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研班第十四讲:离合诗
日月 溪水收集整理
杂体诗名。常见之一种是拆开字形合成诗句。汉字是象形字,由形表意,有独体字,有合体字。利用汉字形体的分离、组合而构成的诗,叫离合诗。
(一)
汉 魏 六朝 时即已有之。 唐 王叡 《炙毂子录·序乐府》:“离合诗,起 汉 孔融 ,离合其字以成文。” 明 吴讷 《文体明辨序说》:“按离合诗有四体:
其一,把一字偏旁分为两句,用四句凑合为一字,如‘ 鲁国 孔融 文举 ’、‘思杨容姬难堪’、‘何敬容’、‘闲居有乐’、‘悲客他方’。
其二,把一字偏旁分为两句,用六句凑合为一字,如‘别’字诗。
其三,把一字偏旁于一句之首尾,而首尾相续为一字,如‘松间斟’、《饮巖泉》、‘砌思步’。
其四,不分离偏旁,但以一物二字分离于一句之首尾,而首尾相属为一物,如县名、药名离合。
(二)
在离合诗出现之前,封建统治者常利用汉字特点来编造谶语。汉代前流行一条谶语:“卯金刀,在轸北,字禾子,天下服。”这是在为刘邦登基制造舆论。“卯金刀”合起来是繁体“劉”字,“禾子”合起来是“季”字,刘邦字季。因此刘勰《文心雕龙》说:“离合之发,则萌于图谶。”离合体就是由谶语发展而来的。刘宋谢惠连有《离合诗》:
放棹遵遥途,方与情人别。
啸歌亦何言,肃尔凌霜节。
诗人乘舟欲行,正与朋友相别。啸歌胜过语言,俨然凌霜气节。“放”别“方”为“文”字,“啸”凌“肃”为“口”字,“文”、“口”相合为“吝”字。吝者,舍不得也。正表达出诗人与朋友那种依依不舍的感情。表现离别的诗歌,再用文字离合为“吝”,诗的意境与表现形式结合得多好啊。
(三)
晚唐诗人陆龟蒙写了《闲居杂题》五首离合诗,诗为七言四句,将前一句的尾字和后一句的首字合起来,组成另一个字,即用此字作为诗题,如其中的一首《鸣蜩早》:
闲来倚杖柴门口,鸟下深枝啄晚虫。
周步一池销半日,十年听此鬓如蓬。
另有一位诗人皮日休用同样的形式写了五首诗,其中有一首诗为《晚秋吟》:
东皋烟雨归耕日,免去玄冠手刈禾。
火满酒炉诗在口,今人无计奈侬何。
日与免合为“晚”,禾与火合为“秋”,口与今合为“吟”,三字连成《晚秋吟》。
(四)
有一种通俗的离合诗,利用汉字的偏旁分分合合,既作韵脚,又用来表达诗意。
在中国的古文中,离合诗属于杂体诗的一种,诗文行文原则通常为字相拆成文。后来也应用于灯谜等谜语。例如:"鲁"为字解之离合诗诗文为
渔父屈节,水潜匿方,与时进止,出行施张。
第一句“渔父屈节”,看不出要离哪一个字。第二句水潜匿方,才暗示“渔”字的偏旁“水”潜藏了,离得“鱼”字。第三句与时进止,第四句出行施张,暗示“时”(汉碑作“旹”)字的偏旁“出”(近似)远行了,离得“日”字,“鱼”与“日”合成“鲁”。
除诗以外,词也有离合体。北宋词人黄庭坚的《两同心》有云:
“你共人女边着子,怎知我门里添心。”
女边着子是“好”字,门里添心是“闷”字。
南宋词人吴文英的《唐多令》有云:
“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
将“愁”字分解为“心上秋”,也是用的拆字法。离合藏头诗
另外,中文尚有离合藏头诗的另外形式离合诗。离合藏头诗或称借字联边,亦为中国古文杂体诗的一种。该中文诗文文体,除原本平仄对仗押韵外,最主要的特点是取句尾末字的字体一部份来做为下句诗文的字首,而整诗的最后一个字的字体部份,亦做为该诗之字首。《旧唐书》列传第140篇中记载了一个一离合诗作为战争"加密信"的故事。如下:元万顷,洛阳人。善属文,起家拜通事舍人。乾封中(666-668年),从英国公李绩征高丽,为辽东道总管记室。别帅冯本以大军援裨将郭待封,船破失期。待封欲作书与绩,恐高丽知其救兵不至,乘危迫之,乃作离合诗赠绩。绩不达其意,大怒曰:"军机急切,何用诗为?必斩之!"万顷为解释之,乃止现有文献中,首见及最常见的离合藏头诗为白居易所著作之《游紫霄宫》。
水洗尘埃道未尝
甘于名利两相忘
心怀六洞丹霞客
口诵三清紫府章
十里采莲歌达旦
一轮明月桂飘香
日高公子还相觅
见得山中好酒浆其中,首句首字"水",来自该诗诗末最尾字浆之"水"部首,首句末字"尝"字体之"甘"拆字部分,亦成为第二句句首;余亦类推之。
