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李志
我有过多少次上火车,不管是普通绿皮火车还是高端上档次的和谐号动车,我已经记不清了。这一次,也就是2024年12月8日的这一天上火车,再一次点燃了我对省外世界的旅行欲火。每一次出远门总会伴随一次兴奋与乐趣。一个平庸无能的人在生活中恐怕没有什么比旅行更值得的向往和回味的事了。趁着年岁不算大,能及时行乐也是生命存在的一种意义所在吧,借唐朝诗人孟郊的一句诗“春风得意马蹄疾”来形容我年龄不大尚能走南闯北还是适合的。
这次上火车的目的地是河南省城郑州。说远不远说近也不近,但对一个渴望旅行的人来说也是一个诱惑。我是想去旅游的,可组织方并不是让我们去旅游,而是一次商业活动。同去的人有十几个同乡,有的年龄有七十多了,多数是垂垂老矣的农村老头老太太,我47岁,年龄还算是最小的一个。
我们复兴团队的于2024年12月8日在复兴街道集合,去的同乡十几个人,除我年龄最小其余都是中老年人,农村六七十岁的老头老太太已是老态龙钟。组织方包了一辆中巴车到成都火车西站,在站上等了两三个小时才坐上去郑州的火车。
这趟旅行给我最大的遗憾就是晚上六点的火车,已是傍晚,窗外暮色迅速加重,在厢内灯光的反光作用下更看不见外面的夜景,心中有万般怨气无处说。本来是美好的享受却成了十多个小时的煎熬。这也是我第二次坐普通火车的卧铺。车厢内方便面的味道,臭袜子、还有密集人群呼出来的气混杂在一起,你吸进去的每一口气都是经过多少人肺里通过鼻孔呼出来的浑浊气体。
在二十多年前,我第一次从成都坐火车到江油县,那时的火车还是木板窗,要两个人同时按卡扣才能升上或关下。后来我坐的火车是玻璃窗,但仍然是两个人才能上升或关下。铁路的各个站台或是路边临停点总是有推车卖货的。什么方便面、矿泉水丶甘蔗丶饼干…一到停站的地方,车下的小贩总是涌上火车叫卖烧饼丶烧鸡丶方便面…列车员也不太管。那个时候由于车窗能打开,秩序也并不十分规范,经常有人为了节省车费而选择爬车翻窗进入,有些有经验的乘客就拼命将爬车翻窗的人推下去,因为这些人一旦翻进来难免将乘客摆满矿泉水和瓜子的小桌子糟蹋一翻还会踩脏乘客的衣服裤子。据说有些没有翻窗成功的人会拣起路边碎石砸向车窗,有经验的乘客到站都会关下窗口。听老一辈说很早以前火车上偷盗很严重,爬手特别多,这二十多年来我坐火车就没有看到过爬手之类的人了。后来坐火车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车窗已成了一整块玻璃墙。任凭人有多稠密,二氧化碳有多浓,乘客也别想放点新鲜空气进来,据列车员讲,火车有专门的换气设备。
到了我们能看到窗外景色的时候已经是第二天近八点钟了,此时火车已到了陕西潼关,古来兵家必争之地。进入这些地方,文人墨客无不思绪万千,从秦王扫六合到何应钦兵临潼关威逼张学良……从成都出发火车经川东的遂宁、达州,北上至安康丶西安到潼关八百多公里壮丽河山全被夜色掩盖,我多想有生之年来一次骑游中国,避开黑夜,想停就停,想走就走…
进入中国北方,给人的印象总是千里麦乡,广阔的大平原上此时麦苗翠绿,就像是在枯黄的大地铺上了一张张超级大绿毯。一棵棵落光了叶子的枫杨树站在隆冬的寒风中迎送着来来去去的一列列火车和一个个或离家或归乡的游子。落光了叶子的树叉上还会频繁看到一个个硕大粗糙的鸟窝,这也算是北国鸟居的一个特色吧,我们南方的鸟窝虽有千万种,但大体也就是吃饭的小碗大,而且编织精密。这里的鸟巢就像一个大马蜂窝。火车过了潼关向东就到了河南地界,我们看到的仍然是黄土高原的风貌,干燥而又厚厚的黄土断面不夹带任何石头,难怪当年的地道战打的鬼子魂飞魄散。时不时的还会有几个窑洞,时而沟壑纵横,如果没有人告诉你什么地方,你还会误认为是在陕北。
北方的农村民房也很有北方特色,红色大瓦屋顶,红砖素墙。铁路沿线几乎没有看到像四川富起来的农民修的精致美观的别墅,都很朴素。也许不是审美不一样,而是经济条件不怎么样。街道场镇也没有什么时髦现代化的感觉,和四川的普通场镇一样土里土气,拉里拉杂的。
再往东就是一马平川的华中平原,中原大地。凡历史课本上的一切战事政事无不与此相关,它就像是一个大舞台,几千年来不知演绎了多少出王朝更迭,军阀混战,成王败寇,风云际会的精彩大戏。故事总是风流云散,历史总如白云苍狗变幻无穷,而这片平坦的大地仍然在每一个活着的中原人脚下,繁洐生息着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继续书写着历史的无穷与沧桑…
我们在郑州这座繁华城市的郊区一个酒店里学习了三天又坐着公司的大巴车到焦作去参观了一个制药厂。两地之间坐大巴大约一个小时左右,这趟旅行给我印象最深,也是这次行程的高潮便是再一次与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 亲密接触。郑州附近的黄河通常在五到十公里的宽度,有的地方可达到二十公里。堪称天下奇观。黄河在河南段属于游荡型河段,黄河水在河床上南北滚动,所以河面较为宽广。我只知道车在大桥上跑了好一阵才通过,我多希望车能慢些再慢些,如果能允许我们从桥的这头徒步走到那头,那简直是人生极其稀罕的享受。黄色沙渚成群,白色水网条条,形成了河中有河的壮丽画面。
河水安澜,静静流淌,但是我内心已是波涛汹涌心猿意马,久久不能平静这颗澎湃的心。我被黄河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所陶醉,默念起了唐朝刘禹锡的《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又想起李白《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我又想起了历史上与黄河相关的一次次血战与故事,如当年八路军从芝川东渡黄河开赴抗日前线;国军蒋在珍部新八师在黄河边的禹门丶龙门一带构筑防线阻止日军的进攻,保卫黄河天险……历史上溯到一两千多年前的巨鹿之战,在河北平乡项羽九战九捷大破秦军;昆阳之战,刘秀指挥8000将士打败王莽40万军队;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大败袁绍……
宽阔的黄河如绵长的巨龙,游荡在这华夏大地,蜿蜒向东。风烟野渡,千村万落,广袤无垠的中原大地是多少文史爱好者魂牵梦绕的地方。这里没有秀丽葱林没有万仞雪山,没有高崖飞瀑没有奇峰怪石…但平坦的中原大地沉淀着无数战马嘶鸣,杀声震天,承载着古来无穷的人杰先贤,华章诗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