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稻花香里闻鱼跃
文/熊华忠
我的家乡虎溪,这片昔日隶属于四川省巴县、如今已融入重庆大学城怀抱的沃土,静静地躺在缙云山脚下,地势平缓而辽阔。一垄垄错落有致的稻田,得益于虎溪河水的恩泽,无论旱涝,皆能丰收在望,因而自古享有“巴县粮仓”之美誉。这份丰饶,是家乡人引以为傲的资本,那些肥沃的稻田,不仅是他们的生计所依,更是心灵的慰藉。
在乡亲们的眼中,春日的稻田宛如明镜,映照出青山绿水的勃勃生机;夏日里,稻田化作翠绿的绸缎,铺展出一派雍容华贵;秋风起时,金黄的稻穗沉甸甸地低垂,犹如大自然最绚烂的油彩,绘就一幅幅丰收的画卷;而冬日空旷的稻田,则如同深邃的潭水,默默积蓄着来年的力量。
稻田养鱼,这一传承已久的习俗,在虎溪更是被演绎得淋漓尽致。谷雨之际,村民们将鲤鱼与鲫鱼苗与嫩绿的秧苗一同播撒于田间,让它们在这片活泛的水域中自由生长,以鲜嫩的水草、蠕动的虫豸、飘落的稻花为食,汲取着大自然的精华,在稻浪的庇护下茁壮成长。为了鱼儿的安全,乡亲们还会在稻田中央开辟一片深水区,作为它们躲避风雨、劳作侵扰的避风港。这些水中的精灵,为静谧的田野增添了几分灵动与生机,构成了一幅幅如诗如画的田园风光。
夏日清晨,踏着轻软的田埂步入稻田,只见翠绿的稻浪中点缀着点点白花,宛如春雪初降。稻叶间挂着的蛛网,在晨露的映衬下闪烁着晶莹的光芒,空气中弥漫着稻花、水藻与泥土交织的清新气息,令人心旷神怡。
突然,一声清脆的鱼跃打破了这份宁静,只见一条鱼儿跃出水面,激起一圈圈涟漪。那一刻,整片稻田仿佛被赋予了生命,绿绸般的稻穗随风摇曳,仿佛在为这突如其来的生机喝彩。我被这突如其来的美景深深吸引,怔怔地站在原地,心中充满了难以言喻的喜悦与幸福。
雨后的稻田更是别有一番风味,宛如一幅幅湿漉漉的蜡染画。雪白的稻花在雨水的洗礼下更显纯洁无瑕,与斑驳的冰纹相映成趣。此时,稻花鱼也变得更加活跃起来,它们在水中欢快地游弋、跳跃,发出阵阵悦耳的噗通声,宛如一曲悠扬的田园交响乐。
在这片小小的俏江南里,稻花鱼与稻田共同编织着生命的乐章。它们时而跃出水面捕食昆虫,时而潜入水底品味稻花的甘甜,时而相互追逐嬉戏于田间地头……这一切的一切都显得那么和谐而美好。聆听这纯净的天籁之音,感受着大自然的恩赐与馈赠,我的心灵也仿佛得到了净化与升华,与这片美丽的田野融为一体。
而最令人惊叹的,莫过于那偶尔上演的“鱼跃龙门”奇观。盛夏时节,暴雨如注,稻田迅速涨水。此时,河中的鲫鱼们,仿佛被某种神秘的力量所召唤,纷纷逆流而上奋力跃向稻田。它们摆动着轻盈的尾巴,在水中蓄势待发,然后腾空而起,划出一道道优美的弧线,最终稳稳地落在稻田之中,溅起层层水花。这一幕幕惊心动魄的跳跃,不仅展现了生命的顽强与不屈,更让人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与魅力。
当夜幕降临田野归于宁静,月光如水般倾泻而下,为这片土地披上了一层银纱。鱼儿们似乎也被这柔和的月光所迷惑,纷纷跃出水面,发出阵阵银光闪闪的噗通声。此情此景,不禁让人想起了“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的诗意画面。
坐在屋后的小丘上,沐浴着皎洁的月色,呼吸着浓郁的稻花香,俯瞰着这一片片充满生机的稻田,耳边传来阵阵鱼儿的噗通声。那声音,或远或近或深或浅,如同天籁之音般悦耳动听。此时此刻,我仿佛置身于一个梦幻般的世界,忘却了尘世的烦恼与喧嚣,只想永远沉浸在这份宁静与美好之中,枕着噗通声入梦,酣醉在稻花香里……
作者简介:
熊华忠,中学高级语文教师,重庆市沙坪坝区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网高级作家。已创作散文500余篇、古诗词近2000首。在《重庆晚报》《金沙文化》等报刊及中国散文网、中国文坛等官方网站及微信公众号发表散文近百篇,编撰书籍数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