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的断想与琐议(一)
作者:魏孝元
①"年"的断想与琐议
时间犹如池塘里的鱼,一不小心就从身边溜过去了。正可谓眨眼就是一天,回首就是一年。不经意间又一个"年″悄无声息地向我们渐渐走来了。这个堪称世界节日之最的"中国年"近几年来每每引起一些有识之士的呼唤与鼓动,警醒与助威。同时也惹得一些有了一把年纪而又爱怀旧者的眷恋与遐思,他们思故怀亲,忆旧谈新,感喟抒情。去年各种对"年"的议论与探讨在网上连篇累牍,众说纷纭,年前年后持续数月之久,煞是热闹。那"阵仗"一直萦绕心头,也曾引起鄙人的共鸣与思索。好久以来如鲠在喉,挥之难去,不吐不快。这几日婉拒了一些本不属于自己的"义务″,终能稍时静心,便提笔信马由缰,信口开河,虽属辞章杂糅,却是直抒胸臆,以表心迹。
每年到了农历11月下旬,民间"快要过年"的话题就渐次多了起来,倏忽间便步入腊月,那声音由稀稀落落,朦朦胧胧便见天有层次地清晰、明朗,密集、高涨起来,尤其是受俗语"过了腊八就是年"的推波助澜,"年″的序幕在紧锣密鼓中被逐渐拉开拉大,随之跟上凑热闹似的是不可小觑的一泼高过一泼的滚滚洪流,惊涛骇浪般地人口大迁徙一一"春运″开始。此时"海陆空"三位一体,加班加点,日夜兼程,疾速运行。南来北往,车水马龙;西上东下,川流不息。偌大中国的大小机场、车站、码头港口、地铁、高铁口,人潮涌动,万马奔腾,各色人等,踌躇满志,欣然奔忙,行迹匆匆,回家过年,归心似箭,一派紧张有序,热闹繁忙的景象。要知道这是上古时期民间自发形成,后由政府主导法定的全民最大最长的一个节假日啊!手拉肩扛,看不尽的鼓鼓行囊;顾盼呼应,望不完的人影车踪。无论路途多么遥远,中途多么艰难,人们放下烦忧,放下郁闷,放下感伤,放下惆怅,不顾劳顿,不怕拥挤,不嫌负累,冒着严寒,忍着疲惫,怀着热望,心头生暖,脚下生风,勇往直前,锐不可挡。因为家不仅是人生的起点,也是终点,是每个人安身立命的栖宿处;不仅是温馨的港弯,也是寻找归属感和安全感的归宿地和桥头堡。对在外游子来说,家更是缓解焦虑和不安的驿站。"有钱没钱,回家过年",约定俗成,亘古不变!不管你属哪种群体,生活在哪个层级,处于什么年龄段位,临界腊月你就将会被思乡恋家的念头所激发,所打动,所裹挟。尤其是父母在,家就在,父母去,人生还有归途。家是曾经、是过往、是出发点也是归宿点,是故乡,是乡愁的负载地和提供情绪价值的充电所,还有亲系同辈晚辈亲人在。丝丝缕缕,牵牵念念,树高千丈,落叶归根。其心可鉴,心急如焚,其情可察,情同可解。难以静处,难以心安,难以心止如水,淡定泰然!
看吧,大城小市的街道两旁的乔木、冠木,花丛、花树,什字路口的彩门、机关单位的拱门上盘旋回绕的霓红灯花柱,光圈灯带,早已妆扮得华灯璀璨,流光溢彩。夕阳迟暮,到处已是"火树银花不夜天"了。各类星罗棋布的城镇集市,贸易货栈,各色商品琳琅满目,应有尽有。肉食、糕点,水果、干果,成品店、专营店,挨挨挤挤,倾巢而动,风起云涌,眼花缭乱,目不暇接。直辖市、省地市的大型超市、商场更是近水楼台,得天独厚,货源不断,抢占商机。乡镇一级的集市上,就连平时很难见到的奇珍异果、生猛海鲜也纷至沓来,县区级的年集上更是人头攒动,摩肩接踵,叫卖声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仿佛空气中都氤氲着一种祥和、馨香甜美的味道。满目呈现出市场繁荣,购销两旺,国泰民安,盛世芬芳的景象。这势头,这气魄,绝对是"中国特色″。似乎一年中的忙忙碌碌,纷纷扰扰都是为这几天而活的!(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魏孝元,网名,天涯比邻。陕西省咸阳市长武县彭公镇人,退休教师。藏书颇丰,读书甚少。多年来徜徉在文学圈外,偶有散文、通讯等散见于省市县报刊,近年来偏重于文学评论,对诗赋联也略有涉猎,并发表于多个网络文学平台。
首届“盛世华夏”杯文学与艺术作品大奖赛征文链接
https://m.booea.com/news/show_3800557.html&
﹌﹌﹌﹌﹌﹌﹌﹌﹌﹌﹌﹌﹌﹌﹌﹌
大赛投稿邮箱:
942251831@qq.com
纸刊投稿邮箱:
bailu6698@163.com
投稿、订阅微信: mengjian20002012
征稿体裁:现代诗、散文诗、散文、诗歌评论、古诗词赋、报告文学、闪小说、中短篇小说 
扫码添加主编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