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这是一幅令人感动的画面。12月10日,广东省全省退役军人工作会议在广州隆重举行了“全国模范退役军人”荣誉证书颁授仪式。战友之家荣誉总编辑刘坤德获此殊荣,《南方日报》《深圳特区报》《深圳晚报》等多家官方媒体第一时间报道了刘坤德的事迹,战友之家平台也撰写了这篇稿子。几十年的光辉历程,他所获荣誉甚多,自从参军入伍被选为基建工程兵第二支队9面军旗的18名护旗手之一起,不论在部队还是转业在深圳特区,都在为党和人民军队的宗旨护旗,如今又成为凝聚战友们讲述基建工程兵故事,弘扬和传承深圳拓荒牛精神的“擎旗人”。
从护旗手到擎旗人,刘坤德矢志不渝的基建工程兵情结
全国模范退役军人刘坤德,是1966年应征入伍的基建工程兵首批义务兵。兰州军区副司令员徐国珍代表中央军委在嘉峪关的戈壁滩上授予第2支队(师)和下属8个大队(团)九面军旗时,他是从9600名新兵中选拔的18名护旗手之一。入伍一年多,因积极学习毛泽东思想脱颖而出,成为全师11个标兵之一。1969年2月,基建工程冶金部队各团去1名团长或政委出席在成都召开的全国冶金工作会议,唯独15团出席会议的代表是义务兵刘坤德。入伍三年多,第一批提干任排长,不久晋升为团司令部作训股参谋,很快又上调师司令部管理科任管理员、副科长,其不凡经历令人瞩目。
退役不褪色,刘坤德勇当“拓荒牛”,为深圳特区建设奉献热血青春。他率先提出建设“毛坯房”,这一创新不仅风靡全国30多年,满足了人们居家装修的个性化需求,还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退休不退志,他率先捐款,创办深圳市拓荒史研究会,致力于讲好基建工程兵故事,弘扬拓荒牛精神。在他的引领下,众多战友将基建工程兵的辉煌事迹送进了中央电视台等众多媒体,甚至送进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使基建工程兵对国家的贡献得到广泛赞誉,基建工程兵精神得到弘扬和传承。
1968年7月,刘坤德参加02部队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积极分子代表大会,后排左一为正值青春年少的刘坤德
在部队时,他荣获师、团标兵,并多次获得师、团嘉奖;退役后,多次荣获单位优秀共产党员,荣获深圳市先进工作者、深圳市最美退役军人、深圳市十佳爱心人物、广东省最美退役军人、广东省最美志愿者;2024年被退役军人事务部聘为全国老兵宣讲团成员,八一建军节前夕,荣获全国模范退役军人。这些荣誉,诠释了他从一个护旗手到擎旗人的光辉历程。
追寻基建工程兵记忆,让革命文化熠熠生辉
2014年,刘坤德率先提出,和战友们一起创办深圳市拓荒史研究会,同时赞助60万元,并推动集体转业的单位和爱心人士赞助300多万元,用于研究会工作经费。开展一系列“讲好基建工程兵故事,弘扬拓荒牛精神”的活动,拍摄一部反映两万基建工程兵艰苦奋斗建设深圳的纪录片《基建工程兵在深圳》。作为纪录片总策划的刘坤德在审片时,总觉得片子里还少了些不得不表现的内容。深圳两万基建工程兵中有一部分人参加过嘉峪关酒钢建设,说到这支部队的历史,建设酒钢的那段过往不应被忽略。刘坤德果断决定,派研究会微信平台的编辑杨柳清去一趟嘉峪关。编辑回来后,除了拿回来片子中要用的照片资料,还写了一篇在嘉峪关采访的文章,刊登在研究会的微信平台《深圳基建工程兵》上。他读了这篇文章后,眼前一亮,一个新的想法浮现在心头。
自从退休后,刘坤德曾多次去过第二故乡嘉峪关。但每去一次,心中都有一种说不出的失落,有一位原02部队老兵说得更直接:“我们把青春献给了嘉峪关,甚至有100多位战友把生命献给了酒钢,现在这里连我们的一点痕迹也找不到了。唉!他们把我们忘了呀!”刘坤德认为,基建工程兵艰苦奋斗建设酒钢的历史,是党史军史的一部分,是红色资源,应该载入史册,要传承红色基因,弘扬基建工程兵精神。他再次派研究会的工作人员去北京、安徽马鞍山等地,寻找曾建设酒钢的原基建工程兵02部队老兵,进行深入采访。几经易稿,终于写出一篇有分量的报告文学《雄关漫道真如铁》,在《嘉峪关日报》整版刊发。引发社会全面关注,反响热烈。
▲反映基建工程兵02部队建设酒钢的报告文学《雄关漫道真如铁》刊登在2016年10月14日《嘉峪关日报》一石激起千层浪,这篇详细阐述基建工程兵02部队在嘉峪关“镜铁山上开矿山,戈壁滩上建钢城”的报告文学,一时间成了嘉峪关街谈巷议的热点。刘坤德趁热打铁,又在2017年的清明节再次组织撰写另一篇报告文学《戈壁滩上的丰碑》,刊登在《嘉峪关日报》上,让朔风凛冽的西北钢城再一次掀起“基建工程兵热”。嘉峪关市委、市政府很快重视这段红色历史,在2017年11月,派出一支由市委宣传部、市志办、民政局、档案局、酒钢档案馆和电视台组成的8人采访团南下深圳,采访曾参加过酒钢建设的原基建工程兵02部队老兵,在嘉峪关电视台播放了几期采访纪实,歌颂了02部队建设酒钢的艰苦奋斗历史。也就是在这个节点,刘坤德和他的战友沈远彪酝酿已久的,要出资拍摄一部文献纪录片《嘉峪关下的钢铁雄师》计划付诸行动。
