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看李楼新变化 干群齐心谱新篇
——山东省散文学会夏津创作基地、《都市头条·济南头条》签约作家、夏津县文联作家委员会走进夏津县北城街道李楼村采风调研
甲辰岁末,晴空万里,冬日不寒。
12月17日,山东省散文学会夏津创作基地主任、《都市头条·济南头条》签约作家宋云亮,县委宣传部四级调研员、作家刘光欣,县文联作家委员会主任、作家于佃俊,都市头条、济南头条签约作家、省作家协会、省散文学会会员高立先、迟磊、刘其强、孙祥庚等一行走进北城街道李楼村采风调研。
省派第一书记邵娜,前来调研乡村文化振兴课题的省警察学院教授闫丽萍一同参加了座谈会,大家认真听取了李楼村第一书记孙登强和村干部李召先、李荣生、唐桂菊的汇报并进行了交流座谈。
李楼村位于城乡结合部,南靠夏津县城北外环,离开发区2公里,村北是青银高速,离高速出入口2公里,村西紧邻夏武公路,村东是食品城大道和华芳纺织集团,交通便利,经贸繁荣,地理位置优越。全村人口1810人,户籍户数735户,村庄面积420亩,耕地面积1300亩。是出名的建筑之乡。
村大人多,管理上就难免困难重重。10年间更换了五、六个班子,十年的时间里,几乎没有发展党员,党组织不健全,村委会没有说服力。党员年龄老化,全村35名党员,60岁以下占一半,底子薄,发展动力不足,群众意见多。进入村子满眼破败,残垣断壁,无精打采,甚至村后角落,人们“默然”当到了垃圾场,一放十几年无人问津,群众有反映,也是毫无办法。“恶性循环”,就是群众不关心村子发展,集体观念淡薄,甚至有想法和本事的年轻人宁愿去外地发展,也撇下自己的村子,将村子一切置身事外。
2022年,县委组织部选派第一书记重点治理转化“软弱涣散”,在北铺店“干出名堂”的驻村第一书记孙登强临危领命,一门心思扑到村子发展。在县委组织部和镇党委大力指导支持下,找准症结,抓班子、强队伍,迅速摸清村实际情况,狠抓班子建设和党员教育,建立健全了村两委班子,全体成员精诚团结,凝心聚力,为村后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让家乡美起来。班子行不行,先干起来,绝不辜负党和群众的信任与期待。3月份刚上任,村两委就马不停蹄赴外考察树苗,把村后的废弃水沟,垃圾场填平,种上经济树木,不但改善了环境,而且还给村集体增加了收入。带领全村治理人居环境,拆除危房,平整空闲宅基,清除垃圾杂物,村容村貌换新颜,昔日的荒草闲宅变为老人的蔬菜园。排查出危房、闲散宅基62处,腾空土地30余亩,打造成了“为民菜园”“乡村纪念馆”,也得到了群众认可。投资370万元,进行前后大街路面改造及自来水主管道改造,解决了村民出行难及饮水问题。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希望在青年。李楼村是孙登强派驻的第四个村庄,自2022年4月担任该村第一书记以来,孙登强把那些事业心强,热爱集体,年富力强的党员干部,吸纳到村级管理队伍中来。一年的时间里,他先后发展年轻入党积极分子12人,接收预备党员5人,为村内注入了“新鲜血液”。
精神文明建设也是重头戏。开展敬老孝善活动,村党支部常年坚持免费给村内70岁以上的老人过生日、理发、足疗。聘请老年艺术团为村民演出,弘扬传统文化,树文明村风。这些并非惊天动地的举动,却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这个村庄,使每一个村民懂得礼仪、德孝,村风民风也发生了深刻变化。群众能够看到,更能够感受到,村两委是一心想干事,真心为群众办事,全心解决村里难题。心地无私天地宽。真干事,干成事在李楼党群心中达成一致。
今年上半年,在村党支部、村委会的动员下,部分爱心企业和人士纷纷捐款、捐粮食、蔬菜、出义工等建起了实实在在、暖气融融的老年“幸福食堂”,让村里老年人乐享幸福“食”光。老人们分文不花,张嘴就吃,不仅吃的好,喝的好,而且又舒心又快乐,每逢五大五、重阳阳等重大节日,村里还专门为老人们大改善、吃大餐,每到老人生日那天,大家一块给他祝寿过生日。
李楼村创新打造幸福食堂“幸福”平台,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同时也给留守孤寡老人一个幸福的大家庭,给在外创业的儿女们一个安心放心。
(文:鲁峰 摄影:立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