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茹桂,忆“延风”
丹舟

茹桂是我的一位老朋友。上世纪六十年代末,我就结识了茹桂。那时,我在西安晚报副刊当编辑,他常写些影评之类的文章,便因文成友了。
文革时,报纸文艺副刊被打成"修资封的摇篮″,被扫进了"历史的垃圾堆″。
暴风雨过后,被封停的西安晚报改头换面,以西安日报之名复活了。但文艺副刋並没有重生。我当时在科教文卫部当记者。抖胆向当权总编肖谷建议恢复文艺副刊。她也胆大,居然赞同,並要我以编委会名义向中共西安市委写个申请恢复副刊的报告。我又抖胆写了。嘿,市委居然很快批复下来,同意报纸复办文艺副刋!当然,也提出了要站稳阶级立场、突出无产阶级政治、歌颂工农兵英雄模范人物等要求。
肖谷把组建副刊的任务交给我。从编辑部挑了两个在文学艺术领域有所作为的人给我当助手。一个是张月赓,另一个是在报社实习的通讯员郭海水。
说是恢复副刊,其实没有一点原副刊的遗产,人力物力全无,就是生地里插犁,完全是垦荒,是创办。
创办副刊,首先就是名称问题。过去西安晚报的副刊叫"红雨″,寓意深长,但不能再用了,怕被说成"死灰复燃"。那起个什么名字呢?想了很多,都不太滿意。
后来,我便走群众路线,集思广益。在办公楼过道贴出"征集副刊名启事″。
同事们都很积极地响应,很快就写留了几十个名称。我选中了孟西安提的"延风"。
经编委研究同意,西安日报文艺副刊的名字就叫"延风″!延安,是革命圣地,是中国的名片,陕西的骄傲,也是西安的光荣!继承延安革命传统,发揚延安革命作风,以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为圭臬,這红彤彤、响当当、硬梆梆的名字,谁能"横挑鼻子竖挑眼″!
副刊名字有了,這两个字怎么成型?叫名家写?那时,名家大家个个惊魂未定,谁敢写!请哪位高级领导写?太高的咱攀不上,省市级的领导嘛,有的被打倒了,有的虽在位却"朝不保夕″,今天座上官,说不定明日就是阶下囚!人若倒了,他题的字也跟着栽跟头,报纸副刊也难免受牵连。
思来想去,没好辙。我忽然想到在西安美术学院任教的朋友茹桂,何不去找他,也许有招。
我立即去美院找到茹桂,尽诉为副刊名字成型之苦衷。
茹桂听了,沉思良久,说了三个字"确实难″!
俄倾,他忽然一拍脑门,说:"我去找个智多星,他准有妙法!″
他说的這位智多星,是美院资深教授张定雅。
茹桂说罢,让我在他办公室喝茶休息,他便找张定雅去了。
过了许久,他兴高采烈地回来了。手里捧着一副书法作品,上书"延风″二字。
字迹遒劲有力,很美!
"這书法作者是谁?″我兴冲冲地问。
"没有作者。″茹桂得意地说,⺀是我俩涂来改去制造出来的。″
我挺欣赏這两个字,当即决定采用。
"若用這两个字,作者如何署名?″我问。
"不署名!″茹桂决然说,"我与张老师商量过了,只要這俩字报纸能用就好,不要署作者名。″
我把那幅书法拿回报社,交给总编肖谷。编委会很快拍板定夺。
过后不几天,西安日报《延风》副刊就与广大读者見面了。
可没有几个人知道,這"延风″二字是怎么诞生的。
乌飞兔走,不觉然,五十多年过去了。今日,突然惊悉茹桂仙逝,便想起了這段往事。借以作为对大书法家、老朋友茹桂的悼念吧。
(2024年12月20日星期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