▲刘坤德(右四)与嘉峪关采访团和《嘉峪关下的钢铁雄师》摄制组部分成员合影摄制组横跨11省,行程万里,采访上百名原02部队老兵,耗时一个月,终于将一部近90分钟的文献纪录片摄制完成。2018年10月,《嘉峪关下的钢铁雄师》在嘉峪关市举行观映式,嘉峪关各界人士感触很深,原02部队老兵感动得泪流满面。文献纪录片荣获甘肃电视金鹰奖、嘉峪关国际短片纪录片推优奖,并在全国26家电视台陆续展播,取得很好的社会效应。
▲一位02部队老兵观看纪录片《嘉峪关下的钢铁雄师》时感动得泪流满面刘坤德又出资并策划出版了02部队回忆史料《钢铁雄师》和纪实文集《钢铁雄师建酒钢》,这两本书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和军事科学院出版社出版,各印6000册,赠送给嘉峪关市有关单位、图书馆及各地战友。同时,由深圳市拓荒史研究会发函,联系嘉峪关市委宣传部,刘坤德出资,组织四批老兵、兵二代和烈士亲属重返嘉峪关,参观酒钢。在众多老兵的呼吁下,引起嘉峪关市委的重视,从博物馆到酒钢展览馆,布展了基建工程兵建设酒钢的文物和反映基建工程兵建设酒钢的图书资料,循环播放基建工程兵建设酒钢的影像作品。基建工程兵02部队建设酒钢这段历史载入国家和嘉峪关市的史册,基建工程兵艰苦奋斗精神得到弘扬和传承,基建工程兵奉献青春建设酒钢的革命文化在戈壁明珠熠熠生辉。
弘扬和传承拓荒牛精神,把军魂根植于深圳文化
刘坤德曾在《基建工程兵深圳传奇》的短片前言中写道:党的二十大要求“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必然讲改革开放;讲改革开放,必须讲深圳经济特区;讲深圳经济特区,自然讲深圳基建工程兵。讲好深圳基建工程兵开拓创新的故事,对弘扬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弘扬和传承深圳拓荒牛精神很有意义。
两万基建工程兵是建设深圳的拓荒牛,为了讲好他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故事,弘扬和传承拓荒牛精神,刘坤德和战友们一直坚持和不懈地努力着。2016年,刘坤德策划的一部讴歌两万基建工程兵在深圳艰苦创业的文献纪录片《基建工程兵在深圳》刚刚杀青,他的另一个设想就摆在了拓荒史研究会的议事日程:我们要为基建工程兵树立一尊青铜雕塑。于是,牵头策划,经过近两年时间,在陈玉堂、段亚兵、秦永安等战友的艰苦推进下,最终在深圳市委宣传部和深圳市规划国土委员会大力支持下,一尊名为《基建工程兵之歌》的青铜雕像,于2017 年7月 20日,在风景如画的笔架山公园落成。
▲《基建工程兵之歌》雕塑落成,主要策划运作人刘坤德在合影时站在了一个很不显眼的位置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举办党的百年华诞主题展,给基建工程兵一个十米长的展区,展柜布展了在深圳收集的文物,显示屏滚动播放基建工程兵在深圳的一些镜头,背景墙上布满了周顺斌战友拍摄的新老照片,更加震撼的是军委政治工作部专门给深圳基建工程兵创作了一尊《投身改革写忠诚》雕塑,赫然夺目。刘坤德看了展览以后很受感动,他觉得这尊雕塑复制树立在深圳更有意义,当即就与研究会战友商量,向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打报告,请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向军博提出申请,把《投身改革写忠诚》雕塑复制树立在深圳。
为了尽早实现梦想,刘坤德早上飞沈阳,晚上又飞回深圳,拜见了《投身改革写忠诚》雕塑的原创作者沈阳鲁迅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霍波洋教授,定下了复制雕塑的细节。在研究会和众多单位支持下,于2023年9月15日,两万基建工程兵集体转业深圳40周年纪念日这一天,这尊复制的青铜雕塑,巍然矗立在深圳市民中心南广场。
▲《投身改革写忠诚》雕塑耸立在深圳城市中轴线上的市民中心南广场如今,这两尊基建工程兵青铜雕像,已把军魂镌刻在深圳的历史文化中,成为基建工程兵老兵的打卡点;成为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文化,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之一。
