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杨安乐
延长县城西南,寺家河口山脚一棵高大的榆树下,静静的矗立着一块矩形纪念碑,碑后有一座黄土堆成的极不起眼的孤墓,墓主人名叫朱幼康,又名朱钊,清光绪17年(1891)出生于延长县城关朱家湾村,1917年在延长县小学(今延长县委党校院内)毕业后,朱幼康考入陕西省第一师范学校,成为先进知识分子杨明轩(后为该校校长,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学生,在追求民主、自由、科学的新文化运动中,朱幼康阅读了大量进步书刊,初步确立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在校期间,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革命活动,成长为一个思想先进、办事干练,行事机智活跃的进步青年。为了表彰这位优秀的学生,杨明轩将亲笔书写的“善于办事”的一块红绸匾额奖励给他,肯定了他在学生运动中的突出表现。1919年5月,在西安学生支持“五·四”运动的游行中,朱幼康作为学生会的骨干,积极组织学生罢课、游行、抵制日货等活动,在这次活动中,朱幼康经受了革命斗争的考验。1922年朱幼康回到家乡,在延长县第一高级小学任教。1924年出任延长县第一高级小学校长。在此期间,他积极宣传新思想、倡导新文化,着手教育改革,鼎新革故、激浊扬清,辞退了思想守旧顽固的旧文人,陆续聘请了朱镜清、董耀卿、苏资琛等思想先进,学识渊博,朝气蓬勃的进步青年教师,废除了旧的教育制度,建立了校务委员会、学生会,实行民主管理,废除了旧的“八股文”,新设了数学、音乐、体育等课程。1925年朱幼康带领延长一高师生集会游行,声援省港大罢工。1926年,在“一高”校长朱幼康、教师周发源(陕北特委)等人的努力下,延长县立第一女子小学成立,为解放女权、传播新文化运动、发展中国共产党的力量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延长县党组织活动提供了又一场所。至此,延长“一高”和女子小学成为进步青年学习和革命的摇篮,先后培养出了李耀信、谭生彬、李之钦、李杰庸、王志匀、刘子谟、孙君一、肖佐汉、刘秀梅、魏明中、肖维英、李国敬等一大批优秀的革命志士。同年,陕北党组织掀起反对帝国主义文化奴役和侵略、揭露基督教会利用教堂搞间谍活动的“非基运动”,同年12月,省立延安四中师生掀起“非基运动周”运动,“四中”教师、共产党员陈俞廷带领师生游行示威,游行队伍到达干谷驿(时属延长县辖),与基督教徒发生冲突,愤怒的学生和群众砸了干谷驿的天主教堂,朱幼康与进步教师发动学生上街游行、演讲、张贴标语、散发传单,声援“四中”师生的爱国行动。1927年1月,陈俞廷以中共延安特别支部委员的身份前去绥德向陕北特委汇报工作,途径干谷驿,被基督教徒认出,遭围攻殴打,陈俞廷来延长县告状,县政府不敢得罪洋教徒,推脱不管,朱幼康得到消息,一方面上书县政府要求伸张正义、惩办凶手,另一方面发动进步师生上街游行示威、贴标语、搞演讲、揭露洋教会的罪行,呼吁延长各界支持陈俞廷的正义要求,严惩行凶教徒,在舆论的压力下县政府被迫逮捕了凶手,斗争取得了胜利。在这次斗争中,朱幼康和进步师生经受住了考验,经陈俞廷介绍,朱幼康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任中共延长县临时党支部书记,后朱幼康介绍董耀卿、朱镜清加入中国共产党。3月,中共延长县支部正式成立,朱幼康任书记,董耀卿(教师)任组织委员,朱镜清(教师)任宣传委员。同时成立了中共延长县团支部,强全宇为团支部书记,经朱幼康、董耀卿、朱镜清介绍谭生彬、李耀信、薛蔚加入共青团。在朱幼康的领导下,延长县的革命运动蓬勃发展,他们在学校积极倡导新文化,宣传进步思想,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传阅马列著作,组织学生游行集会,反拉差、反拉夫、反贪污腐败、反贪赃枉法,又利用寒暑假组织师生到农村宣传新思想、新观念,把男女平等、自由民主和共产主义理想,马列思想在农村传播,开展减租减息运动,成立农民协会,到这年7月,全县6个区100多个村建立了“农协”组织,“农协”会员发展到3000多人,发展党员20多名,建立了阿青、交口、皇庆寺、董家河4个党支部,为延长县党组织建设起到了决定性作用。1927年4月,中国国民党延长县党部成立,经陕北特委批准,朱幼康、董耀卿、朱镜清等筹备成立国民党延长临时党部,延长一高24名师生在成立会议上集体加入了国民党,会议选举朱幼康任县党部主任,朱镜清、董耀卿任委员,并推举朱幼康、赵志侯(延长石油官厂职员)为中国国民党陕西省第一次代表大会代表。(当时,国民党延长县党部的朱幼康、董耀卿、朱镜清等均是共产党员)。此后,朱幼康就利用这一合法身份公开进行革命活动。
