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什么缘由,近期以来的影视作品明显的一股警匪片的气息,多部剧集一股脑袭来,虽然契合了某位个体的观看喜好,芥末容易上头,但也颇惹人烦扰,伴着口角和遥控器的争夺战,伴着绵延的冬雨、绵延的冷热骤变、绵延的咳嗽与喷嚏、绵延的岁末班味焦虑、绵延的琐细家事,断断续续地延长了许多忧伤与隐愠,给这个冬日又无端端平添了许多莫须有的节外生枝。
波动的情绪,始终难平,于内倾的人更容易引致世界无常的嗟叹和对动荡的不安,有一个词儿,叫纠结。
如果说需要一种强大(于个体内心而言)是必须的,那这个更大的观照,是由内而外的自生发,是对虚静的内映外扩般的照耀吧。至少,个人愚笨浅显的理解有一点这个倾向。那么这个,难是一定难的。至少,不像按下遥控器那样简单,这也恰如生活的苦难那般,是自带的同生体。
一个北方人,在南方的冬日夜里,又不免沉沦于某种幻境之中......
《冬日的夜》(诗1)
又一个冬夜
雨淋淅 寒意潜入
月亮
沒有滑入沉睡 假惺惺
唤呼着
星星
照亮途途的暗墨 索然依旧
闪烁
一洼洼的晶莹 怀揣了遗忘
又模糊了
黑色的眼睛
飕飕的凉意 盲目躲避
收敛着
茫然的焦虑
这个冬夜的雨
为了我的湿润的梦
写了无数的情节
撑一把伞
让梦
温暖起来 丰满起来
呼吸
留下我的改编
在观望的
窗上
《再说冬日的雨》(诗2)
冬雨延续
夜走过
初阳
有些灼热的
沙石
承认袒露的朴实无华
始终
飞不过
万水千山
彻冷的雨雾
延续嚣张
想送去
烫手的
烤地瓜
《想起北京的银杏》(诗3)
遥祝
打起那个大红灯笼
害羞地
为你
照亮
回家的
路
风大
雪冷
还是那片银杏叶厚厚的映界
送了
暖暖牌的
帽子
越
冬
《星星的孩子》(诗4)
满天
都是星星
我却哭了
止不住的泪珠
像个孩子
童话故事般地
迷恋着
那份
幽蓝幽蓝的美好
那么地真
那么地善
也自然而然那样地好
径自
在森林中游漾
就让自己渺小吧
莹亮的眼睛 泪珠的透镜
把星光变幻成
一座座灯塔
蜃楼般地
痴痴
向前
一无反顾
累了
月亮 抱紧我
又把我推进
梦里
谁
在给我讲故事?
谁
在我的童话里?
《街》(诗5)
自由地
选择坚强
走在荒凉的
街上
勇敢地
喝下勇气的
坚韧
昂起头
喜欢灰色的街道
在白与黑的
夹隙里
总有
自已的行囊
自动地游走
《玻璃的心》(诗6)
还好
有棵自已的树
没有被寒风偷走
鲜艳
那是本来的你
也或是本来的我
姹紫挽着嫣红
吹着晚霞的
口哨
等一等
海风的唤召 从遥远到遥远
在下一秒
击碎
一颗无名的玻璃的心
《纤芥无爽》(诗7)
世界之巨甚
未尝得知
虽力拓
亦仅
一线之窥
若甲胄之围
殚竭精虑
无所逃
却为盾
多为固惑
近朱之赤
常情之碍
俗倦俗宿
得失反复
草芥
寻光之灿
暖暗凉之覆
很难说,真正理解透彻的生活是一个什么模样,一言,一语,听到的,说出的,也许,都可以轻轻的刃开你的、我的、他的泪泉。
其实的本然也许也并不是必须或并非必要,并非本心的外化显现,却也可能伤着本该呵护的心与泪。
随时整理出发的行囊,在心里摇摆。
安心做好一个冬日里的孩子,冻皴的口手并不影响雪地里的嬉戏与欢闹,享受这份季节该有的安然。
————Tim 2024.12 深圳
【作者简介】Tim(本名孔庆顺),毕业于吉林大学政治学&行政管理学系、清华大学EMBA。当代文学艺术作家群成员。过往连锁餐饮品牌市场管理、跨行业项目孵投与管理经历。喜欢茶咖跑步及长安街上飙自行车撵红绿灯。
总编辑:湖畔烟树
执行编辑:艾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