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学琼林》卷一之时序(中)
【原文】五戊鸡豚宴社,处处饮治聋之酒;七夕牛女渡河,家家穿乞巧之针。
【注释】五戊:指春社和秋社。这天到处吃鸡吃肉喝酒,据说这天的酒喝了可以治耳聋。春社:古时于春耕前祭祀土神,以祈丰收,谓之春社。秋社:古代秋季祭祀土神的日子。《统天万年历》曰:立春后五戊为春社,立秋后五戊为秋社”。
治聋酒:社日饮的酒。传说社日饮酒可以治聋,故名。
七夕:农历七月初七夜。这天是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女孩子晚上在月亮底下穿针,求得一双灵巧的手。
牛女:牵牛、织女两星或“牛郎织女”的省称。
乞巧:旧时风俗,农历七月七日夜妇女在庭院向织女星乞求智巧,称为“乞巧”。
另一联略异:二社燕鸡豚,处处饮治聋之酒;七夕会牛女,家家穿乞巧之针。二社指春社和秋社。
【译文】春秋二社日,家家户户杀猪宰鶏祭祀土地公神,大家争饮可以医治耳聋的酒。七月初七牛郎织女渡河相会,妇女在庭院摆上香案,祭拜七娘妈乞求得到织布绣花的巧技术。
【原文】中秋月朗,明皇亲游于月殿;九日风高,孟嘉帽落于龙山。
【注释】明皇:即唐玄宗,明皇中秋夜赏月,罗公远有道术,将手杖化为桥,引明皇到月宫一游,明皇觉得月宫的音乐很好听,就凭记忆谱写了一首《霓裳舞衣曲》。
孟嘉:晋代人,桓温的参军,曾随桓温在重九登高,帽子吹落却没有感觉到,桓温叫人不要告诉他,良久命人交还给他,并命孙盛作文嘲笑孟嘉,孟嘉也作文应答,言辞非常得体。
【译文】中秋之夜月光分外清朗,唐明皇梦游月宫;重阳节登龙山,山风将孟嘉的帽子吹落在地上。
【原文】秦人岁终祭神曰腊,故至今以十二月为腊;始皇当年御讳曰政,故至今读正月为征。
【注释】腊:祭名。古代称祭百神,祭祖先,统称“腊”。
正月:秦始皇名政,秦避其讳,故读正月为征月。
另一联略异:汉人蜡祭曰腊,故称十二月为腊;秦皇御讳曰政,故读正月为征。腊祭:古时岁终祭祀。
【译文】汉人每年岁终祭神称为腊,因此至今日皆称十二月为腊月。秦始皇的名字叫嬴政,秦人避讳读正为征,后世便沿用此例读正月为征月。
【原文】东方之神曰太皞,乘震而司春,甲乙属本,木则旺于春,其色青,故春帝曰青帝;南方之神曰祝融,居离而司夏,丙丁属火,火则旺于夏,其色赤,故夏帝目赤帝;西方之神曰蓐收,当兑而司秋,庚辛属金,金则旺于秋,其色白,故秋帝曰白帝;北方之神曰玄冥,乘坎而司冬,壬癸属水,水则旺于冬,其色黑,放冬帝曰黑帝;中央戊己属土,其色黄,故中央帝曰黄帝。
【注释】古人用阴阳五行来解释季节和方位,将金木水火土五行与东西南北中方位及春夏秋冬季节相配,又和八卦及天干对应,他们的对应关系是:春,东方,天干中的甲乙,颜色中的青色,八卦中的震位,属于木;夏,南方,天干中的丙丁,颜色中的红色,八卦中的离位,属于火;秋,西方,天干中的庚辛,颜色中的白色,八卦中的兑位,属于金;冬,北方,天干中的壬癸,颜色中的黑色,八卦中的坎位,属于水;中央,天干中的戊己,颜色中的黄色,属于土。
《淮南子》里说:东方,木也,其帝太皞,其佐句芒,执规而治春;其神为岁星,其兽苍龙,其音角,其日甲乙。南方,火也,其帝炎帝,其佐朱明,执衡而治夏;其神为荧惑,其兽朱鸟,其音徵,其日丙丁。中央,土也,其帝黄帝,其佐后土,执绳而制四方;其神为镇星,其兽黄龙,其音宫,其日戊己。西方,金也,其帝少昊,其佐蓐收,执矩而治秋;其神为太白,其兽白虎,其音商,其日庚辛。北方,水也,其帝颛顼,其佐玄冥,执权而治冬;其神为辰星,其兽玄武,其音羽,其日壬癸。
【译文】掌管东方的神称做太皞,乘震位而司春令,震属木而木旺于春色青,故又名青帝;掌管南方的神称做炎帝,居离位而司夏令,离属火而火旺于夏色赤,故又称为赤帝;掌管西方的神称做少皞,当兑位而司秋令,兑属金而金旺于秋色白,故又称为白帝;掌管北方的神称做颛顼,乘坎位而司冬令,坎属水水旺于冬色黑,故又称为黑帝;四方的中央属土,土旺于四时色黄,所以中央属于黄帝当权。
