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粤剧南派武打技艺让人了解粤刷、热爱粤剧、传承粤剧的好戏
(文字:李耀安 梁卫国 摄影:方丹心)
2024年12月16号,值粤剧成功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十五周年之际,由广东省艺术研究所、湛江市支术研究室、广东粤剧院主办,广东粤剧院二团承办,粤港澳大湾区粤剧传承与发展活动暨粤剧南派武打技艺展演,在广东粤剧艺术中心举行。
这次展演旨在全方位展示当代粤剧事业新貌,深度呈现粤剧的传承硕果和南派武打技艺精髓。当晚共有五个展演剧目,展演剧目都是百里挑一的粤剧南派中的精品。其中肇庆市粤剧团新编的展演剧目《史可法沉江》是由国家二级编剧李悦强改编,资深导演杨树光执导的。该剧具有浓郁的粤剧南派特色,是近年来少见的本色粤剧。参展演员梁恒风、周俊杰、莫伟南表演配合默契;著名粤剧艺术家陈笑风的爱徒、风腔传承人梁恒风一改过去文质彬彬的小生风格,挑战“文武老生”行当,主演史可法,通过文戏武唱的融合,向观众呈现了一个演员文武兼备的风彩,也体现了唱做念打俱全的粤剧南派本色,是近年来粤剧界的一件幸事。笔者多次观看表演或演出视频,觉得该剧是精品中的精品。
笔者了解到,《史可法沉江》两位主演者均来自粤西湛江地区,他们自小受到粤西粤剧南派艺术的熏陶,艺术种子在粤西发芽,在肇庆市的文化沃土中生根开花。
肇庆市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历届领导十分重视文化事业建设,文化底蕴深厚,文艺人才辈出。如近年的国家一级演员曾慧(梅花奖得主)、李伟聪、陈世才、梁钰,粤港澳大湾区著名粤剧演员李秋元、苏小惠等都出自肇庆市粤剧团。
年仅三十多岁的梁恒风是后起之秀,他来自湛江市。9岁从艺,自小在湛江小孔雀粤剧培训班打下坚实的基础。来到肇庆担任文武生主演了一批优秀传统剧目。他领衔主演的《烟雨丹青》、《龙母传奇》、《史可法沉江》等创作剧目,均获多个奖项。
梁恒风是位不用扬鞭自奋蹄,对艺术孜孜以求的优秀青年演员。今年初梁恒风悉知广东省将举行演艺大赛,他凭着志在必得的雄心,决定采用唱做念打俱全的新编剧目,用传统的、高难度的表演技巧挑战自我。他的努力得到剧协领导和专家们的扶持及剧团同仁的帮助,上下同心合力,《史可法沉江》勇夺金奖头牌!
一个优秀的演员均有这样的艺术自觉,每次演出遗憾都有余,有自我鞭策和善于接受别人评价的胸襟,梁恒风也不例外。因此为了这次广东省粤剧南派技艺展演,他反复从上次演艺大赛、行当展演录像中的唱腔念白、表演情绪、身段功架等找出不足之处,不断端摩人物,反复与导演杨树光探讨每个表演细节,並请教扬剧原创专家李政成、周寿泉老师,力求精益求精。
肇庆市委、市政府的宣传部和文化主管部门及市文联、剧协领导经常到剧团调研,倾听呼声,为青年演员提供相互学习,促进艺术进步的平台。
肇庆市有本土培养的国家高级职称编剧和导演,对艺术创作剧目质量的保证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通过排练创作剧目、提炼精品的过程,在外请名导和本土资深导演的精心指导下主要演员的艺术素质和团队艺术建设都能够得到很大提升。如前些年肇庆市粤剧团获得多个国家级金奖的《钟馗》、《碰碑》和这次梁恒风主演的《史可法沉江》就是很好的说明。
据悉,这次展演是广东省艺术研究所与湛江市艺术研究室联合开展“南派武打技艺传承与发展研究项目”的成果展示。因此,艺术的有序传承是《史可法沉江》的亮点之一。据笔者了解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粤西地区有四大小武:杨镜波、水叔、冯天佑、黄泡养。该剧编剧李悦强与他们均有交集,其中资深导演杨树光正是杨镜波之子。南派小武的表演风格激情洋溢,刚劲粗犷。正如原省剧协李门主席曾经说的:南派小武的表演激情可以踏断台板!杨树光导演自小沉浸在南派表演氛围,传承了这表演风格。他导演的《碰碑》、《钟馗》和《史可法沉江》,演员们的表演都是激情饱满、情感丰富,充分展示了不同人物的刚烈形象,与观众产生同喜同乐、同悲同愤的共鸣。剧组团队在学习吸取昆曲、扬剧《史可法沉江》的艺术精华基础上,在改编中立足于粤剧南派表演特色,该剧的艺术性、思想性、时代性均有提高。过去粤剧的行当之分,多是小生管唱,小武管打。梁恒风经受了传统南派武打技艺的磨炼,并吸收外来剧种的优秀精华,在粤剧折子戏《史可法沉江》 中,尤其是得到原创专家李政成、周寿泉老师的启示和资深导演杨树光的指导下,恒风在剧中表演最后沉江时采用腾空转体540度“摔僵尸” 这个高难度的动作,更丰满地塑造了晚明一代忠节的名臣形象,并通过文戏武唱的融合, 把“文武老生”行当的史可法演得铮铮铁骨;民族精神、爱国豪情充分展现。主创团队通过把粤剧传统表演程式和传统音乐锣鼓板腔紧密结合,打造了一个感情充沛,感人至深、唱做念打俱全的夲色粤剧,令人可喜可贺。
梁恒风主演的《史可法沉江》获得多项殊荣,我们深深体会到粤剧艺术在“否定之否定”中守正改良,改进成海纳百川的,融纳古今中外文化特点的非遗艺术。 粤剧应当坚守 “守传统,善改良”,的传统发展路线。坚守粤剧人的本土文化自信,政府加强艺术人才的培养与剧目创作,多出人才,多出好戏,多出精品,让南国红豆在戏曲百花园中持久芬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