为了加大宣传基建工程兵的力度,刘坤德倾力赞助支持那些宣传基建工程兵的书籍和画册。比如,段亚兵所著的《深圳拓荒纪实》《深圳拓荒人》《转战南北 扎根深圳》、深圳两万基建工程兵的《战友名录》、反映基建工程兵第3支队的回忆史料《钢铁劲旅》,还有周顺斌的《这支队伍》和民俗摄影学会的《永恒的记忆》摄影集等,都得到刘坤德战友的资助和大力支持。 ▲刘坤德(中)在《荣光与梦想·深圳基建工程兵口述史》文化沙龙会上发言
不仅如此,刘坤德还亲自策划,邀请深圳市福田区作家协会、深圳市关爱行动公益基金会、深圳市报业集团,联合出版了纪实文集《拓荒牛的记忆》《荣光与梦想·深圳基建工程兵口述史》,将3万多册书籍和画册赠送给战友和有关单位及图书馆,为弘扬和传承拓荒牛精神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营造心灵家园,凝聚老兵正能量
为创办《深圳基建工程兵》《基建工程兵战友之家》微信公众号出钱、出力、出智慧,给老兵营造“心灵家园”,凝聚众多老兵讴歌基建工程兵为国家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做出的牺牲和奉献,交流军旅情怀,鼓舞老兵凝心聚力,奋进新时代,为民族复兴添砖加瓦。
《基建工程兵战友之家》《深圳基建工程兵》平台编辑部成员特别是《基建工程兵战友之家》公众号创办5年多来,在北京和深圳举办研讨会各一次,在深圳举办全国性笔会一次,还在重要时间节点举办各种重要主题活动。比如,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在成都举办冶金部队《壮丽七十年 再燃钢铁魂》活动,鼓舞老兵永葆军人本色,坚定信念,爱国奉献,奋发有为。战友之家微信公众号创办至今,发稿6000多篇,图片数万张,制作视频100多个。其中,连续几年组织老兵文艺骨干自编自导线上“春节和八一联欢晚会”,在平台展播后阅读量超过了十万加。还出版了《基建工程兵战友之家推文选编》一书,印刷2000册,赠送给战友们,紧紧地把老兵们凝聚在一起。
刘坤德和深圳市关爱行动公益基金会、深圳市电视台及李平均、周顺斌等众多战友参与策划的基建工程兵集体转业深圳40周年系列活动,各类媒体进行了大量报道。
▲2023年7月30日,在深圳电视台演播大厅盛大举行的纪念两万基建工程兵集体转业深圳四十周年“重温拓荒记忆,传承奋斗初心”的特别活动在深圳电视台演播大厅举办的“关爱退役军人,致敬拓荒牛”特别活动,成了超级话题,冲上了热搜,3000多万人关注。
▲参加央视《老兵你好》节目的部分深圳基建工程兵老兵配合中央电视台《老兵你好》栏目录制的“大潮起珠江,军魂铸鹏城”的节目,让世人更加了解基建工程兵。
▲基建工程兵深圳拓荒史展厅揭牌为了让战友们有个活动基地,积极配合深圳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利用黄干达战友的物业,打造一流的“拓荒牛红星堡垒户”,不仅亲自提出“基建工程兵深圳拓荒牛展厅”的展览方案,还赞助100万元支持布置展厅。为营造拓荒牛红星堡垒户家园的氛围,仅一年多时间就花费40多万元,邀请各方面老兵代表开展各种主题活动,参观拓荒牛展厅和聚餐。比如,邀请建设深圳第一栋高层建筑的老兵,举行纪念“电子大厦”落成40周年的活动,不仅追忆了艰苦奋斗历程,还通过聚餐联络了战友情谊。老兵们激动地说:“40年前的事,现在还有人记得我们,请我们座谈、聚餐,心里觉得很温暖。”这些主题活动很好地凝聚了老兵正能量。
▲古稀之年的刘坤德成为全国老兵宣讲团成员,走向全国去讲述基建工程兵的故事,弘扬和传承深圳拓荒牛精神由18岁的青涩少年到76岁的古稀老人,从基建工程兵的护旗手到宣传基建工程兵、弘扬传承拓荒牛精神的擎旗人!刘坤德常怀感恩之心,绵延不断回馈社会,书写无怨无悔的灿烂人生。正如退役军人事务部门的评价:刘坤德同志是一位具有卓越贡献、深厚人文情怀和社会责任感的杰出退役军人代表。
作者杨柳清,1963年5月出生,湖北钟祥市人。曾任湖北省钟祥市作家协会秘书长,广东人民出版社深圳编辑中心编辑;2016年加入深圳市拓荒史研究会,担任研究会主编。主编《钢铁雄师建酒钢》《向党旗致敬》《向祖国表白》《御道街走出的南航人》等文集,文献纪录片《嘉峪关下的钢铁雄师》制片人、总撰稿;现任深圳市拓荒史研究会新媒体《深圳基建工程兵》《基建工程兵战友之家》责任编辑、主编,深圳市作家协会会员。
编辑:刘爱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