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燕京文化集团】会长尹长磊联系微信:zhizuozuihao123321
唐莲凤,女,瑶族,籍贯广西桂林永福。来宾市作家协会副秘书长,有《探亲》《喜欢,这座城市的刚刚好》《李叔的铁匠铺》多篇小小说、散文在《来宾日报》《麒麟》上发表。
《弯弯镰刀情》
当一个人弯下腰,那姿态仿佛一把优雅的弯弯镰刀,静静地诉说着与大地的故事。
我的父亲是一位技艺高超的铁匠,我常常去看他打铁。他将一块生铁投入火炉,火焰跳跃,生铁渐渐变得通红。父亲迅速用铁钳夹出,放在铁砧上,与徒弟一同挥锤敲打。随着捶打声从激昂的战鼓声渐渐变为清脆的叮叮咚咚声,那块生铁逐渐变成了镰刀的雏形。父亲迅速将镰刀浸入旁边的水缸,“呲”的一声,水雾腾起,这便是淬火的过程。接着,父亲继续敲打、淬火,反复十几次,一把锋利的镰刀终于成型,被放置在货架上。村民们路过,挑选一把带回家,安上手柄,一试之下,得心应手,镰刀便开始了它真正的生命旅程。
父亲常对我说:“一块生铁要经过千锤百炼才能成为镰刀,正如人的成长也要经历无数磨砺。当你学会弯腰,便是长大成熟之时,便能懂得人生的艰辛与美好。”那时的我,虽然不能完全理解父亲的话,但喜欢挥动镰刀的感觉,那种一挥即断的力量,仿佛能斩断所有的烦恼和束缚,让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自由和畅快。每当镰刀在空中划过一道优美的弧线,然后稳稳地落在草堆或作物上,发出“唰”的一声脆响,我就感到一种莫名的满足和成就感。
镰刀的美,不仅在于其实用性,更在于其优雅的形态。小学一年级时,一堂美术课让我对镰刀有了新的认识。老师教我们观察镰刀的结构:弯曲的刀片与直长的手柄相得益彰,刀片上的弯度更添几分灵动。同学们展开想象,有人说弯弯的镰刀像天上的月亮,有人说像河里的小船,还有人说像妈妈漂亮的眉毛。
镰刀虽硬,但镰刀的弯度线条展现出奇妙的变化与和谐的韵律之美,给人温婉柔和之感。在田间,农民手握镰刀,辛勤耕耘,满载着勤劳、收获与希望。而在夜空中,弯弯的月亮散发着柔和的光芒,宁静、神秘而美好。这种美感不仅体现在外观上,更在现代设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无论是家具设计的椅子靠背、扶手,还是建筑中的阳台栏杆、窗户边框,乃至大型体育场馆、展览馆的屋顶结构,都借鉴了镰刀的弯度线条,既美观又实用。
对镰刀有更深刻的认识,是在我16岁那年。那时,我已不再是那个懵懂的孩子,每天拿着镰刀下地干活成了我的日常。割猪草、割牛草、割柴草、割田埂草……当然,最多的还是稻谷。暑假时,正值稻谷收割季节,父亲不慎摔伤了腿,收稻谷的重任便落在了母亲和我的肩上。
我和母亲来到田野,望着那金黄的稻田,稻穗沉甸甸地低垂着头,宛如弯弯的镰刀。我挥动镰刀,锋利的刃口果断地切断庄稼与土地的联系。一次次弯腰,让我汗流浃背、腰酸背痛。我偷偷停下手中的镰刀,抬头望向母亲。她孤独而坚强地挥动着镰刀,那弓背弯曲的身影,与镰刀融为一体,是在向土地鞠躬致敬,感恩大地的恩赐,更是对生活的执着追求,对生命的崇高礼赞。
休息时,我坐在田埂上,母亲也坐下来。她仔细地擦拭镰刀上的汗渍和杂草。我仔细端详着母亲,发现她依旧美丽,只是眼角的皱纹增多了,如同镰刀上的锯齿。母亲在清理锯齿上的杂草,我却想抚平她眼角的皱纹。但我知道,时间这把无情的镰刀,正在无声地收割着母亲的青春。母亲一次次弯下腰,背起了生活的重担,也背起了生命的轮回。
参加工作后,我很少回家干农活了。一天,母亲打电话说腰痛,让我回家照顾她几天。在老屋住了两天,母亲的病情有所好转。我在老屋周边散步,发现杂草丛生。我跟母亲说,这些杂草会引来老鼠和蛇,想去割掉。母亲扶着腰陪我出来,指着墙上的镰刀说,以前每年春天她都会用镰刀割草,但今年腰痛,割不了了。
我取下墙上的镰刀,发现刀口已经生锈。母亲看着生锈的镰刀,感慨万千:“人老了就像这生锈的镰刀,没用了。”我安慰她说:“磨一下就能用了。”我拿起磨刀石,磨了半个小时,刀口变得程亮。很快,我就把屋子周边的杂草清除干净了。
我把镰刀放好,和母亲聊起了镰刀。这把镰刀曾是我们家的传家宝,如今却生锈了。现在,镰刀的用途越来越少了,割草有割草机,割稻谷有收割机……曾经,镰刀陪伴着一代又一代的农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田间地头,那挥舞镰刀的身影,是对生活最质朴的坚守。然而,随着科技的进步,这些传统工具逐渐失去了往日的光彩。
难道镰刀的命运终将结束吗?像毛笔、算盘、石磨等一样,它们曾在历史长河中发挥过重要作用,但随着时代的变迁,注定要被更加便捷高效的工具所取代。我怀着对镰刀的眷念,翻开书籍,寻找它的记忆。
在历史的篇章中,镰刀见证了人类从原始农耕社会一路走来的艰辛与奋斗。在古老的时代,镰刀是人们收获粮食的重要工具,它伴随着先民们在土地上辛勤耕耘,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奠定了基础。从石器时代的简陋石镰到金属时代的精致铁镰,镰刀的演变记录了人类技术的进步和文明的发展。
我想,在未来,镰刀也许会成为博物馆里的展品,向人们讲述过去的故事;也许会存在于文学、艺术作品中,唤起人们对历史的敬意和对先辈奋斗精神的传承。但更多的时候,它会成为一种文化符号,深深烙印在人们的心坎上,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
巴金文学杯全国首届文学书画大赛
主办:中国燕京文化集团(我国引航级文艺组织)!!!
大赛日期:2024年12月19日--2025年2月18日
投稿微信:zhizuozuihao123321
巴金,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是新中国的文化伟人,他的精神被誉为现代中国的民族魂,对中国的文化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并将对后世文学产生深远影响!
为纪念巴金先生,铸造当代民族魂,我国引航级文化组织中国燕京文化集团特发起“巴金文学杯全国首届文学书画大赛”,欢迎广大爱国志士踊跃参赛!!
一、报名步骤:
1、提交作品:书画、古体诗、现代诗、短小说、散文、歌词等,均可投稿。
2、投稿请发微信(为提高沟通效率,本大赛不接受邮箱投稿)。附作者简介300字内,照片一张,详细联系方式、姓名、通讯地址、电话号码。
3、投稿数量:诗歌1--5首;小说、散文、杂文限2000字内;书画投稿,限照片5张。
两部文学大典全国征稿。顶级大典,百年传世,欢迎咨询投稿!!
1、《传世孤本》
2、《见证大国崛起的百位功勋文艺家》
主编尹长磊联系微信:zhizuozuihao123321
一、投稿事宜:
书画作品、古体诗、现代诗、散文诗、短小说、歌词等,均可投稿。
(中国燕京文化集团总会长:尹长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