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史的回音 思想的火花
------吕明 吕明凯《黄土魂》读后感
文/房方
五十载光阴弹指一挥间。五十年前,艰苦创业,全民会战,如火如荼;五十年后,自然回馈,草木葱郁,日新月异。这是我读《黄土魂》的心得。用作者的话说:它是“一代人的难忘记忆,一部重塑山乡面貌的奋斗史诗。”
(一)
《黄土魂》一书系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发行后又向陕西省政协文史馆专门做了隆重的捐赠仪式,在中国农科城杨凌召开了水土专家分析论证会,可显它的文史价值。我在旬邑县政协从事和分管文史工作两届、十年,深深地懂得文史工作团结民主,资政育人的重要意义。所以,就从文史角度,谈谈它的价值和意义。
我们旬邑县政协文史资料和文史馆建设,近十多年来,也是全省政协文史工作的一面旗帜,是全省首家合格的文史资料重点县建设的示范县,省政协马中平主席,亲临县政协视察过政协文史馆,县政协先后两次在全省政协文史工作会议上介绍过经验,是全省三年创建工作,50多个文史资料建设示范县之中首家合格的先进样板,先后接待了省内外80多个县区前来参观学习。出版过三部很有影响的文史资料,分别是:世界民间艺术大师《库淑兰》、《豳风·旬邑民俗》《豳颂·旬邑唢呐》。那么,从旬邑文史角度来审视《黄土魂》,它就是我们古豳大地新时代的一部豳魂。与县政协文史“三豳史料”有着同等重要的文史价值。因为它凝结着古豳大地人民公社化时期20多万干部群众,十年来艰苦创业,移山填豁,治山治水的血汗和智慧。书中写到的大部分人物,已经长眠在深厚的黄土之下了。只有读了《黄土魂》,才能找到他们真实的姓名和勤劳的身影。因此说,他是我们旬邑人永远铭记的物质之魂和精神之魂,它将在今后的文史工作中一定会散发出资政育人的浓墨之香。
《黄土魂》采取倒叙的手法,在的第一章《历史的回声》中,作者用“西安聚谈、职田之行、调查者的回声、专家们的评说”客观详实的说明了人民群众不但是历史的创造者、推动者、见证者,更是历史的裁判者、评论者、传承者。用大量事实和各界人士的采访、调查、发言充分说明了:“群众是真正的英雄”“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出水再看两腿泥”等历史唯物主义的朴素观。那么,对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职田的农田基本建设应该怎么看?职田当年的干部群众最有发言权,社会自有公论,历史自有见证。然后,作者笔锋一转,一步一步由浅入深的把读者带到50年前的时光岁月,让读者读完之后,自有结论和答案。真正实现了纪实文学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自然闭合。是一部值得深刻分析研究的文史资料。
再说它的现实意义。大家知道,新时代农村工作的重心是乡村振兴和高标准农田建设。这和我们七十年代变“三跑田”为“三保田”从本质上看是一致的。从财力、物力、人力、水电化、设施化、标准化来讲,也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需要打持久战。大家看看今天职田镇建成的“渭北高原万亩高山冷菜基地”,就知道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投资规模和经济效益了。如果我们乘党富民政策的强劲东风,早日建一亩高标准农田,农民群众就会早日得到一份收益。所以说,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坚持国家、集体、个人总动员的团结协作精神,和苦干实干的拼命精神,对于我们实现乡村振兴和高标准农田建设仍然具有它的现实意义。
(二)
通览《黄土魂》全书,我觉得它反映出的思想和精神价值远远超过了它的文学和艺术魅力。
一是坚持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活的灵魂。能对一个时期的人事物和社会发展变迁情况,作出客观的、全面的、历史的、发展的、辩证的、详实的审视,并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纪实、分析、研究、总结、评价,尤其是用人民群众的观点看人论事,说古论今,是《黄土魂》立意、成书的成功指南。
二是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精髓。总结十年成果,突出了一个“真”字。即真人、真事、真时间、真地名、真数据、真过程。同时,不遮掩、不隐瞒、不回避,实事求是的分析了十年潜在的历史问题。集中反映在作者的提出的“十大矛盾”“十大关系”“十大问题”等。本书第十一章“回顾与反思”写的十分深刻和真诚。例如,作者多次提到忽视人民群众的感情和生活等。
三是坚持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那个时期的口号就是“思想领先,政治挂帅”。当年人民群众大干社会主义的热情为什么那么高?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苦干实干,造田修地的积极性为什么经久不衰?能坚持十年如一日的打持久战,其中,统一公社、大队、生产队干部群众的思想和行动,是打硬仗的第一关。公社党委书记刘书润同志,引领大家重温毛主席给延安和陕甘宁边区同志的《复电》,请老红军孙文珍、姚占奎、刘洪斌、董跃进等讲传统、忆作风,充分利用“农业学大寨”政治资源,革命传统的红色资源,集体合作化的劳力资源,黄土高原的天然资源,以及干部群众创先争优的优势资源,结合党的民主生活会,开展斗私批修,发扬整风精神等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有效措施,给打好农田基本建设攻坚战、持久战,克服重重困难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和坚定信心。