【原文】夏至一阴生,是以天时渐短;冬至一阳生,是以日晷初长。
【注释】日晷:古代利用影测量时间的计时器。晷,音癸。日影。《周髀算经》:“故冬至日晷丈三尺五寸,夏至日晷尺六寸。冬至日晷长,夏至日晷短”。也指时光。
【译文】夏至节气一过,阴气就启动了,白天的时间渐渐短了;冬至节气一到,阳气就动了起来,太阳的影子慢慢的长了起来。
【原文】冬至到而葭灰飞,立秋至而梧叶落。
【注释】葭灰飞:葭,音加,芦苇。用芦苇灰测量冬至时候,是古代一种测量方法。在用布缦密封的房间内,放好测量用的律管,在律管的两端堵上芦苇灰,等到冬至时刻,阳气就会生长,将灰吹得飞起来。
梧叶落:梧桐一叶落省句,梧桐落叶最早,故以“梧桐一叶落”表示秋天来临。后亦以比喻事物衰落的征兆。
【译文】一到冬至阳气初动,葭灰就会飞了起来;立秋一到梧桐树上的叶子,才会纷纷飘落下来。
【原文】上弦谓月圆其半,系初七、八;下弦谓月缺其半,系廿二、三。
【注释】上弦:农历每月的初七或初八,在地球上看到月亮呈月牙形,其弧在右侧。“﹚”字形,这种月相叫“上弦”,“上弦月”。
下弦:农历每月二十二日或二十三日,太阳跟地球的联线和地球跟月亮的联线成直角时,在地球上看到月亮呈反“﹙”字形,这种月相称下弦,“下弦月”。
【译文】上弦的月形为,好比月亮圆了一半,这是每月的初七和初八日;下弦的月形为,是圆月缺了一半,这是每月的廿二和廿三日。
【原文】月光都尽谓之晦,三十日之名;月光复苏谓之朔,初一日之号;月与日对谓之望,十五日之称。
【注释】晦:农历每月的最后一日。
朔:月相名。旧历每月初一,月球运行到地球和太阳之间,和太阳同时出没,地球上看不到月光的月相。
弦:半圆形的月亮。农历每月初七、初八为“上弦”,廿二、廿三为“下弦”。《释名》:“弦,月半之名也,其形一旁曲,一旁直,若张弓施弦也”。
望:月相名。旧历每月十五日(有时为十六日或十七日),地球运行到太阳与月亮之间,当月亮和太阳的黄经相差一百八十度,太阳从西方落下,月亮正好从东方升起之时,地球上看见的月亮最圆满,这种月相叫望。
【译文】完全没有月亮叫做晦,月光从无到有叫做朔,月亮一半圆一半缺叫做弦,月亮和太阳每到十五日便遥遥相对,彼此都能看得见对方,所以称为望。
【原文】初一为死魄,初二旁死魄,初三哉生明,十六哉生魄。
【注释】魄:月之质为魄,月之光为魂,初一无光,故曰死魂,十六稍亏光,故曰生魂。
【译文】初一的月亮像死灰一样,所以叫做死魄;初二的月亮稍微有一点微光,所以叫做旁死魄;初三的月亮才生出光来,所以叫做哉生明;十六的月亮开始有了残缺,所以叫做哉生魄。
【原文】翌日、诘朝,言皆明日;谷旦、吉旦,悉是良辰。
【注释】翌日、诘朝:都指明日。翌,音义,明也;诘朝,诘:音洁。犹翌。诘日即明日。平旦也。《左传》载:“诘朝相见。”欲旦、吉旦:都指好时辰。谷:善。《诗经》载:“谷旦于差”。
谷旦:良晨;晴朗美好的日子。旧时常用为吉日的代称。
良辰:美好的时光。
另一联略异:翌日诘朝,皆言明日;吉时谷旦,悉是良辰。吉时:吉祥的时辰;好时辰。《史记》“因盛夏吉时定皇子位”。
【译文】翌日、诘朝都是明天的别称;谷旦、吉时都是好时辰吉祥的日子。
【原文】片晌即谓片时,日曛乃云日暮。
【注释】日曛:日色昏黄。指天色已晚,太阳落山。曛:太阳落山的余光。王勃《采莲赋》“悲时暮,愁日曛”。
日暮:傍晚;天色晚。
【译文】片晌是说片刻的时候;日曛是说天将要晚的样子。
【原文】畴昔曩者,俱前日之称;黎明昧爽,皆将曙之时。
【注释】畴昔:往日,从前。
曩者:以往,从前,过去的时光。曩音囊。
昧爽:拂晓;黎明。
曙:天亮;破晓。
【译文】畴昔、曩者都是前日的别称,黎明、昧爽都是天将破晓的时候。
