。仍把脸侧向一边故意问道,“叫什么名字呀”?“我是长富,汪长富呀!高书记”,汪长富有些惊惧和嬉皮笑脸的回答。“把头抬起来”!高远方提高了声音说。听到高远方一喊,汪长富吓的又是一哆嗦。那张猥琐的麻子脸已被汪为顶着下巴抬了起来。“这块责任田是你家的呀?”,高远方平静地问。“是俺,是俺家的”,汪长富使劲点点头说。高远方话锋一转霹雳一声,“那烈士墓呢”?“俺,俺种成地了”汪长富被吓得一声惊叫。“那墓碑呢”?高远方又紧追一句。“丢到河滩了”,汪长富蜡黄着脸儿嘟囔着说。听到这里,高远方强忍着怒气,双目骤然放出了威慑的精光,沉声喝道,“谁给你这么大的胆子呀?竟敢把烈士墓给平了,把墓碑也给扔了,你知道这是什么行为吗”!汪长富偷看看汪为,蠕动着嘴唇,躲闪着说,“这,这事,俺,俺请示过汪为书记了,他说……能……行”。“啪”!汪为一记响亮的耳光打在了汪长富的麻脸上。“你这个王八蛋,我啥时候让你平烈士墓了”!汪为随说着又是一脚把汪长富踢翻在地。高远方见状怒喝一声,“住手!让他把话说完”。这时,张义走了过来,冲汪为问道,“汪为,在分地时不是给烈士墓留出了半亩地吗?怎么都成了汪长富家的责任田了”?汪为见已没处躲藏,只好硬着头皮答道,“我只是让他靠坟墓可着边儿耕种来,没想到他把坟给平了”。张义气的哆嗦着用手指着汪为说,“你呀,让我咋说你好哇!”。
高远方失望的看着汪为,再也不向汪长富问话,而是吩咐道,“汪为,你带着汪长富先把烈士墓碑去找回来,还有,把准确墓址也给我找出来”。说到这里回头对着张义说,“老哥,咱先把烈士墓重新筑起来吧”。张义悲伤的点点头回应道,“好吧,高书记,我先过去找找烈士墓的准确墓址,借这个空儿,让人们回庄儿去拿工具吧”。一旁的汪元理站过来说,“好,我带人们回去拿工具”。
七义士的新坟,在铁锨的起落间渐渐地凸起。筑起的新墓上夹杂着刚刚落地不久的白雪,愈发显得肃穆庄严。张义的心情随着手中铁锨的起落而起伏……他想起了那个寒冷的日子;想起了漫天大雪中,被活活烧死的向桂兰姑姑,还有同样被烧死的大伯和五位农会干部;也想起了刚刚红旗插遍的新中国,穷人扬眉吐气的日子;想起了人民公社时期的那个火红年代,还有那个火红年代中人们艰苦创业、战天斗地的精神。正因为有了人民公社的共公积累,才为今天的改革开放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保证。不然,改革,拿什么改呀?然而,让张义难以理解的是,路走到今天,难道,连烈士的一席之地都没有了么?当年,他们抛头颅,洒热血又是为了什么?张义迷茫了……但张义随之又在内心深深的自责,自己这是想到哪里去了?自己还是个党员吗?无论什么时候,都要相信党,相信组织。
想到这里的张义转眼看了看正在筑墓的高远方书记,心里不由得敞亮起来。有高书记这样兢兢业业的忠诚的共产党人在,自己还有什么好担心的呢?
