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回头的"迹"忆
——南巡之旅三亚续篇
文/徐志忠(辽宁)
朝阳日丽
海风习习
站在鹿回头上
俯瞰鹿城真谛
山上山下游人如织
海面蔚蓝明镜如玉
凤凰岛上的五座银帆
欲欲大鹏展翅
白帆点点
游轮丝丝
犹如万朵梨花
在碧波中摇曳
弯曲的山路
悠闲的惬意
鹿回头塑像下
听传说中故事
鹿回头的夜啊
仙境般的美丽
流光溢彩的灯
鹿回头的"迹"忆
2024、12、21、晨
《鹿回头的"迹"忆》诗评
**一、诗意与情感**
《鹿回头的"迹"忆》是一首描绘三亚鹿回头公园美景及其夜景的诗歌,作者徐志忠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自然美与人文情怀的世界。诗中不仅展现了鹿回头的自然风光,还融入了对传说故事的思考,以及对旅程深刻记忆的情感表达。
**二、结构与层次**
1. **开篇引入**
- 诗人以“朝阳日丽,海风习习”为开篇,简洁而生动地描绘了早晨的鹿回头景象,奠定了全诗清新明朗的基调。
- “站在鹿回头上,俯瞰鹿城真谛”,这句不仅点明了诗人的视角,也暗示了他对这片土地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2. **描写与渲染**
- 接着,诗人详细描述了山上山下游人如织的热闹场景,以及海面的蔚蓝和凤凰岛上的五座银帆,这些描写使得画面更加丰富立体。
- “白帆点点,游轮丝丝”,比喻手法的运用增加了语言的艺术性,使读者仿佛能看到那万朵梨花在碧波中摇曳的美景。
3. **情感升华**
- 在描述完白天的景色后,诗人转而描写蜿蜒山路带来的悠闲感受,并在鹿回头塑像下聆听传说故事,这一段落不仅增添了文化色彩,也为情感的升华做了铺垫。
- 夜幕降临时,“流光溢彩的灯”照亮了鹿回头,诗人用“仙境般的美丽”来形容夜晚的景色,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梦幻般的感觉。
4. **结尾收束**
- 最后一句“鹿回头的‘迹’忆”,既是对整首诗的一个总结,也是对这次旅行留下深刻记忆的象征。它不仅仅是指视觉上的印象,更是心灵深处难以磨灭的感受。
**三、艺术特色**
- **意象丰富**:诗中使用了大量的自然意象(如朝阳、海风、蔚蓝的海面、白帆、游轮等)和社会文化意象(如鹿回头塑像、传说故事),这些意象共同构建了一个丰富多彩的画面,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 **语言优美**:徐志忠的语言简洁而不失华丽,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让诗歌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节奏感。
- **情感真挚**: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传说故事的引用,表达了对鹿回头这片土地的热爱和赞美,同时也反映了个人内心深处对美好回忆的珍视。
**四、总结**
《鹿回头的"迹"忆》是一首兼具美感与深度的作品,它不仅仅是对一次旅行经历的记录,更是一次心灵之旅的见证。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以及对生活中美好瞬间的珍惜。这样的诗歌不仅能够带给读者视觉上的享受,更能引发人们对于生活意义的深层次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