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换平:
三标课堂走进实达之感悟
在教育的广阔天地里,我们始终追寻着更优质、更贴合学生发展需求的教学模式。三年来,有幸见证三标课堂走进实达的实践过程,深刻体会到从个体教育出发的理念如何在课堂中落地生根,引发了我对教育教学的深入思考与感悟。
尊重个体差异:教育的起点
三标课堂走进实达,让我首先感受到的是对学生个体差异的高度尊重。传统课堂往往难以兼顾每个学生的学习节奏与特点,而三标课堂则不同。它通过精准的教学目标设定,将学习任务分层分类,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课堂中找到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有明确的保底目标,让他们在掌握基础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建立自信;中等水平的学生则在完成基础目标的基础上,向提升目标迈进,进一步拓展知识的深度与广度;而学有余力的学生,能够朝着拓展目标冲刺,挑战更高的思维层次。这种分层设计犹如为每个学生量身定制的学习路径,充分尊重了学生在学习能力、知识储备、学习兴趣等方面的个体差异,真正做到了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的起点上获得成长与进步。
激发个体潜能:教育的核心动力
在三标课堂的教学实践中,实达的大先生们巧妙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个体潜能。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不再是形式上的拼凑,而是基于学生个体优势的互补组合。每个学生都能在小组中发挥自己的独特作用,无论是思维活跃的学生在讨论中提出创新观点,还是细心认真的学生负责整理资料、检查细节,都能得到充分的认可与发挥。教师通过巧妙的问题引导,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尊重每个学生独特的见解与思考方式。这种氛围激发了学生内心深处的求知欲与探索精神,让他们敢于展现自我,勇于突破常规。在这样的课堂里,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主动探索知识的参与者,个体潜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激发。
成就个体发展:教育的最终归宿
从个体教育出发的三标课堂,其最终目的是成就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实达的课堂观察中可以看到,学生们不仅在学业成绩上取得了进步,更在综合素质方面得到了提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高快演讲等环节,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表达能力以及创新性思维能力都得到了锻炼与培养。课堂上,学生们积极参与讨论、自信地展示成果,他们的眼神中闪烁着对知识的渴望与对未来的憧憬。这种全面发展的教育成果,将为学生们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无论是继续深造还是步入社会,他们都能凭借在三标课堂中所培养的能力与素养,更好地适应挑战,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三标课堂走进实达,为我们展示了从个体教育出发的教学魅力与实践成果。它让我们深刻认识到,教育不应是千篇一律的灌输,而应是尊重个体差异、激发个体潜能、成就个体发展的育人之旅。
王亚飞:
三标课堂感悟
我校开展"三标高快课堂"已经三年了。在将近三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也在尽力实践这种新的教学模式,结合个人的教学实践及观摩同事们的示范课,现将我的感悟和大家一起分享。
与传统的课堂相比,"三标高快"的课堂,笑声多了,掌声也多了,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增强了,参与率得以大大提高,他们的思维创造力也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学生真正的变成了课堂的主人,与学生的变化相比,老师也成功地实现了由传统课堂的说教者变为课堂的引导者这一身份的转变,真正成为了学生学习的好伙伴,课上讲的少了,压力也变小了,教师也就变得轻松了许多,在学生的感染下,课堂充满了欢乐。课堂形式可以灵活多样,却也万变不离其宗,即设置目标、达成目标与反馈目标,这一过程的完成主体是我们的学生,学生便是课堂的主人。对子同学之间的互帮互助,所有的学生均有专人监督和辅导,沉默不语的学生一改常规,终于能起立答问,这让我领悟到了教学相长。
"三标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从课堂的授课过程到评价的方式,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让学生耳目一新。