一捧新土,筑起了人们心中的希望;一座墓碑,彰显着烈士地位的不可动摇;一番劳作,表达着中国共产党人的继往开来……
高远方把天门公社的全体干部集合在了新筑的烈士墓前,用他特有的洪亮的声音,声情并茂的做着一份没有准备的报告:
“同志们,今天,我们冒着严寒,冒着风雪来到红星大队,应该说是收获颇丰!一个棘手的问题,在我们还没有找到对策的时候,被我们基层的老书记给化解了。这是什么,这就是我们今后农村工作的保障和堡垒。当然还有,当我们准备为烈士扫墓的时候,令人痛心的事情发生了。烈士墓被平了,烈士墓碑被推到了。我们的烈士,在共和国的土地上,在他们为之肝脑涂地的土地上,竟然得不到安息,这应该是我们共产党人最大的耻辱,也是对我们共产党人最大的嘲讽,这是一种怎样的尴尬?这又是一种怎样的警示?今天,虽然我们把烈士墓又重新了起来,但,我们的心被深深的刺痛了。我们对不起那些长眠于地下的先烈。有句话说,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今天,我们当着烈士的面,再次庄严宣告,无论到什么时候,我们共产党人,都应该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让先烈放心!让人民放心!”。讲到这里,高远方停顿了下来,对着全公社干部庄严的喊道,“全体都有,脱帽”!凛冽的寒风中,天门公社的全体干部齐刷刷的脱下了帽子,静立在烈士墓前……
带头脱帽的高远方转身面对着烈士墓,沉痛的喊道,“同志们,向为了新中国的成立,牺牲长眠于此的向桂兰等七位烈士默哀”!
天幕低垂,大地无言,丛林肃穆,寂静的原野仿佛也在为死难的烈士深深的哀悼!
“同志们,本来,这次扫墓议程准备是由张义同志主持,但由于筑墓,一下子改变了议程,那下面请张义同志给我们上一堂革命传统教育课”,默哀后的高远方向人们缓缓但又高亢地说道。
张义,在人们的静待中走向墓前。
“同志们!父老乡亲们!
我们的脚下,是一片红色的土地!解放战争期间,我们这里曾是华东局的住地。在这片土地上曾发生过一件令人发指的惨案。
那是四六年吧,腊月二十三,正是小年,天上下着鹅毛大雪。趁着这种怪天,恶霸地主‘还乡团’的匪徒们趁华东局南下之际,借着大雪天,向华东局住地斜庄扑来……还乡团把全庄的男女老少爷们都赶到庄西圩子门外的场院里。匪徒们在圩子门下点起了大火,那火让风一吹,火苗子一窜几丈高,把老松木的圩子门都烧着了,半个庄子都照得彤红彤红的。“还乡团”的土匪不停地拉动着枪栓,不停地叫骂着、吆喝着,到处寻找华东局的干部和伤员,把全庄闹得鸡飞狗跳。我大伯张元明当时是斜庄农会主任,被这群坏蛋反绑着双手,由两三个坏蛋连拖带推地拽到了围子墙上。“还乡团”头子汪洪铎,也就是汪长富他爹,一手拿着个匣子枪,一手提着一把大镐,骂骂咧咧紧跟着也窜上围子。他翻着白眼珠子,咬牙切齿地喊道:“张元明,看咱还是乡里乡亲的份儿上,只要你说出共党华东局的干部和伤员藏哪儿了,今日俺就替你说个好话儿,给你留条活路。可要是你不知好歹,死硬着不说,那可别怪我不客气了。看见下边的大火了吗?明年的今天就是你的祭日!”站在雪地中的大伯挺了挺腰杆子,高声喊到,“汪洪铎,你这个王八蛋!鬼子时候,你在咱庄干了多少伤天害理的事儿呀。当时,七十二户人家被你这畜生害得家破人亡呀!是共产党来了,才给俺穷人撑起了腰杆子。你想让俺帮着你去祸害共产党,休想!”随说着随一口浓痰吐到了汪洪铎的脸上。汪洪铎用袄袖子一抹脸,立起了个怪眼,从牙缝里嘣出几个字来,“让你嘴硬!”随说着随抡起镐头向大伯撸头盖顶砸了下来,血一下子涌了出来,可大伯仍在摇晃中站住了。汪洪铎见大伯还站着,又像狼叫一样嚎着:“去死吧!”话音刚落,又一大镐把大伯砸下了圩墙。大伯一头跌进了圩子门下的大火里,随及火堆里‘呲呲’冒出青烟,大伯就这样被大火吞没了。和俺一齐藏在屋顶柴禾垛里的小姑姑,就是住在我家的那个华东局的女干部向桂兰,紧紧地把我压在身子底下,见状一把捂上了我的眼和嘴。