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善良和干净书写精彩人生
一一读网红县委书记陈行甲的人生笔记《在峡江的转弯处》
作者:饶晓辉
不久前,我在网上购买了一本名为《在峡江的转弯处》一书,耗时几天几乎是一字不落且很认真地将其读完。在整个拜读过程中,我曾多次被文中的内容,感动得潸然泪下。讲真的,好久没有这样认真专注地去读一本书,尤其是在网络文字如此盛行的当下。从作者陈行甲在本书的文字功底上来看,虽比不上作家的文笔之华丽,但每字每句足以震撼读者的心灵。让人不禁对陈行甲正直、干净、善良、热爱生活、爱憎分明的性格,肃然起敬。
陈行甲,何许人也?相信大多数人并不是很了解。其实,在阅读该书前,我对其也是略知一二。陈行甲,1971年1月出在湖北兴山县一个普通的家庭,高中毕业后考入湖北大学,后又以优异成绩考上清华大学读研。大学毕业后,只要他点头,本可以去条件优越的大城市工作,但他选择回到家乡兴山县,从最基层的单位做起,一步一个脚印,后因能力出众,人品正直,四十岁那年,空降湖北恩施州的巴东县,出任巴东县委书记一职。回顾他的政治生涯,尤其是在2011年成为恩施州巴东县县委书记后,备受瞩目。陈行甲并非以年龄和经历著称,而是因其对民众的一心一意、铁腕反腐的执着,以及在巴东掌政期间,亲手将87名腐败分子和不法商人送进监狱的英勇壮举,更是让人钦佩不已。然而,在2016年12月2日这一天,陈行甲在其朋友圈发文《再见,我的巴东》,在这篇二千余字的告别书里,其要裸辞县委书记一职,已显现无遗。一个任届期满,又在2015年荣获全国“优秀县委书记”称号的好官,本该是仕途正盛之际,却选择隐退,很是让人不解。正是因为在巴东,陈行甲的改革与反腐举措却引来了巨大的阻力。他将87名腐败分子和不法商人送进了监狱,包括县长和县委副书记在内,这些曾是他的同僚,如今却因贪污腐败而遭到查处。这些贪官背后,隐藏着复杂的关系网和利益链条。特别是在一个小县城这样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网中,陈行甲毫不犹豫地采取了行动,不知道得罪了多少人。他们对他深恶痛绝,不惜威胁、恶意短信,甚至寻求报复。陈行甲的妻子每天都为他的安全担忧,而公安局也不得不采取措施保护他。当事件的真相大白后,人们发出的声音,更多的是唏嘘感慨和灵魂拷问:为什么这样一心为民的好公仆,却会遭遇如此大的阻力?正如陈行甲在书中所写,我人生的上半场是在政界,下半场我将竭其所能为社会公益尽力。尽管他定义的人生下半场是做公益,但人们关注的焦点却始终是他的反腐故事。
俗话说: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一定有一个伟大的女人。而影响陈行甲人生的这个女人,就是他的母亲。陈行甲在他的《在峡江的转弯处:陈行甲人生笔记》中,用了一个章节来写他的母亲,是他的母亲教会了他做人的道理:母亲不仅生养了我,还遗传给了我柔软的心灵,教会我干净做人的道理。她的言行深刻地影响着她的儿子,让他的儿子有朝一日成为一个左右一方的官员时,可以怀着和她一样的悲悯态度来对待弱者,可以耻于在贫困的土地上锦衣玉食从而坚守干净从政的底线。正如陈行甲说的,母亲对他的影响非常大。一个是干净,一个是悲悯。也正是因为受母亲的影响,在陈行甲的政治生涯中,自始至终都是干干净净做人、做官;自始至终都是心系民生疾苦,为民谋福祉。
陈行甲,这位刚正不阿的铮铮铁汉,用他前半生的智慧集结出书,书中有对自己人生的思考,有记录美好,也有记录丑恶,也有对父母、妻儿的“铁汉柔情”。带着争议离开的陈行甲说:我厌倦了“戴面具做人、做官”。我想,这可能就是他激流勇退的真正原因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