1927年“4·12”反革命政变爆发,蒋介石公开叛变革命,背离孙中山先生提出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国共合作破裂,国民党清剿、屠杀共产党员,白色恐怖笼罩延长,以朱幼康为首的国民党延长县党部被解散,组织了新的反动县党部,同时加强了对学校的监视、控制,为了保存革命力量,共产党的革命活动被迫转入地下,在中共党组织的安排下,对一些已经暴露或极可能暴露的共产党员进行了转移,同时安排一些党员到农村以教书为名秘密开展活动。1928年1月,中共肤施(延安)县委指示成立中共延长县区委,领导全县党的工作,朱幼康当选为组织委员。1929年,朱幼康在延长石油官厂工作,继续领导和组织开展中共延长县地下党的工作,朱幼康发动群众状告时任延长县县长王俊杰的恶行,王俊杰重金贿赂省府要员才得以保住了官位,但对朱幼康恨之入骨,他联合反动豪绅罗织罪名,授意叛徒宋茂清和李明武告密,指认朱幼康就是共产党。1931年9月17日,朱幼康同女校校长朱天民、共产党员李会友等3人遭延长县国民党当局逮捕,由于宋茂清、李明武都不是和朱幼康直接联系,王俊杰派人在学校、机关、社会上调查,最终查无实据,便以中共嫌疑犯的罪名将他押解到了榆林第三监狱。朱幼康被捕后,陕北特委开展了积极的援救,又在好友杜斌丞(榆林米脂人,中国近代著名教育家和政治活动家,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苏资琛(进步人生)、李树藩等人的斡旋下,于1933年9月5日,朱幼康被无罪释放,并出任延长县财政科长。出狱后的朱幼康立即与陕北特委特派员一道,深入学校、厂矿和农村对延长的党员逐一审查登记,迅速恢复了遭到破坏的延长县党组织。1934年,朱幼康发现县长王俊杰与叛徒李明武勾结,对农民强征暴敛、收取高额赋税、不顾农民死活的同时,套取财政公款进行贩卖鸦片,开设烟馆、赌场谋取暴利,王俊杰利用给民团批修建款、购置设备费、房屋修缮费的机会,暗中指使李明武从财政科支走了钱,却并不购置什么,经暗中调查才知李明武把钱拿去买了鸦片,给县城的烟馆供货,把烟馆都控制在他和王俊杰手中,王俊杰为了敛财,明面上反对农民种植鸦片,暗地里默许种植,烟种出来又要求农民缴纳高额的保护费,否则全部铲除,嫉恶如仇的朱幼康对王俊杰贪婪无度的行为坚决反对,并当众揭露了王俊杰与李明武相互勾结,套取公款,残害百姓,中饱私囊的丑行,王俊杰恼羞成怒,当场喝令逮捕了他,罪名是严重妨碍公务、破坏禁烟运动。为了防止有人将朱幼康救走,王俊杰一伙派民团连夜秘密将他押解到陕西省第一监狱(西安市青年路),王俊杰还贿赂有关官员,要求务必将他置于死地,朱幼康被反动政府定了永久监禁,狱中的朱幼康饱受折磨、积愤成疾,托人带信给亲家李树蕃(时任国民党陕西省政府参议)希望能平冤得救,李树蕃联合杜斌丞、苏资琛等人通过各种渠道营救,终于1935年春被保释监外就医,但本人不能远离。
朱幼康的入狱,使一个富足完整的家庭瞬间土崩瓦解,三个女儿,两个成家,幼女被家里的长工带回了老家—延长县张家滩镇刘家岭村,做了养女,至此再未回到朱家湾,也再没有见到她的亲人。不久朱幼康的前妻在恐惧和病痛中离世。保释后的朱幼康,经人介绍给杨虎城部下一个韩姓师长抄写文书。长期的监狱生活致使他营养不良,健康状况堪忧,为了身边能有一个照顾生活的人,经这位师长介绍,与他家保姆结婚。
朱幼康在西安秘密打听党组织,但由于种种原因,尤其是入党介绍人陈俞廷已经病逝,最终未能联系上党组织。因长期劳疾,居无定所,贫病交加,1944年因肺病在西安去世,享年53岁。她的第二任妻子早他去世,留下年幼的儿子—朱文洲,成了孤儿,在二姑家暂住,后遇到来西安出差的谭生彬,经他介绍进入陕甘宁边区难童所学习,在孤儿院成长,后任陕西省电视台文艺部主编、陕西省电视艺术家协会常务理事等职。