小姑姑流着泪,嘴里呜咽着,身子在不停颤动着。不大一会,“还乡团”的狗贼们又把农会的五个干部也反绑着推上了圩墙。汪洪铎托着带血的大镐发着疯地大喊大叫:“看到了吧,张元明已经化成灰了,你们说不说?把共产党华东局的干部,还有那些伤号,藏哪儿了?不说,看到了吧,这张元明就是你们的下场!”五个人都站直了腰杆子,直瞪着汪洪铎,没有一个答言的。汪洪铎见不理他,把镐在地面上用力顿了顿,扯着个嗓子喊道:“嘴硬不说是吧,再给俺拉出个来,让他到阎王爷那里说吧。先把那个妇啥会,把那个娘们儿拉过来,看看是她的嘴硬还是我的镐硬!”看到这一幕,俺都吓傻了。小姑姑叮嘱我别动,就毅然决然地走出去了……再看到小姑姑时,她已经巍然挺立在了大街上。站在大街上的小姑姑对着土匪们一声高喊:“住——手,华东局在这了!”一个小姑娘的喊声有多大呀,可让这些土匪们听来,如响了个炸雷,一下子给镇住了。这帮狗贼定神看看就小姑姑一个人时,贼胆又壮起来。汪洪铎一阵“嘿嘿”奸笑,对着土匪们说:“看看,人家共产党这小娘们儿胆多大呀,自己找上门来了。来人呀,看看这个共党的小娘们儿长得和别的娘们儿一样不。先把衣服给我扒了!”这群毫无人性的畜生,在大雪中把小姑姑的衣裳扒了个精光……土匪们呼号着,尖叫着,把小姑姑拉到了圩墙上,在大雪中示众呀。人们实在看不下眼去了,都低着头闭上了眼睛。忍不住的女人们哭出了声,男人们也开始怒骂,人群开始躁动,匪徒们开始“咔嚓咔嚓”地拉枪栓。站在寒风中的小姑姑,流着泪尽力地大声喊着:“乡亲们,大叔大婶们,谢谢了,谢谢乡亲们,谢谢大叔大婶们,连累乡亲们了。这大过年的,对不起,真对不起,乡亲们不要动,千万别动。我死了不要紧,有咱们的队伍呢。咱队伍很快就会回来了,大家别动呀,大叔大婶们。最后听我一回吧,共产党会为我们报仇的!”呼喊中的小姑姑被几个匪徒架起来,楞生生地从圩子上丢进了火堆里。后来,人们都说,小姑姑在火堆里楞是站着没倒下,是站着烧死的。那年,小姑姑向桂兰才十七岁,还是个孩子呀!”说到这里,张义擦了擦淌下来的泪水,又凄惋地说道:“那年,她才十七岁呀,还是个大孩子。若是在今天,这个年龄的孩子,还在父母的溺爱中,还在无忧无虑的上学呢。可那个特殊的年代,为了我们能过上今天的好日子,她过早地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还乡团并没有因向桂兰姑姑站出来而放过农会干部,惨无人道的土匪将其他五名农会干部也丢进了大火里一起烧死了!一起烧死的一共七人呀!五男两女。当乡亲们为他们收敛尸骨的时候,已经分辨不出谁是谁了……只好,把他们葬在了一起。也就是我们面前的七义士坟,他们就长眠于我们脚下的这块土地上……”听到这些,在场的干部群众都哭了……
这时,高远方走向前来,高声说道,“今天,我站在这里,很是惭愧!七位先烈,是永远的英雄。他们为了保护这块土地,保护这块土地上的人民,建立新中国,英勇的牺牲了。可牺牲的先烈们,在这块鲜血染红的土地上竟然得不到安息。烈士墓被平了,墓碑,被推倒了。这让我感到莫大的羞愧和悲哀。今天,我们重筑烈士墓,重筑的不单是烈士墓,我们重筑的是精神,重筑的是初心!但我还有一个深深地隐忧!将来,谁还能记得我们的烈士,谁来保护我们的烈士墓,谁还来祭奠他们!这是一个大课题!难道在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竟没有一块烈士的安息之地吗?我想!有!只要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一定会有!”
说到这里,高远方已热泪盈眶……
这次重筑烈士墓,进行革命传统教育,不但教育了干部,也感动了群众。当张义见高远方和一行众人告别后,他伫立在这空旷的原野上,在寒风中,面对重筑的烈士墓,陷入了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