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离不弃芳龄永继
傅济生
“不离不弃,芳龄永继”是一句吉祥语,意思是只要不丢失,就能长命百岁,平平安安。这句话出自《红楼梦》,是薛宝钗金锁上的刻字,与贾宝玉的通灵宝玉上的“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形成呼应,构成了“金玉良缘”的文学意象,预示着两人之间复杂纠葛的关系,用在冒辟疆和董小宛身上也是非常确切的。董小宛,名白,字小宛,又字青莲,别号青莲女史,是明末清初的著名歌妓、昆曲艺人和清初女诗人。以下是关于董小宛的历史概述:
一.出身与早年经历 :
董小宛出生于苏州城内“董家绣庄”,这是一个苏绣世家,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她的父亲是个老秀才,母亲白氏,董小宛是他(她)们的独生女儿。(有人说董年是她妹妹,这纯属讹传。董年在历史上的记载相对较少,但她与董小宛一同被提及,《板桥杂记》《清代声色志》录有:“董年,秦淮绝色,与小宛姊妹行,艳冶之名,亦相颉颃。钟山张紫淀作《悼小宛》诗中一首曰:美人在南国,余见两双成。春与年同艳,花推月主盟。蛾眉无后辈,蝶梦是前生。寂寂皆黄土,香风付管城。”不是嫡妹妹。)董小宛十三岁时,父亲患上暴痢去世,随后母亲也病倒,家道中落。为了偿还债务和母亲的医药费,董小宛被迫卖艺为生。
二.秦淮河畔的岁月:
董小宛来到南京秦淮河畔卖艺,改名小宛。她因天姿巧慧、容貌娟妍、工书善画而迅速出名,赢得了一些高洁之士的欣赏 。董小宛精通音律,能诗善画,精晓食谱茶经,被誉为“针神曲圣”。她还位列“中国古代十大名厨”之中 。
三、与冒辟疆的情缘 :
冒辟疆最早从方以智那里听说董小宛的才色双绝,后来在苏州多次寻访未果。直到崇祯十五年,冒辟疆偶遇卧病在床的董小宛,两人产生深厚感情 。
崇祯十五年底,冒襄(冒辟疆)再次访问董小宛,两人终于定情。次年春天,冒襄辞行前,董小宛相随不离,最终两人在金山上临江起誓,结为伴侣 。
四.晚年生活与逝世 :
明亡后,董小宛随冒家逃难,与冒辟疆同甘共苦直至顺治八年正月去世 。董小宛的主要作品包括《仕女图》《秋园雅兴》《仿六如居士笔意》等画作,以及近人评价很高的题诗 。董小宛的故事被广为传颂,她的才艺和品格深受后人敬仰 。
董小宛的一生充满了坎坷与传奇色彩。她从一个养尊处优的千金小姐沦落为风尘女子,但始终保持着高洁的品质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她与冒辟疆的爱情故事更是传为佳话,展现了她在困境中不屈不挠的精神风貌。
《冒辟疆全集》第594页“家君复失去 惹山,内外莫知所措,余因与姬决:“此番溃散,不似家园,尚有左右之者,而孤身累重,与其临难舍子,不若先 为之地。我有年友,信义多才,以子托之,此后如复相见, 当结平生欢,否则听子自裁,毋以我为念。”姬曰:“君言 善。举室皆倚君为命,复命不自君出,君堂上膝下,有百倍重于我者,乃以我牵君之臆.非徒无益,而又害之。我 随君友去,苛可自全,警间關匍匐以俟君回;(匍匐——竭力,全力) 脱有不测, 前与君纵观大海,狂澜万顷,是吾葬身处也!”方命之行, 而两亲以余独割姬为憾,复携之去。自此百日,皆展转深 林僻路、茅屋渔艇。或一月徙,或一日徙,或一日数徙,饥寒风雨,苦不具述,卒于马鞍山遇大兵,杀掠奇惨,天幸得一小舟,八口飞渡,骨肉得全,而姬之惊悸瘁(疒者),至矣!尽矣!"
《冒辟疆全集》第588页“每花前月下,静试对尝,碧沈香泛,真如木兰沾露,瑶草临波。”
一轮明月静出碧海,天地间霜缟冰静,享受桂华露影,月之精神,茶之气韵,情之婉转,都在朦胧绰约的夜色月影里交织成锦,“则得玩月三昧矣”。谁愿与爱人去享受月光,清赏,只带一杯茶去清赏?
清茶当营养,不食他物,茶能够滋养多少这样的好女子?无月在烛光下对饮,有月往月光下泡茗,有多少爱情可以如此不管人间烟火而浪漫如此温情如此?时人名琴牧子者感叹说:“姬殁,辟疆哭之曰:“吾不知姬死而吾死也!”予谓父母存,不许人以死,况裀席间物乎?及读辟疆《哀词》,始知情至之人,固不妨此语也。夫饥色如饥食焉:饥食者,获一饱,虽珍羞亦厌之。今辟疆九年而未厌,何也?饥德非饥色也!棲山水者,十年而不出,其朝光夕景,有以日酣其志也,宛君其有日酣冒子者乎?虽然,历之风波疾厄盗贼之际而不变如宛君者,真奇女,可匹我辟疆奇男子矣。”“夫饥色如饥食焉,获一饱,虽珍馐亦厌之。”如果董小宛与冒辟疆相互爱慕的是色,那么再好的色,怕也不能如此长相许,再是美味佳肴也有厌弃之时。“辟疆九年而不厌”,为什么?也许是茶吧。茶一样的女子,茶一般的爱情,谁厌?
九年长吗?不长!茶只赴一次水,热烈一次,已经把芳华全部释放。九年,是刹那芳华,却刹那而成永恒,恰如茶,茶水润喉只是刹那,穿肠而过啊,而茶香久在肺腑萦绕,恰如董小宛的爱情,在人间只是九年,但是其香飘了几百年,还在无休止地飘香。
董小宛这样的奇女、烈女、节妇,不管是被清庭走狗虏去,还是被狗汉汗阴谋诡计骗走献给顺治,她必会誓死不从,即使哄骗她这是要他起到西施的作用,她也会清醒的认识到西施是去乱吴国朝政的,而汉汗骗她入朝既是卖国求荣,又是献计献策是巩固清朝的统治而不是乱政,何异于汪精卫的曲线抗日,所以说任何人都不可能威逼利诱使董小宛离开冒辟疆,“脱有不测, 前与君纵观大海,狂澜万顷,是吾葬身处也!”这就是冒董不离不弃的爱情誓言。
董小宛根本就没有入清宫,请参看拙著《董小宛並非董鄂妃》一文,可在浏览器或百度上查阅。
参考资料:
《冒辟疆全集》《百度文库之古代名厨列传 董小宛(明)》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