四是坚持调查研究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党委一班人站的高,看得远。在充分认识黄河流域,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的危害和防御治理的科学理论基础上,认真分析职田地区地形地貌,分布的山原川沟及流域、流槽、胡洞等,精确分析海拔高度、泥沙量、土壤蒸发量、年降雨量、土方量、劳动力资源等因素和数据,讨论制定了全公社、乃至全县农田基本建设“四·五”“五·五”规划,然后引导群众坚持挂图作战,一张蓝图绘到底,按照山水田林路村综合治理的要求一条原、一面坡、一座山、一条流域,逐日逐月逐年,逐村逐田块的推进,干部群众上下一条心,不打无备之仗,扛死肩落实,终于造就了治山治水,封山育林的十年辉煌成果。
五是坚持尊重自然规律,尊重群众的创造精神和智慧。关于山、水、田、林、路、村综合治理的方案和劳动管理的方法等都是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经过干部群众自下而上,反复试点、实践的科学结晶 。以及书中的劳动之歌、农谚,顺口溜等 。如“挖三填三倒桄子”就是群众总结的修田智慧。(深挖30,保表土30,一段一段反复倒桄子。)全书有很多技术措施和科学方法都是十分系统和规范的,对促进农田基本建设向高质量发展起到了有效的指导作用。
六是坚持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是推动工作的一面旗帜。那个时期最流行,最激励人心的几句话是:“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村看村,户看户;社员看的是干部”“干部干部先干一步”“干部带了头,群众有劲头”“哪里有困难,哪里就能看到党员的身影。”等,县、公社、大小队干部上下工地,和群众一样肩抗镢头、铁锨,县上还明文规定各级干部深入生产一线劳动必须在200天以上等,党员干部以身作则,真正给群众做出样子,和群众一起干,率先示范。
以上六点是《黄土魂》纪实文学深受旬邑读者欢迎和社会公认的点睛之笔、精神支柱和文化之魂。
(三)
文字是通心的大道,也是共情的纽带。意大利文艺批评家、历史学家、哲学家·克罗齐在《历史学的的理论与实际》一文中,说过一句话:“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马克思主义也告诉我们,理论一旦被群众掌握就会变成强大的生产力。对于《黄土魂》的学习和研究,我想借用作者的一段话:“只要深入地研究旬邑人民治理山水田林路村的宏伟历史,你就一定会发现,当年这些大干、苦干、拼命干的先进典型,他们的劳动积极性和创造性绝不是被‘批’出来的,也绝不是‘压’出来的,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源自于心底深处,对党中央和毛主席系列决策的真诚信任,来自于旬邑革命老区的前辈们为人民利益甘愿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英雄精神的持续激励;来自于不改变农业生产基本条件,就无法让人民过上好日子,这一道理的深刻理解;来自于对治理黄土高原客观规律的科学认识,更来自于大干中不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动人事迹的感染和激励。”(见244页)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干出来的,是拼出来的,使用生命换来的,在这一伟大斗争中,旬邑人民所表现出来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尊重科学、团结奉献的红色革命精神,是对延安精神的传承和弘扬,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红旗渠精神的重要部分。”(见263页)
这些精辟的论述,确实道出了党和人民群众的共同心声 。因此说,对于《黄土魂》的学习,宣传、挖掘、研究永远在路上。
最后,我真诚的希望《黄土魂》能尽快的走出书本,走向基层、走向群众,走向更高更多的文学艺术领域,如戏剧、荧屏等,让这一文以载道,文以化人的精神盛宴,被大多数人民群众喜闻乐见。
在这里也向两位作者,两位老师学习致敬!
2024年11月28日
附《黄土魂》作者吕明凯点评:这篇文章写的非常深刻、厚重,历史的眼光、哲学的高度、文学的情思、人民的立场,都精彩而又流畅的跃然纸上,读来让人思想受冲击,灵魂得洗礼。可以说,这篇文章在很大程度上深化和拓展了《黄土魂》作者的思考和期冀。
作者简介:房喜坤,笔名房方,在职研究生,陕西旬邑人,陕西省作协、散文学会、评论家协会会员,咸阳市作协,诗词、诗歌学会会员,《世界文学》《检察文学》签约作家。有作品见于有关纸媒和网络媒体,出版个人诗文集《岁月留痕》《春晖等寸草》。
首届“盛世华夏”杯文学与艺术作品大奖赛征文链接
https://m.booea.com/news/show_3800557.html&
﹌﹌﹌﹌﹌﹌﹌﹌﹌﹌﹌﹌﹌﹌﹌﹌
大赛投稿邮箱:
942251831@qq.com
纸刊投稿邮箱:
bailu6698@163.com
投稿、订阅微信: mengjian20002012
征稿体裁:现代诗、散文诗、散文、诗歌评论、古诗词赋、报告文学、闪小说、中短篇小说 
扫码添加主编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