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劝南怀瑾先生出家,
先生的回答出人意表。
2024年12月21日 19:15
著名学者南怀瑾先生是当世难得的一位国学大师、禅门大德。他的著作经常是“上下五千年,纵横十万里,经纶三大教,出入百家言”。同样,生活中的他一举一动也无不充满了才情胆略、德识学养。透过这些日常小事,我们或许更能领略他的胸怀襟抱。
1961年春天,南怀瑾前往承天寺参观。承天寺有一位老和尚名叫广钦,早年在福建山中修行,不想占住了老虎的洞穴。老虎回来后,看见一个和尚在洞里盘腿打坐,就围着他转了一圈,最后竟然不声不响的离开,把洞穴让给这个和尚了。广钦老和尚还是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修行者。他每天只吃香蕉、喝水,且从不躺下来睡觉,只在坐上打坐而已。
就是这样一位得道高僧他在见过南怀瑾后,致意南怀瑾出家为僧。南怀瑾写了一首诗作为回答。
游承天寺答广钦老和尚劝出家话:
昨从歌舞场中过,今向林泉僧寺行。欲界禅天原不异,青山红粉总无情。时难辜负缁衣约,世变频催白发生。拄杖横挑风月去,由来出入一身轻。
通过这首诗,南怀瑾清楚地表明了自己的态度。所谓舞榭与山林,青山与红粉,出家与在家,都只是表象的不同而已。正如佛经所说,观音菩萨有三十二相,一个人要真修行的话,三千大千世界处处可为,何必拘泥出家在家?
事实上南怀瑾作为一个带发修行者他并不主张轻易出家。
如果有人说要学佛,学禅宗,南怀瑾必定说:“你学这个干什么呢?这是拿一生做实验的事,划不来,还是做个平常的人吧。”
他说:“真正想要学佛,第一步先把人做好,人格好了,才能谈学佛。”他总是鼓励那些想出家的人,先做好一个人,把社会建立好,才是第一重要。
“拄杖横挑风月去,由来出入一身轻。”这是解脱自在的境界,也是禅宗的超越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