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以来,中国画教育“以西画改造中国画”之风盛行,以写实造型观代替中国画意象观,即以西方素描代替了中国画“技”“道”合一的基本功力训练;在写实状物能力上虽有裨益,但却丢失了独有的笔墨语言的审美含量和表现力,已有偏离中国意象艺术轨道的倾向。加上文化语境逐渐变迁等因素,造成了中国画传承的空前危机。其问题的要害在于:在几十年的教学中,造型观念、造型方法被西画代替的同时,将素描造型训练与中国画的笔墨表现之道严重分离,导致了不少人拿毛笔、水墨画素描的后果。
中国画在中国人心目中占据着很崇高的地位,它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哲理内涵,不可能是纯技术的表现,更是民族文化精神的体现。民族精神的三大支柱是“儒、释、道”文化。这样的民族文化精神决定了中国画必然既不拘于客观物象,也不限于个体世界。
写意精神是中国画的核心精神,中国画不管是工笔还是没骨、小写意、大写意等画法,其本质都是“写意”的,写的是具体物象的象内、象外之意和画家主体的心中之意。
写意不仅仅是将作品中的精神内涵表现出来,更是中国画因心造境、情境交融的文化认识与艺术把握方式。因此,写意精神是中国画的精髓,也是中国艺术的核心。
张 世 靖 祖籍寿光
书香世家1958年11月出生于济南,现居北京
山东省工笔画学会会长
中国雨景山水画法开拓者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中国工笔画学会理事
中国工笔牡丹画研究院研究员
山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
北京市海淀区美术家协会监事长
中国人民大学唐秀玲重彩高研班课程导师
中央教育电视台《墨香》栏目导师
济南市高新区美协顾问
中国国家画院卢禹舜精英班画家
中国人民大学唐秀玲重彩高研班画家
北京凤凰岭书院中国画创作院画家
作品1988年曾在中国美术馆,2013年国家政协礼堂,2014年国家画院,2021年国家民族画院展出。
张世靖的雨景世界:传承与创新的交融
文: 陈中林
在艺术的长河中,中美协会员张世靖以其独特的雨景画作,展现出了对传统的尊重与创新的勇气。
张世靖的雨景作品,首先令人感受到的是对古人的传承。他深谙传统山水画中对于雨景的描绘技法,从古代大师的笔墨中汲取精华。画面中那朦胧的水汽、湿润的氛围,仿佛让人穿越时空,与古人在雨中对话。他巧妙地运用细腻的线条和淡雅的墨色,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远的意境,仿佛是对古代文人墨客内心世界的呼应。
《东坡雨景詩意》系列 34×17cm
然而,张世靖并非一味地模仿古人,而是在传承的基础上大胆地承古出新。他将现代的审美观念和表现手法融入其中,使雨景有了新的生命。在他的笔下,雨滴不再是简单的点缀,而是富有情感和生命力的元素。他通过独特的色彩运用和构图方式,让雨景呈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视觉冲击力。
张世靖在表现雨景的动态美上独具匠心。他巧妙地运用水墨的流动感,展现出雨滴落下的瞬间,那丝丝缕缕的水线仿佛在空气中跳跃、交织。同时,他又在画面中融入现代的光影效果,让雨景更加真实而生动,仿佛能听到雨滴打在地面上的清脆声响。
在构图方面,他打破传统的束缚,以更加自由和灵活的方式安排画面元素。有时,他会将雨中的人物置于画面的一角,以小见大,展现出人类在大自然面前的渺小与敬畏;有时,他会将雨中的山川作为主体,突出大自然的雄伟与神秘。这种创新的构图方式,为观者带来了全新的审美体验。
张世靖的雨景画作,既是对古人智慧的致敬,也是对当代艺术的探索。他用自己的画笔,在传承与创新之间找到了完美的平衡,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既熟悉又新奇的雨景世界。
《东坡雨景詩意》系列 34×17cm
都市头条
京都书画网
顾问/盛洪义
编审/徐学胜
主编/王树芳
艺术顾问简介:
盛洪义,著名书画篆刻家、作家。山东画院高级画师,山东省美术家协会第六、七届理事,山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散文学会理事,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山东艺术设计学院教授,济南市第十、十一、十二届政协委员。出版专著数部,被济南市档案馆列入著名人物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