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苦沱河岸的悲欢离合》
作者/木易
这么多年了,您依然没有忘记在您的滋养中长大的儿女,您总轻轻地流淌在我的梦中,让我一次次回到您的身边,重温儿时的幸福和甘甜,那些悲欢离合的场景,让我痛不欲生。
——题记
我的家乡在广袤的大平原,那里没有山脉和丘陵,沃野千里,一马平川。
我从小生活在一座古老又闭塞的小村庄,村庄的西边有一条弯弯的河,叫苦陀河。她是小村的一道亮丽风景,一年四季不知疲惫地奔流不息,时而沉静,时儿汹涌澎拜。
苦陀河离我家仅五六十米,我不知道她从哪里来,只知道她围绕着我们的村庄,转了三道弯,然后一路南下,蜿蜒千里,坚韧不拔地流向她的目的地——淮河。
苦陀河不是太宽,一百米左右,河床深浅不匀,虽然没有长江黄河的那种波澜壮阔的气魄,但她却用那乳汁一样清澈甘甜的水,滋养着沿岸一代又一代的劳动人民。
我们的村庄被河水紧紧地环抱怀中,河上那座青石板桥,古朴典雅,在悠久的历史中,承受着年复一年河水的冲刷,坚实的身躯承受着来往踏过的万千步履,经受了千年日月风霜的侵袭,虽容颜沧桑,却依然保持着强健的体魄,与滔滔的河水浑然一体,相伴相依。桥下那源源悠长的清水,波光粼粼,清澈见底。
我们小的时候,每到春天,河的两岸是最吸引孩子的地方。经过一冬少雨的天气,河里没有太多的水,两岸和河床较高的地方会长出各种野菜及奇花异草,还有那些生长了多年的茅草,长出密密麻麻的嫩叶,郁郁葱葱,生机勃勃,是天然的绿色地毯。成群结队的小孩子在河边儿上挖野菜、放鸭子、放牛、放羊。天生爱美的女孩子,喜欢掐些鲜艳的野花插在小辫儿上,更显天真烂漫。小伙伴儿们,嗅着野花的香味儿,一起嬉戏打闹,淌在嫩绿的茅草窝儿里,圆睁大眼,寻找着茅芽,把扚出来的茅芽剥掉外面一层薄薄的青皮儿,露出雪白雪白的茅芽瓤,软软的,好像棉花糖,放在嘴里一边嚼一边拼命地吮吮着茅芽的甘甜和清凉,还不时地唱着儿歌:吃茅芽屙绹子,给你老公公(丈母娘)编个毡帽子。顺便挖一些茅草根儿,它是驱赶热气预防感冒的良药,拿到河里洗一洗,一节连着一节,白白胖胖,放在嘴里嚼一嚼,甜滋滋的。在那个穷困的年代,孩子们吃着大自然馈赠的天然美食,堪比现在的山珍海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