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锡之连州与夔州
文/郝加献
(一)开启连州的千年文脉
连州地处今天广东省清远市,三面环山,少数民族聚居。这个地方语言不通,交流靠在地上写字,而且会认字的也没有几个。当年韩愈被贬到连州的阳山县,叫苦不迭。
但刘禹锡倒是乐得江山风物间的自在,他在连州四年多的时间里,共写下25篇散文、73首诗歌。
莫徭自生长,名字无符籍。
市易杂鲛人,婚姻通木客。
星居占泉眼,火种开山脊。
夜渡千仞谿,含沙不能射。
《莫徭歌》是刘禹锡对当地少数民族生活的观察与记录。他由衷赞叹连州的山水景色之美,“剡中若问连州事,唯有千山画不如”。
诗人爱上了这片土地,“几度欲归去,回眸情更深”,对连州的山水人文,他充满了深情眷恋。
在连州刺史任上,刘禹锡治贫先治愚,重教兴学,栽培州人,他亲自登台讲学,教化当地百姓。
两年后,一位名叫刘景的年轻人考中进士,这是连州历史上考出的第一个进士,刘禹锡写下《赠刘景擢第》祝贺。
湘中才子是刘郎,望在长沙住桂阳。
昨日鸿都新上第,五陵年少让清光。
刘景之子刘瞻又高中进士,后官至唐朝宰相。此后数百年,连州名人辈出,相继有陈拙、张鸿、黄损、邓洵美、孟宾于等十数位诗人闻名于世。
在唐代,广东共有48名进士,连州就有12名,至北宋时期,广东共有进士127名,连州占了43名,盛誉“连州科第甲通省”。
刘禹锡以贬谪之身,开启了连州的千年文脉。
(二)“道是无晴却有晴”的夔州
古夔州,是中国唯一以“夔”命名的城市。
贞观二十三年,唐太宗因旌表诸葛亮奉昭刘备“托孤寄命,临大节而不可夺”的品质,改名“奉节”沿用至今。
刘禹锡任夔州刺史,曾游刘备蜀主庙,有感于刘备父子的用人差别而写咏史诗《蜀先主庙》。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
得相能开国,生儿不象贤。
凄凉蜀故伎,来舞魏宫前。
刘蜀主惊天动地,充满英雄气概。千秋万代,令人肃然起敬。建立蜀国,与吴魏三分天下;恢复五铢,志在复兴汉室。重用贤相,首创开国大业,可惜儿子不像其父贤明。看着凄凄凉凉蜀国的老妓,在魏宫前起舞令人伤心。刘备重用贤能而立国,其子刘禅做不到而亡国,其教训普遍而深刻 。 拿刘备父子说事,意在针砭唐代当权者。
夔州,诞生了“诗仙”李白的“天下第一快诗”——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诗圣”杜甫写下“天下第一律诗”——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被贬夔州的刘禹锡则留下了“天下第一情诗”。他汲取当地民歌,变成文人的诗体,作《竹枝词》九首。
其二最为著名,广为传诵。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江边的杨柳青翠一片,江水平缓地流动。岸上少女忽然听到舟中青年男子在对她“撩”歌。歌声是那样的熟悉,可为什么他不直接对自己表白呢?哎,这个人呀,真是捉摸不透。好像黄梅季节晴雨不定的天气,东边太阳高挂,西边却下着雨。这是无晴(情)还是有晴(情)? 说是无情吧,却又分明感觉到了情意绵绵。
诗歌里的景象完全来源于诗人与自然接触的生活体验。
巴山楚水,荡涤着刘禹锡那颗被贬遭弃的苦涩心灵,更触发了他的诗兴与诗情。他采集民歌,改造民歌,创作民歌:
今人忽忆潇湘渚,回唱迎神三两声。(其九)
诗人有感于屈原放逐沅湘之间,为老百姓作迎神曲《九歌》而写了《浪淘沙词九首》等组诗。
旖旎的四季,雄壮的高山,怒吼的长江,以及明月杨柳,甚至乡村的田野,被诗人汇收于双眸,跳动于诗行,惊艳千年不衰。
作者简介:郝加献,1962年出生,北京密云人,长期致力于文化散文创作。2022年2月录入百度百科。长篇历史散文《旷世名园圆明园》荣获纪念圆明园罹难150周年大型征文优秀奖。历史文化散文分别荣获鲁迅文学杯、茅盾文学杯全国首届文学书画大赛一等奖。曾出版《我读毛泽东诗词》《玉女之殇》《中国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