【原文】月有三浣:初旬十日为上浣,中旬十日为中浣,下旬十日为下浣;学足三馀:夜者日之馀,冬者岁之馀,雨者睛之馀。
【注释】三浣:浣音焕。即“三澣”。古代官员每十天发一次俸禄,休息一次,洗衣洗澡,称为一浣。一月共三浣。
三余:汉末的董遇很好学,对人说:“学者应当利用三余,夜者日之余,冬者岁之余,雨者晴之余”。后以“三余”泛指空闲时间。
【译文】一个月的时光分为三浣,初旬十日为上浣,中旬十日称为中浣,下旬十日称为下浣。做好学问要充分利用三余的时间,夜晚是白昼之余,冬季是一年之余,下雨天是晴天之余。
【原文】以术愚人,曰朝三暮四;为学求益,曰日就月将。
【注释】以术愚人:指聪明人善于用手段,愚笨的人不善于辨别事情。后用来比喻常常变卦,反复无常,或者用来比喻花心,想得太多。
朝三暮四:宋国有一个养猴子的人,每天喂给猴子栗子,朝三暮四,猴子很不高兴,养猴人说:朝四暮三。猴子于是很高兴。本谓只变名目,不变实质以欺人。后以喻变化多端或反复无常。
为学求益:源取《老子》“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日就月将:每天有成就,每月有进步。形容积少成多,不断进步。
【译文】诈术可以欺人,譬如狙公饲狙的朝三暮四;为学要求日益进步,须如诗经上说的日就月将。
【原文】焚膏继晷,日夜辛勤;俾昼作夜,晨昏顚倒。
【注释】焚膏继晷:韩愈《进学解》:“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膏,油脂之属,指灯烛。晷,音癸。日光也。后以“焚膏继晷”形容夜以继日地勤奋学习、工作等。
俾昼作夜:把白昼当作夜晚。指不分昼夜地寻欢作乐。俾音笔。
【译文】点起了灯来继续日间尚未完成的工作,形容日夜辛劳。俾昼作夜是说把白天和夜晚的作息弄顚倒了。
【原文】自愧无成,曰虚延岁月;与人偶语,曰少叙寒暄。
【注释】寒暄:寒冷和温暖。指人见面时叙说天气寒暖之类的应酬话。
【译文】一事无成而自觉惭愧,可以说成虚延岁月。与人交谈讲一些客套话,则称为少叙寒暄。
【原文】可憎者,人情冷暖;可厌者,世态炎凉。
【注释】人情冷暖:指在别人失意时就对他冷淡,在别人得意时就对他亲热。
世态炎凉:指趋炎附势的人情世故。
【译文】趋炎附势羡富嫌贫,世态炎凉人情冷暖,这是最可憎的表现。
【原文】周末无寒年,因东周之懦弱;秦亡无燠岁,由嬴氏之凶残。
【注释】寒年:寒冷的年月。
燠岁:暖热的年份。燠:燠音玉,暖;热。
【译文】古人认为气候与政治有关,东周末年政治宽松,周王室太懦弱了,人民感觉不到寒冷的年代。秦始皇太凶残了,人民感觉不到温暖的岁月。
【原文】泰阶星平曰泰平,时序调和曰玉烛。
【注释】泰阶星:星座名,由六颗星组成,古人认为这些星分别代表天子、诸侯、卿大夫和士庶人。泰阶星平正,天下就大治,称为泰平,后来写作太平;泰阶星斜则天下大乱。
玉烛:谓四时之气和畅。形容太平盛世。古人认为烛龙之神主宰四季和白天黑夜,龙街玉烛则时序调和。
【译文】泰阶的星宿平正,象征国泰民安称为泰平。四时平和风调雨顺则称为玉烛。
《盘古诗联学院工作人员》
顾问:中华楹联学会主任倪进祥
诗经学会主任李瑞林
总编:日 月(敬金忠)
讲师:胡愛民 崔艳蕊 刘翠玲
主编:蔡巧灵 柯美柘 李广恒
董德苑 毕见秋 赵偲含
管理兼主审:
杨秀红 汪凤森 郭利战
田 卫 段志军 袁桂杰
野 鹤 张 琳 刘巧英
主审: 袁谷成 天 问 蒋贵龙
凌赣文 李晓华 俞子兰
钱秀英 黄伟琰 徐家齐
张丽辉 张旭祖 李凤梅
郑举纲 吴立红 林春平
于海营
审收:徐成美 臧 岚
编辑制作:一剪梅 日月 溪水
图片:网络
盘古诗联编辑部
2024. 12.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