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济宁华为课堂”:开启历史文化传承新征程原创 林存正 恋石斋话题
2024年12月21日
央视网:林存正报道 在华夏大地的广袤版图上,济宁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着悠久历史与灿烂文化的光辉。作为伏羲故里、孔孟之乡、运河之都,这片土地承载着数千年的文明传承,每一寸都浸润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为了让济宁人更深入地探寻家乡文化的根源,感受其独特魅力,“文化济宁华为课堂”应运而生,宛如一座桥梁,连接着过去与现在,搭建起文化传承与交流的平台。
2024 年 12 月 21 日,星期六晚上 7 点,这一备受瞩目的文化盛事在济宁市共青团路新体育馆对过的“华为智能生活馆·济宁亿维大厦”4 楼会议室准时开启。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这座现代化的场馆内却洋溢着浓厚的文化氛围,仿佛时间在这里交错,古老的文化与现代的科技完美融合。
此次活动由多家单位联合主办,他们怀着对本土文化的热爱与责任感,共同为这场文化盛宴添砖加瓦。济宁伏羲文化学会、任城区始祖文化专班等文化研究机构,凭借其专业的学术资源和深入的研究成果,为活动提供了坚实的文化支撑;“华为智能生活馆·济宁亿维大厦”则以其先进的场地设施和创新的科技理念,为文化传播注入了新的活力;蚩尤文化委员会、济宁市书画协会等各领域文化团体也纷纷加入,它们如同繁星点点,汇聚成一股强大的文化力量,共同推动着济宁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首期“文化济宁华为课堂”的主讲题目为《济宁伏羲文化考证与研究》,这一主题犹如一把钥匙,开启了一扇通往远古文明的大门。主讲嘉宾刘昌国,作为济宁伏羲文化研究领域的杰出代表,拥有多重重要职务,他不仅是济宁伏羲文化学会党支部书记、济宁市政府始祖文化专班副主任,更是中国专业人才库伏羲文化研究指导中心副主任兼秘书长。多年来,他致力于伏羲文化的研究与推广,足迹遍布济宁的文化讲堂与校园。他成功举办的三届山东济宁凤凰台祭祀中华人文始祖太昊伏羲大典,在当地引起了强烈反响,吸引了众多市民参与其中,让古老的祭祀仪式在现代社会焕发出新的生机。此外,他还积极投身于各类文化讲座活动,无论是在济宁市读书协会公益课堂,还是济宁广播电视台交通文艺广播 FM104.2 的直播节目,以及济宁市第十四中学的校园宣讲中,都能看到他传播伏羲文化的身影。他的讲解深入浅出、旁征博引,将严谨的学术研究与生动的故事叙述相结合,让听众们仿佛穿越时空,亲身感受着伏羲时代的智慧与文明。
活动现场,气氛热烈而庄重。听众们早早地来到会议室,他们中既有白发苍苍的文化老者,也有充满朝气的年轻学子,还有各行各业对本土文化充满热爱的人士。大家怀着一颗求知若渴的心,期待着一场文化的洗礼。当刘昌国老师走上讲台,全场顿时安静下来,所有目光都聚焦在他身上。
刘昌国老师从伏羲文化的起源讲起,通过一幅幅珍贵的历史图片、一段段详实的考古资料和一个个生动的传说故事,为大家勾勒出了一幅远古时期济宁地区人类活动的生动画卷。他详细阐述了伏羲氏在中华文明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其创造的八卦、结绳记事、渔猎畜牧等伟大发明对后世的深远影响。在考证部分,刘老师以严谨的治学态度,引用了大量的考古发现和历史文献,对济宁地区与伏羲文化相关的遗迹、传说进行了深入剖析,论证了济宁作为伏羲故里的历史渊源和文化传承脉络。他指出,济宁地区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伏羲文化孕育和发展的重要土壤,这些文化基因早已深深融入到这片土地的血脉之中,成为济宁人民共同的精神财富。
在讲解过程中,刘昌国老师还注重与现场听众的互动交流。他不时提出问题,引导大家思考,激发听众们的参与热情。听众们也积极响应,纷纷举手发言,分享自己对伏羲文化的理解和感受,提出心中的疑问。这种互动式的交流,让整个讲座充满了活力,不再是单向的知识传授,而是一场思想的碰撞与交流盛宴。大家在探讨中深化了对伏羲文化的认识,也更加感受到了家乡文化的博大精深。
随着讲座的深入,听众们仿佛被带入了一个神秘而古老的世界,亲眼目睹了祖先们在这片土地上的智慧创造和辛勤耕耘。他们时而为伏羲氏的伟大发明而惊叹,时而为家乡悠久的历史而自豪。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激动地说:“活了大半辈子,今天才真正深入了解到我们济宁的伏羲文化,原来我们的祖先这么了不起!这堂课让我对家乡的感情更深了,也让我更加珍惜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而一位年轻的学生也表示:“以前觉得历史文化离我们很遥远,通过这次讲座,我才发现它们就在我们身边,而且这么有趣、这么有意义。我以后要更加努力地学习家乡文化,将这些文化传承下去。”
“文化济宁华为课堂”的成功举办,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文化讲座,更是济宁历史文化传承与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为广大市民提供了一个系统学习家乡历史文化的优质平台,让更多人有机会深入了解济宁这片土地上曾经发生过的辉煌故事,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通过专家学者的深入讲解和与听众的互动交流,古老的文化在现代社会中重新焕发出活力,激发了市民对本土文化的热爱与自豪感,增强了文化自信。
从更广泛的意义上来看,这一活动也为济宁的文化建设注入了新的动力。它促进了文化研究机构、企业、社会团体等各方力量的紧密合作,形成了一个良好的文化生态系统。这种跨领域的合作模式,有利于整合各方资源,共同探索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新路径。例如,“华为智能生活馆·济宁亿维大厦”的参与,为文化传播带来了现代科技的元素,通过数字化展示、线上互动等方式,可以将济宁的历史文化更广泛地传播出去,吸引更多年轻人的关注。而众多企业的支持,则为文化活动的持续开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同时也提升了企业的文化内涵和社会责任感,实现了文化与经济的良性互动。
展望未来,“文化济宁华为课堂”将继续秉承传承与创新的理念,每月定期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讲座和活动。后续的讲座将涵盖济宁历史文化的各个方面,从孔孟儒家文化到运河文化,从古代建筑艺术到传统民俗风情,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现济宁文化的多元性和丰富性。同时,活动主办方还计划进一步创新形式和内容,引入更多的互动体验环节,如文化遗址实地考察、传统手工艺制作体验等,让市民们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文化的魅力,亲身参与到文化传承中来。此外,借助现代媒体的力量,活动将通过线上直播、短视频分享等方式,打破地域限制,将济宁文化传播到更远的地方,吸引更多的人关注济宁、了解济宁,提升济宁文化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在这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文化济宁华为课堂”肩负着重要的使命。它将如同一盏明灯,照亮济宁历史文化传承的道路,引导更多的人去探寻家乡文化的宝藏,让古老的文化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济宁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将以更加自信、更加开放的姿态走向未来,书写出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崭新篇章,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复兴贡献出独特的“济宁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