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听雨斋诗社


舞台锦绣添春色,戏文婉转诉离愁
《名家有约~高文俊专辑38》
听雨斋诗社【2369期】

【作者简介】高文俊,内蒙古包头市交通运输局退休公务员。当过农民,教师,恢复高考后考入内蒙古交通学校(现为内大),毕业后分到国家机关工作,一直从事行政管理和企业管理工作。爱好文学历史,在岗期间每年有近百篇豆腐块新闻发表于地方和行业报纸。退休后,仍笔耕不缀,被单位返聘为史志办主任,现定居北京哄孙子。

七律二首 粤剧《双绣缘》观后
文图/高文俊
文图/高文俊
粤剧《双绣缘》是由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广州市文旅局、广州粤剧院倾情打造的一部新编古装历史剧。该剧以唐宪宗李纯、绣女卢媚娘、桌英英(全唐诗记载有二人相互唱和的诗文)为历史原型,两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粤剧、粤绣)为经线,以传奇爱情故事为纬线,利用广州粤剧院优秀的旦角和生行演员资源,编织了两对恋人的故事,从而构建了双生双旦“双绣缘”的主题。

故事讲述的是:大唐司制坊中,有一名技艺精绝的南海绣女卢眉娘。元和十年,淮西叛乱,朝廷出兵征讨。眉娘与好友卓英英及众宫女一道,为将士们缝制寒衣。卓英英将满腹春愁,化为情诗一首,绣入寒衣。眉娘则奉命绣了一幅淮西地理图本进呈。天子见之,大为激赏,微服来访。眉娘个性坚韧、襟怀疏阔,天子对她暗生情愫……行伍阵中,小将杜源从分到的寒衣里发现了情诗,不敢隐瞒,如实上奏。百官建议将绣诗宫女许配杜源,天子误会诗绣出于卢眉娘之手,犹豫再三,终不肯成人之美!卓英英姻缘不成,十分沮丧,卢眉娘劝她耐心等待,王师得胜归来之时,定有转机。

后淮西乱平,杜源回朝,伴驾福感寺祈福。在卢眉娘的帮助下,卓英英与杜源相会,有情人终成眷属。直到这时,卢眉娘才知道,与她谈天说地、投契多时的青年,就是天子李纯本人!天子欲晋眉娘为妃,眉娘却不愿长居宫闱,请求将自己放归南海,最终成就粤绣的发展,被粤绣行众人奉为始祖。2024年12月12日晚,笔者首次观摩了由广州市粤剧院四位国家一级演员李嘉宜(饰演卢媚娘,梅奖得主)、李伟骢(饰演李纯)、吴非凡(饰演桌英英,梅奖得主)、陈振江(饰演杜源)主演的《双绣缘》,看后感觉编剧新颖、表演细腻,剧中的广绣已超越技术的层面,成为情感表达的载体。

全剧以“绣”为核心,通过三件主要绣品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推动剧情发展。又通过“绣”这一元素,串联起两对男女主人公的爱情故事,将卢眉娘的自由之心与卓英英的爱情憧憬融入剧中,对“永恒的爱情主题”进行了新的探索与拓展。同时,以唐宪宗李纯的历史背景为依托,展现个体命运与时代洪流的交织。为此,特赋诗二首,以记其事。

其一
粤剧风华映九州,双绣缘情动心头。
舞台锦绣添春色,戏文婉转诉离愁。
红颜薄命多磨难,才子痴情苦守候。
一曲终了人未散,余音绕梁意悠悠。

解析:这首七律是对粤剧《双绣缘》观后感受的描绘。首联点明粤剧的风采广泛传播,而《双绣缘》这部戏更是触动了观众的心弦。颔联描绘了舞台上的华丽景象和戏文中曲折动人的情节。颈联则具体讲述了剧中人物的命运,红颜薄命、才子痴情,充满了悲剧色彩。尾联则以一曲终了但余音绕梁作结,表达了观众对这部戏的深深怀念和不舍之情。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充分展现了粤剧《双绣缘》的艺术魅力和感人之处。

其二
唐风古韵映九州,双绣结缘动心头。
舞台上见悲欢事,唱腔中闻爱恨流。
红线相牵情意重,绿鬓共挽誓盟悠。
曲终人散情难尽,余韵萦怀绕指柔。

这首七律尝试捕捉粤剧《双绣缘》给观众带来的情感冲击和艺术享受。首句“唐风古韵映九州”展现了粤剧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演绎唐风古韵,其影响广泛,令人回味无穷;次句“双绣结缘动心头”则直接点题,指出该剧以情感人,触动人心。接下来两句通过描述舞台上的悲欢离合和唱腔中的爱恨交织,进一步展现了剧情的丰富和动人。颈联“红线相牵情意重,绿鬓共挽誓盟悠”则通过象征和形象的手法,描绘了剧中人物之间深厚的情感和坚定的誓言。尾联“曲终人散情难尽,余韵萦怀绕指柔”则表达了观众在观赏完剧目后,情感难以平复,余音绕梁,回味无穷的感受。
2024年12月21日于北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