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佚名
朗诵 繁华
我们都知道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那么,你知道冬至是为了纪念谁吗?冬至吃饺子 每年农历冬至这天,不论贫富,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谚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那么冬至为何吃饺子呢?(注:十月一,是十月又一的意思,也就是农历的十一月。)据说这种习俗,是因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张仲景是南阳西鄂人,他著《伤寒杂病论》,集医家之大成,祛寒娇耳汤被历代医者奉为经典。张仲景有名言:“进则救世,退则救民;不能为良相,亦当为良医。”东汉时他曾任长沙太守,访病施药,大堂行医。后毅然辞官回乡,为乡邻治病。其返乡之时,正是冬季。他看到白河两岸乡亲面黄肌瘦,饥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冻烂了。便让其弟子在南阳东关搭起医棚,支起大锅,在冬至那天舍“娇耳”医治冻疮。他把羊肉和一些驱寒药材放在锅里熬煮,然后将羊肉、药物捞出来切碎,用面包成耳朵样的“娇耳”,煮熟后,分给来求药的人每人两只“娇耳”,一大碗肉汤。人们吃了“娇耳”,喝了“祛寒汤”,浑身暖和,两耳发热,冻伤的耳朵都治好了。后人学着“娇耳”的样子,包成食物,也叫“饺子”或“扁食”。原来冬至吃饺子,是不忘“医圣”张仲景“祛寒娇耳汤”之恩。至今南阳仍有“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谣。这就是冬至为什么要吃饺子的来历。
繁华 孟繁华,全国注册安全工程师。优秀指导老师。艺术领域优质作者。浙江省朗诵协会会员,嘉兴红船朗诵艺术团成员。多家平台审音师金牌主播。桐乡市健身舞协会副秘书长。喜欢主持,朗诵,舞蹈,写作,摄影等。酷爱诵读,用心朗诵,以情传声,以声会友。多次参加全国朗诵大赛和国际朗诵大赛并获奖。指导的作品多次获得全国朗诵大赛和国际朗诵大赛总冠军。多次获得全国朗诵大赛“优秀指导教师”。经常组织策划,导演和主持晚会、音乐会、红歌大赛和舞蹈大赛等。用声音传递美好,用真情感动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