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醉在曼峨夏
文/唐小茸
踏着春之尾,走进曼峨。满目葱绿,满耳虫鸣,扑鼻果香……于是,我便醉了一个夏。
曼峨,一个美丽的名字,一个令人向往的神秘地方。曼,平坝也;峨,指山顶上有仙鹅。曼峨隶属于坝洒农场管委会曼峨社区,在河口县城西北方向,距离县城十来公里,紧邻中越界河——红河,326国道最笔直的一段穿村而过。
下了国道便是村子,一条干净的水泥路伸进浓荫之中。村子不大,可谓小巧玲珑,三四十户人家分上下两排隔326老国道相对而居,是典型的农垦排房,灰瓦青墙,隐藏于绿海之中。风起绿波漾,排房灰色的屋顶若隐若现,似浪花,似鱼鳞,似裹着头巾的美娇娘。
走近排房,低矮的房屋,褪色的墙体,写满了历史的沧桑。一棵棵枝繁叶茂的果树勾肩搭背,伫立在房前屋后、道路两旁,似大伞,遮挡着炙热的阳光和夏日的狂风暴雨;似壮士,守护着农垦人热血青春的印记。
微风吹来,沙沙沙沙的声音由远及近,瞬间从头顶掠过,似潮来潮去,又似情人喃呢私语。我诧异地寻声而抬头,立即被累累果实所吸引。大拇指般的、鸡蛋大小的、拳头般大的,圆的、椭圆的,三五个、七八个地凑在一起,挨挨挤挤着也不嫌热。可怜的树枝竭尽全力伸展着胳膊,却还是被这些顽皮的精灵拖到地面上,拽上篱笆头,有的干脆懒洋洋地躺在屋顶的灰瓦上、悬挂在屋檐下……
一位老人凝着眉叹息着:“今年是挂果最多的一年,可是果多价烂呀!”
然而,大大咧咧的我没有领会村民对芒果价格的担忧,却兴奋地叫道:“终于可以守着芒果成长啦!”
六月的天,孩子的脸,说变就变。午时的阳光炙烤着大地,透过茂密的树丛斑斑驳驳地洒在地面上,路边的花花草草耷拉着脑袋萎靡不振,几只小狗趴在自家门口哼哧哼哧地吐着长长的舌头,时而烦燥地望望树上扯着嗓子嘶吼的蝉。唯有芒果仿佛感觉不到太阳的炙热,有的枕着滚烫的瓦片呼呼大睡,有的扒着篱笆探头探脑,有的在屋檐下悠闲地荡着秋千,还有的挤在绿叶丛中唠着嗑、秀着美。
忽然,天阴沉下来,瞬间阳光便没了踪影,几声闷雷从山顶滚滚而来,紧接着狂风从村头刮向村尾,所过之处,掀起一阵阵绿色巨浪。哗啦啦,大大小小的绿色雨点咚咚咚地在地面上开出一片片白色的花。望着满地的果子,我心疼地念叨着:“别刮了,太可惜!”然而,狂风根本不听我的劝,还携来雷雨闪电一起狂舞。
终于,累了,停了,静了。
走在湿漉漉的道路上,看着满地的落叶和碎裂的果实,眼里心里满是婉惜和不舍。一位路过的村民看着我那痛心的模样,笑着说:“掉落的都是多余的。果子少些,树枝不会被压断,果子会长得更大些。”我仰头,果然,树叶依旧茂密,果实还有很多很多。释怀一笑,一边吮吸着空气中弥漫的果香,一边轻松地捡拾着挡道的断枝,清扫着碎了一地的果实和落叶。捡起一个个完好的大芒果,削皮切片,放上白糖腌上半天,酸甜可口;或是切条,粘上由盐巴辣椒味精拌好的作料,酸辣爽口,别有一番风味。
在一次次狂风暴雨的洗礼下,芒果一天天长大,临近端午,果香更加浓郁了。坐在房间里,时不时地传来“咚”的一声,那是芒果落地的声音。寻声而去,定有收获。拾起掉落的芒果,有的裂了个口子,露出黄生生油亮亮的果肉,令人垂涎。迅速洗净,削皮,切下一片片果肉,香甜中略带些许酸味,让人味蕾大开。
深夜,徐徐凉风吹起纱帘,吹进一屋果香。闻着果香,听着虫儿小夜曲,甜甜入梦。酣睡之中,时而传来“咚”的一声,扰我清梦。闭着眼深吸一口,空气里的果香味更加浓郁了,我知道,那定是比较熟的果子落地后粉身碎骨,果肉四溅,才会留下一地果香。
清晨,推开窗,香香甜甜的空气扑鼻而来,沁人心脾,令人陶醉。放眼望去,院子里、道路上,有胖乎乎的果子,也有碎裂的果肉。
“唐老师,起床啦?快来,今天的芒果特别多,熟的也多。”打扫卫生的小组长夫妻俩笑着对我说。
“你们拾回去吃吧。”
“太多了,我们哪里吃得完。”
“快来快来,这些是给你的。”一个阿婆把袋子里的芒果放在院子门口,又去捡了。
于是,我忙不得梳妆,便拎着袋子拾果去。没摔坏的,存放几天,等它变熟;伤口小的,洗净了,等待着同事们来吃;受伤严重的,且还留有一大半黄生生果肉的,那便是当日早餐。成熟的芒果吃起来滑溜溜、软糯糯、甜蜜蜜,且满口清香。虽然一个芒果足以饱腹,但是那么香甜可口的味道又怎能让唇齿停歇呢!
每天,我便是在这样愉快的拾果子和吃果子中开始的。每一天,我都元气满满,干劲十足。一个原本漫长又炎热的夏天,就在红了荔枝、黄了芒果之后,又迎来了“圆若骊珠,赤若金丸,肉似玻璃,核如龙之眼,甜而不腻,糯而爽口”的龙眼,还有满山遍野的香蕉、菠萝,以及路边、田间地头努力生长的木瓜等热带水果的陪伴下,变得短暂而有趣,让我醉了一个夏!

作者简介:
唐小茸,红河州作家协会会员,河口县作家协会会员。从事宣传文化教育工作三十余年,有多篇小说、散文、诗词作品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