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一莲心
文/樊志刚(辽宁)
堪破千秋梦,笑我是何人
因缘演生灭,幻海苦沉沦
六趣随漂泊,辗转无穷尽
觉醒思净土,唯有一莲心
---
### 雨中漫想
**文/樊志刚(辽宁)**
---
静静街头冷漠,
人影绰绰。
微雨罩着黎明,
半掩城郭。
独自步入山间,
碧帘垂叠。
体悟禅机随处,
鸟啼花落。
仿佛与你对语,
残梦犹破。
往事记忆犹新,
时空无隔。
切念弥陀名号,
融归极乐。
当下净土呈现,
莲花一朵。
---
### 诗评:《唯有一莲心》与《雨中漫想》
#### 一、主题与情感
樊志刚的这两首诗,《唯有一莲心》和《雨中漫想》,都充满了深刻的哲学思考和个人内心世界的探索。它们不仅展现了诗人对于人生、命运以及精神追求的理解,还表达了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寻求心灵宁静的愿望。
1. **《唯有一莲心》**
- 这首诗通过“千秋梦”、“因缘”、“幻海”等意象,描绘了人生的虚幻与无常,反映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超脱态度。最终,“觉醒思净土,唯有一莲心”则点明了诗人追求的精神境界——即在觉悟之后,心中唯有那纯净如莲花般的净土。
2. **《雨中漫想》**
- 相较之下,《雨中漫想》更多地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反思。诗人在雨中的街道上感受到城市的冷漠,而当他独自走进山间时,却能从自然中获得灵感,体会到禅意的存在。最后,“切念弥陀名号,融归极乐”表达了诗人希望通过宗教信仰找到内心的安宁,并实现精神上的升华。
#### 二、结构与层次
1. **《唯有一莲心》**
- 诗歌以“堪破千秋梦”开篇,直接切入主题,揭示了人类生命的短暂与虚幻。“笑我是何人”一句,既是对自我身份的质疑,也是对世间万物本质的追问。
- 接下来的几句通过对因果关系(因缘)、轮回(六趣)的描述,进一步强调了生命中的不确定性和苦难。“觉醒思净土”则是全诗的转折点,标志着诗人从迷茫走向觉悟的过程,最终以“唯有一莲心”收尾,表达了诗人追求心灵净化的决心。
2. **《雨中漫想》**
- 开篇描写了城市清晨的景象,通过“静静街头冷漠”、“人影绰绰”等词语,营造了一种寂静而又略显孤寂的氛围。
- 中间部分诗人将自己置身于自然之中,体验到了不同于都市喧嚣的宁静与和谐。“体悟禅机随处,鸟啼花落”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细微变化的敏感捕捉,同时也暗示了禅意无所不在的道理。
- 结尾处,“切念弥陀名号,融归极乐”,不仅是对佛教教义的遵循,更是诗人内心深处对理想世界的一种向往,希望能在当下的生活中找到一片属于自己的净土。
#### 三、艺术特色
- **意象深远**:两首诗都运用了大量的自然意象(如“幻海”、“莲花”、“微雨”、“山间”等),这些意象不仅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形式,也赋予了作品更深层次的意义。例如,“莲花”象征着纯洁与超脱,“幻海”则暗示了世间的虚幻与变幻莫测。
- **语言凝练**:诗人用词简洁而不失深意,每一句话都能引发读者的思考。尤其是《唯有一莲心》中的一些短句,如“堪破千秋梦”、“觉醒思净土”,既概括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又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 **情感真挚**:无论是对人生意义的探讨还是个人情感的表达,诗人都以一种非常真诚的态度来写作。这种真挚的情感使得诗歌更加贴近读者的心灵,容易引起共鸣。
#### 四、总结
樊志刚的《唯有一莲心》与《雨中漫想》是两首充满哲理与情感深度的作品。前者通过对人生虚幻性的思考,表达了诗人追求心灵净化的理想;后者则在自然与城市的对比中,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精神家园的渴望。这两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卓越的艺术才华,也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反思生活、寻找内心平静的机会。它们鼓励人们在面对复杂多变的现实世界时,保持内心的纯净与坚定,追寻属于自己的那份宁静与美好。
总的来说,樊志刚的这两首诗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内涵,在现代诗歌领域中独树一帜,为读者带来了丰富的阅读体验和思想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