(五)
明朝末年,战乱蜂起,驻防四川江油梨雅镇的一位姓萧的将领整饬军务准备应敌之时,不免十分牵挂远在富顺的妻子和儿女。就在这时,儿子来到了梨雅镇,带来了母亲刘氏写的十首拆字诗。这种拆字诗即把一个字拆解成三个字,分别以这三个字开头写成前三句诗,再把这三个字合成本字作为开头写出最后一句诗。刘氏是离合“驛梅驚别意,堤柳暗離愁” 十个字成诗的。原诗如下:
驛
马革何人试裹尸?四维不振笑男儿。
幸闻硕果存幽阁,驿使无言寄雅梨。
梅
木偶同朝只素餐,人情说到死真难。
母牵幼女齐含笑,梅骨留香莫畏寒。
驚
苟活何如决意休?文姬胡拍总堪羞。
马嘶芳草香魂断,驚醒人间妾妇流。
别
口中节义系谁无?力挽江河实浪虚。
刀锯不移巾帼志,别无芥蒂是吾徒。
意
立也伤悲坐也伤,日斜光景对残阳。
心怜夫嗣儿还父,意惨君愁女伴娘。
堤
土兵劫去又官兵,日望征人不复生。
疋练有缘红粉尽,堤边一勺是匡城。
柳
木嫁原知冠盖凋,夕阳古道冷萧萧。
卩边似听征魂泣,柳絮因风未许招。
暗
日前送别唱阳关,立石望夫还未还。
音信频从陇外寄,暗传汝妇已投缳。
離
凶莫凶兮国破亡,内庭无救各奔忙。
佳人命薄成何用?離却尘氛骨也香。
愁
禾黍流离最可怜,火焚无与救眉燃。
心虽甘作黄泉客,愁向山头望杜鹃。
萧某读后,始知妻子虑丈夫在战乱中难以幸免,故留下这十首离合体诗后,已与女儿投缳自尽。
萧某妻刘氏于国破家亡之际从容就义,抒写此绝妙好词,实在堪称旷代逸才,惜乎隐没民间而鲜为人知。
(六)
清朝才女谢方端,广东阳江廉吏谢仲玩的长女,幼年丧母,随父宦游,聪慧善读,二三过辄,记诵不忘,少时读书并跟其父学声韵,青年时期喜爱工诗填词,出口成章,曾著著名《小楼吟稿》一书。近年来,其诗词被人们广泛发掘考证。一直流传于两湖两广的寻常巷闾的著名拆字诗《霜飘枝结淚,花落蝶含愁》亦被认为为其所著,可惜并未收入《小楼吟稿》中。
霜
雨余槛外暮蝉鸣,木叶萧疏秋气清。
目断天涯人信杳,霜衣谁为寄边城。
飘
西陵一别几经霜,示妾音书竟渺茫。
风拂碧梧秋又至,飘篷何日复归航。
枝
木兰花倚眺行云,十载幽思万里分。
又是秋残花落后,枝头杜宇泣黄昏。
结
丝丝柳絮锁青烟,士子飘流不系船。
口说归期何日至,结成鸾凤晚风前(挽风旋)。
淚
水涨江边日影斜,户前双燕又还家。
犬声空吠人何在,淚洒东风怨落花。
花
草蔓池塘又感秋,人在辽西妾倚楼。
七首东风难割恨,花前翻悔觅封候。
落
草塘秋绿雨初收,水天一色溯回求。
各怀思念何时会,落寞香闺空自愁。
蝶
虫羽尚知惜别离,世情何故永相违。
木兰花发为谁伴(玩),蝶恋枝头几度飞。
含
人世青春有几何,之南之北别离多。
口传佳讯无人语,含恨青山锁(对)翠峨。
愁
禾黍青青半带黄,火神初退倚秋窗。
心怀游子征衣薄,愁笔题诗淚万行。
【盘古诗联】高研班第十四期作业:
出题:蔡巧灵
审核:世外桃源
写作方式:把一个字拆解成三个字,分别以这三个字开头写成前三句诗,再把这三个字合成本字作为开头写出最后一句诗。
创作《离合诗》绝句,题目自拟,统一使用平水韵,韵部自选,格律自检。
下周五12月27日晚5点截稿。
每人可作1-3首,同时提交,只收录一次。
七绝 ·梅
文/溪水
木疏影瘦小窗横,人问何时玉朵盈。
母笑雪中舒冷艳,梅香腊月报春情。
(1)
七绝 冬梅絮语
文/日月(敬金忠)
女子登山风卷巾,口哦万里逸红尘。
系来飞蝶随幽梦,絮落萦风似暮春!
(2)
七绝 冬梅絮语
文/日月(敬金忠)
女子天庭抖手巾,口吟好冷入凡尘。
系来红旭飞蝴蝶,絮乱今朝不是春!
《盘古诗联学院工作人员》
顾问:中华楹联学会主任倪进祥
诗经学会主任李瑞林
总编:日 月(敬金忠)
讲师:胡愛民 崔艳蕊 刘翠玲
主编:蔡巧灵 柯美柘 李广恒
董德苑 毕见秋 赵偲含
管理兼主审:
杨秀红 汪凤森 郭利战
田 卫 段志军 袁桂杰
野 鹤 张 琳 刘巧英
主审: 袁谷成 天 问 蒋贵龙
凌赣文 李晓华 俞子兰
钱秀英 黄伟琰 徐家齐
张丽辉 张旭祖 李凤梅
郑举纲 吴立红 林春平
于海营
审收:徐成美 臧 岚
编辑制作:一剪梅 日月 溪水
图片:网络
盘古诗联编辑部
2024. 12.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