朱幼康去世后,骨灰被迁回老家延长县朱家湾,安葬在延长县城西寺家河口,1999年清明节,由其后人重修墓地,墓碑上
刻有朱幼康生平简介及“延长名士朱幼康碑铭”几个大字。

翠屏山位于延长县城南,与县城隔延河相望,山上松柏葱葱、灌木层层,一年三季流绿滴翠、碧浪青波,如青翠之屏护佑着延长县城,故名翠屏山,山脚临水石崖上有“中山林”三个大字,刻有对联一副,是民国十六年(1927)3月12日,延长县国共两党为纪念孙中山先生逝世二周年,也为了赓续他“共和”的革命精神、缅怀他提出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在朱幼康(朱钊)、董耀卿等人的组织下举行了此次纪念活动,题头:“中山林”,并书挽联:“青山不老人如在,红树皆因血染成”,横批:“革命先河”。
这幅对联是刻在延长县城头的宣言书,他宣示着延长人民不屈不饶的斗志和追求理想信念的革命意志,向后人传递着一种生生不息的革命精神,也昭示着革命的艰辛和残酷,让人热血沸腾,也给人留下无尽的思绪……



1934年1月9日,朱幼康在陕西省第一监狱(西安,第二次入狱),在狱中写给李树蕃的一封家书。
李树藩,字疆丞,延川县杨家圪台乡拓家川村人,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6月5日生,1922年毕业于北平政法大学政治经济系,1923年至1927年先后任国民党陕西省公署科员 ,靖边县知事,延长县禁烟委员,1929年在延安省立第四中学任国文教员,传授新思想、新文化。1938年在陕西省财政厅集体加入国民党,因与杜斌丞先生往来密切,遭到国民党反动派的监视与迫害,1939年当选为陕西省临时参议员,1945年任陕西省参议员,1948年出席南京国民代表大会,1949年西安解放后,任陕甘宁边区政府法院政策研究室研究员,并加入中国新法学会。1950年调西北军政委员会司法部工作,1951年入西北人民革命大学学习,毕业后被聘为陕西省文史馆馆员,1956年11月,加入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疆丞为人正直,同情百姓,救困扶危,陕北乡亲称之为“活菩萨”晚年赋诗著文,与海内外同事,亲友书信往来,热切盼望祖国统一。于1985年10月28日在西安去逝。享年88岁。

朱幼康,1935年春,陕西省第一监狱保外就医后,在西安与第二任妻子婚后合影(1935年春—1937年9月)。
朱幼康出身富家,青年发奋读书,立志报国,投身革命事业,成为延长共产党最早的领导人和组织者,一生从事教育等工作,传播新文化,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领导延长人民与反动派作斗争,曾两次入狱,两度婚姻,后与党组织失去联系,在西安贫病交加,忧愤病逝,其命运多舛,令人唏嘘。先辈们舍家忘我、不怕牺牲、勇担救世之责任、宣扬先进之文化、启迪懵懂之民众、践行共产党人之本色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永远值得吾辈学习。未曾谋面,但身受其恩。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作为后辈的我们,不能忘记像朱幼康等仁人志士们为延长的革命事业所做的贡献。
历史书再厚,也装不下他们的伟大,我们随手一翻,便是他们的轰轰烈烈、艰苦卓绝的一生,作为长期战斗在白色恐怖环境里的共产党人,朱幼康和他的战友们将马列的种子撒播、将革命的星火点燃,“只待东风来,遍地化雨开”。
值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之际,向无数优秀的为推翻旧制度,建立新中国前赴后继的革命先烈们致敬!


作者简介:杨安乐,笔名扎西,陕西延长县人,就职于延长县退耕还林工程服务中心。本科学历,林业工程师。多年来,利用业余时间在民间收藏到了一些陕甘宁边区政府时期的各种红色文献资料。2021年由延安市收藏家协会举办“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藏品展”,所展红色藏品,受到了藏界同仁和社会各界的好评;2022年5月参加了中国文物交流中心主办的“全国革命文物陈列展览线上培训班”;现已在多个公众平台发布文章,藏品捐赠事迹在多家媒体进行了宣传报道。现已在《中国红色收藏》《延安日报》《延安文化》《延安史志》《延河水》等报刊杂志发表了红色收藏与研究的文章。2024年9月被延安市地方志编纂中心聘为“延安市方志地情专家库专家”。系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延安市收藏家协会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