翩然飞去再无鸿
——纪念作家琼瑶
文/周德香
2024年12月4日,作家琼瑶女士‘翩然’西去,突闻噩耗却怀疑这不是真事。她比我大一岁,在我的想象中当下的她应该在舒适的可园创作“黄昏恋”呢,写了一辈子爱情故事,老了总得再写篇“夕阳红”吧,不料她真的选择了安逸,奇才嘛,做事总是出人意料。
人虽走了,可她那一个个凄婉的爱情故事却永远留在人们的心中,她与歌后邓丽君女士都是上天赐予人世间的厚礼。她们的杰作不只影响了中华民族而是全世界。有句话是“世界上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邓丽君的歌声”,真的有人类的地方就有邓丽君的歌声和琼瑶的爱情故事,它不分种族、不分语言,因为文学和音乐是支撑人类生存的精神支柱。琼瑶的作品超越了时代与地域,她不仅是浪漫文学的代名词,更是爱与美的传递者。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抛开其他方面不说,只说琼瑶女士的才华和能力,足够那些文学爱好者仰慕和钦佩的了。
初识琼瑶作品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大女儿从长山列岛回家时,在烟台火车站买了一册单行本的《六个梦》。当时对这个名子很好奇就拿起来翻看,不看则以,一看竟一发不可收拾。对这个叫琼瑶的人佩服的五体投地,觉得自己太孤陋寡闻了,世界上竟有写爱情故事的“专家”咱咋不知道呢。这些纠结的“爱”与那个理还乱的“情”是怎么想出来的?每个故事里的“爱”和“情”又总是走不到一块。这方倾其一生的去“爱”,“情”却被“理”和“义”绑得紧紧的走不动,那个时代的年轻人,想冲出“情理”和“情义”这张世俗网是多么的不容易呀。“爱”怎么办?只能默默躲在心的一角变成滴滴晶莹的泪珠,悄悄洒在那方绣花手帕上,让无数人为它感叹,为它惋惜。细想这么编也对,如果有情人就能成眷属哪来的故事。多少悲欢离合,多少情意绵绵,多少剪不断理还乱,多少明争暗斗寻死觅活都让她写尽了。
从此我成了琼瑶迷,只要看到她的作品非买不可。
用她的作品改编的电视剧我最喜欢《婉君》,看了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当听到李翊君女士那声:一个女孩名叫婉君……,立即心情愉悦浑身舒畅,一切烦恼随之散尽。还有小金铭头戴凤冠与仲康拜天地的镜头,那表情、眼神、动作应该是一个绝版,百看不厌。
琼瑶是才女更是奇人,她一生写了68部书,68部书里有多少人物,成千上万,当然每个人还都得有名字,具体写了多少人?起了多少名子?估计这个数字她自己也不可能清楚。
琼瑶女士给这么多人物起名子,而且还起得那么有学问,不佩服行吗?像《婉君》里的三兄弟:周伯健、周仲康、周书豪,还有那三朵花:章念琦、章念瑜、章念琛。男人的名字亮而不俗,女人的名字雅而不媚,这得多大的学问啊。凭着她一生对文字的严谨估计不会有重名,这不是学来的而是天生带来的智慧。
我也写过几本书,深谙编故事容易起名子难的道理,不管主人公还是配角名字不是随便起的,主要得附合本人的身份,还得考虑到实际情况,不能与庄乡、亲戚、朋友等重名,否则人家对号入座找上门来那就麻烦了。像《奇人三奶奶》里,三奶奶是生在王府,她姊妹仨的名字各是:金兰歆、金兰韵、金兰指;周家营子的女孩只能叫:寒子、大妮、秋分、小年;到了“孔大娘”家姊妹四个的名字又费了一番心思,因为这是孔圣人家的第七十六世孙,起了个:孔令善、孔令良、孔令厚、孔令道,有时候为起一个合适的名字晚上都睡不着觉。
有人曾说过:曹雪芹的一部《红楼梦》养了几代人,那么琼瑶女士又养了多少人呢?一部电视剧用多少演员,还有那些“打杂的”,太多太多了。从老演员二秦二林(秦汉,秦祥林,林凤娇,林青霞)到大的小燕子,金锁,紫菱,绿萍……捧红了多少明星。
当年琼谣热的浪花掀动了海峡两岸,从城市到农村妇孺老幼都在看《还珠格格》《情深深雨濛濛》和《一帘幽梦》,这才叫魅力。
曾记得1998年的夏天,我还在老家,那正是“格格热”的高峰期,七八月份正是白昼最长的时候,下午七点多太阳才落山,又是农活最繁忙的季节,很多农民在地里干到七点多收工,为了不耽误看‘小燕子’就急急忙忙往家赶。当然顾不得做晚饭,一家人吃凉干粮喝中午准备好的热水,摘根黄瓜拔棵葱当咸菜,边吃边看边议论其乐融融,能给观众带来快乐就是最大的收获。
一晃几十年过去了,借着琼瑶这架梯子红起来的影视明星已遍布四海,她却静静地走了。但她留下的故事将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离去不是生命的终点,我们唯一可以做到的是永远不要忘记她。
最后只得借用电视剧《三国演义》的主题歌为她送行。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对呀,只有送別今天的夕阳,才能迎来明日的朝霞。
2024,12,6,写于德州红烨一品
作者简介:周德香,1939年10月出生于山东省商河县,自幼酷爱文学,1959年毕业于乐陵师范,毕业后在商河任教,1962年响应国家号召“支援农业第一线”回乡,随先生霍相新定居沙河乡大胡家村。上世纪八十年代,在子女长大成人后,离开讲台二十多年的周德香再次拿起笔,开始了她一直痴念的梦想---写作,不为发表,只为记录生活。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始,在省市报刊陆续发表小说、散文等,其中有《世人谁做姜子牙》、《特殊年代特殊事》等,先后出版长篇小说《落凤坡轶事》、《马莲花开》、《满彩》、《奇人三奶奶》和散文集《香土》等,获得广泛好评。
散文《糖纸》获建国五十年征文奖。
2018年商河电视台做了两期专题节目《德香商河》,播出后受到广大观众的好评,很多人在节目后纷纷留言,赞扬这个耄耋老人长期笔耕不缀的精神和毅力。2018年被评为“感动商河人物”。
长期的农村生活是周德香创作的源泉,她的一系列作品中都精彩细致地描述了鲁西北平原上的风俗民情,包含浓郁的乡土气息。她笔下的人物就像她一样顽强坚韧,历经生活的磨砺都勇敢面对。周德香的小说构思奇妙,故事情节流畅自然,人物语言朴素亲切,刻画的人物性格鲜明,活灵活现,朴实无华的人物真实可信,平实的叙述中真切地透视出人物的挚情实感。
多部作品被《鲁北文学》刊登并转载。长篇小说《奇人三奶奶》被国家图书馆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