学生很明确地知道这节课要干什么,该怎么干,学习起来有章可循。记得我上初中时,我的英语老师每个周一上课时就告诉我们,这一周我们要学习哪些知识,达成什么目标。当时我不懂得那是什么教学方法,但却觉得这种做法很好,让我很清晰地知道老师将要教什么,自己该怎么学,心里很有数。所以我觉得,今天我们实施的"三标导学案",是很不错的。
另外,在"达成目标"的过程中,我们实行个体先独立完成,完成不了对子帮助,对子帮扶不了找小组其他成员,小组还解决不了的向外组求助,在中心问题指引下,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读自悟,培养了学生的主动探究能力。在这个基础之上,对子之间、小组成员之间交流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在这个环节中,学科小组长的作用不可忽视,他起着航标的作用。所以对班级中各个学科小组长的培训至关重要,学科小组长必须先达标,清楚地知道在课堂教学中自己该做些什么,尤其在交流讨论时应该怎么做。对子之间帮扶,小组之间的探讨交流,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同时,在这开放的课堂教学中,孩子们是快乐的,所以学习兴趣大大增强。
但在实施三标高快课堂的过程中,我们也要关注一些问题,比如导学案的编制就至关重要。我们一定要先行备课,编出自己这一课的导学案,然后集体备课,共同探讨个人编制的导学案,好的保留,不足之处集体探讨之后再做改进。导学案中教学目标的设置一定要具体可行,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努力可以完成。达成目标中,各个环节中任务的设置要具体明确,用语简洁精练,让学生一读就明白要做什么。任务后教师可适当补充学习方法,便于学生更顺利的完成该环节的任务。在编写导案时要将难易不一的学习内容处理成有序的阶梯性的符合各层次学生认知规律的学习方案,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层层深入的学习,是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得,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让每个学生都能享受成功的喜悦。这样的课堂可以让学生真正的能爱学,乐学,善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学习能力不断提升,成绩提高便是自然而了。孩子们在三标课堂的滋润下定会更加闪闪发光。
辛利花:
回望过往,展望未来
三年的时间说短也不短,说长也不长。但三年的时间可以积淀很多。
三标课堂在孟教授和边校长的引领下,三标课堂走进了实达中学的课堂。在这个过程中遇到了不理解,排斥,质疑.......众说纷纭。就在这种情况下,实达的课堂有三标的模式,有以往的直学体验,也有传统式的课堂,也有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采取着不同的教学形式,等等。而我带着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以往学校进行的课改经验,默默的来到她的身边。我用学习的心态去撩开这层面纱,三标课堂是怎样的课堂。
在这个过程中,有孟教授亲临指导示范,有边校长在三标课堂上传播三标的理念,有宋校长积极大力的支持,有海峰主任的示范课,再加上教研室大力推进三标公开课,我领略到了三标课堂的实质,它是符合教育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是紧跟新时代核心素养要求下的课改;是人性化的课堂,是尊重与被尊、信任与被信任的课堂。
我把三标课堂引进了自己的课堂,每节课都有目标,通过任务达成目标,通过习题反馈目标是否达成。在这个过程中,我看到了这样的课堂是要求质量的,要求学生高效的完成的。而高质量的课堂不仅需要教师较高教学素质还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目标的设置、任务的布置、达成的过程对老师的专业素养是也有高要求的。仅靠个人的力量是难以完成的,是需要团队的力量。需要有经验的老师和年轻的教师来共同完成的。取长补短,各自发挥各自的特长。把每节课准备充分。才可以在课堂上游刃有余,灵活使用三标,而非被三标束缚,感受不到三标的魅力,怨声载道。不仅如此还需要研究学生的基本状况。针对具有原平区域的学生,他们有他们的个体认识,还夹杂着家庭教育对他们的影响、原平这个地方的风俗习惯的熏染、网络信息等这些因素。在切合实际的情况下,符合学生的学情下。尽管现在的课堂已经有了小老师的身影了,他们的综合素质在不断地提升,他们是三标课堂的受益者。在未来我们是要有越来越多小老师的出现。
这个过程中,作为三标课堂的主阵地,教师已经在路上,那么我们的学生,尤其是哪些不愿意学、不主动学的孩子们,我们又该如何唤醒和激发呢?让他们也成为人见人爱的小老师呢?
我想这就是我们下个三年的三标课堂是否走远的关键所在了。该怎么走呢?让我陷入了沉思和疑惑。仅凭上课前的自主歌就可以了么,还是也需要一套系统的管理制度呢,在管理制度的约束下真正地实现了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评价呢,或是还需要其他什么有效的方法呢?
前方路漫漫,任重而道远。
作者:闫焕平、王亚飞、辛利花
责编:华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