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白山下大叶芹
文/王井波
五一假期,身处长白山下的我,无心去各处欣赏美景,我要去“约见”一位让我口中念念不忘,长居山上的老朋友,它在此地久负盛名,却长在深闺人未识,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大叶芹!
当春天的脚步来到了长白山的脚下,这里的一切都变得可爱起来。到处都是生机盎然,到山上去就能与春天的各种元素相遇。山间小溪叮咚,鸟叫虫鸣,正在孵化蝌蚪的林蛙发出了“呱呱”的叫声,偶尔也有野鸡在“咕咕嘎嘎”提醒人们,它正在哺育幼崽。春天的使者可真多呀,它们都在提醒人们,这是一个充满了生发孕育的季节。长白山在这个时候又献出了宝藏,那便是满山遍野的山菜,听专业的人士讲,长白山区可供食用的山野菜有80多种,我今天想説的是大叶芹,它被称为”长白山的第一口鲜“。
清明节过后,各种山野菜开始突破残雪的桎梏开始轮番上阵了,它们都被自然排序,像是候场的演员一一登场亮相,最先感知春天召唤的是婆婆丁、小根菜和荠荠菜三样长在大地里的野菜,它们但与各种山菜相比,实在显得过于普通,只是一种过度性小菜,真正的野菜大餐,等过了谷雨,样数就多了。但最受人们喜爱的野菜之一就是大叫芹。它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归属伞形科,多在针阔混交林,沟谷湿润之地生长,它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膳食纤维和多种矿物质等成份,具有清热解毒,降压降脂,利尿消肿之功效,这些都是官方的推介语言,但真正让人们津津乐道的还是它的美味,大叶芹是长白山人非常喜食的一种山野菜,其嫩茎叶翠绿多汁,清香爽口,直达肺腑,是野菜中的高级珍品。这种美味有一种无形的魔力吸引着人们不惜翻山越岭去寻找,并把它采下来,端上餐桌,只为尝到长白山下野菜的鲜香自然之味。
我穿上便装,挎着柳条筐,脚步轻盈,心情畅快,向着山坡进发,一路春景,目不暇接,各种树的叶子还刚刚萌发,鹅黄鲜嫩,不知名的野花星星点点,随处可见,连绵至远方。“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在阳光斑驳的小树林中,我仔细观察心心念念的大叶芹,是否能够和我相约。爬上山峦,再翻入谷底,沉着小溪向一个山坡打眼望去,在枯黄落叶之上,绿莹莹的大叶芹已经亭亭玉立了。一簇簇,一丛丛,或在树荫下,或在水洼之处,或在石缝中,目之所及,虽零零散散,也心中窃喜。此处落叶重叠,错落有致,尚无人迹。看来,这是一片未被他人打扰之地,我急忙飞奔而去,巴拉开落叶,用手小心翼翼又满怀欣喜地把它们轻轻地拔了出来。大叶芹乐于三五成群,相拥而生,容易上手,一会儿就采上一大把,半上午就采满了一筐,又把随身携带的塑料袋子装满。
在春天采山菜是一个快乐的旅程,是与自然相亲相近的体现。在采菜的过程中也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物境开择,适者生存”,每一个特种的存在都经过了自然的筛选,并且与自然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对当地的气候、土壤,水份,光照等元素的要求相适宜,都是在千百年来的进化中形成的。大叶芹喜腐殖土,且土质松软,肥力充足,透气性良好。阳光充足的山坡上或者是靠近山谷低洼的地方长得粗壮,土质轻薄的地方长势瘦弱。我们了解它们的习性,不要轻意去改变它们,只要尊重它们,善待它们,与之和谐相处,就会各得其所,相得益彰。
很多同一物种的植物都相伴而生,以假乱真,而野生大叶芹也有幌子,看来采菜也要分清敌我。大叶芹的幼苗与罂粟科有毒植物荷青花幼苗的形态特征极为相似,荷青花俗称“大叶芹幌子”,开着黄花,掐断茎叶会流淌出红色的汁液,常常被不熟悉的人们混采,每年春季都有因食用“大叶芹”中毒的百姓,中毒后会出现头晕、恶心、呕吐,腹泄症状,所以采回家的菜在挑选的时候要分外小心。大叶芹的叶子是三出复叶,背面有光泽,散发着清香之暗香,而幌子呢却是羽状复叶,背后有毛无光,汁液有刺鼻的味道,掌握了这些规律就可以迅速辨别真假。
大叶芹的味道比家芹菜鲜香,适合包馅、凉拌,蘸酱,清香之味浓郁,食后唇齿留香,回味悠长。在春天吃了一顿大叶芹陷的饺子,才算品尝了春天的味道。大叶芹用开水稍微一焯,再用刀细细地切碎,可以保留原有的纤维和滋味,加上新鲜的猪肉末,辅以少许盐和葱姜即可,因为高端的食材都不需要华丽的配料,我们要食的是自然之味,而不是调料的喧宾夺主。包成的饺子面皮透着翠盈盈的青绿,水饺煮在滚开的锅里,翻江倒海,热腾腾白胖胖的饺子蒸腾着诱人的味蕾,盛入碗中,迫不及待咬上一口,浓郁的鲜香之味瞬间填满味蕾,且一直弥漫在舌尖之上,唇齿间清香自然之气更为浓郁,品尝春天之味的幸福与满足不言而喻。
田家无闲月,五月人倍忙。春天,又是一个播种的季节,人们在田野里忙于耕耘,采菜属于忙里偷闲,所以种地与采山菜都需要“抢’时机,有点忙不过来,很多人家都是在种地休息的间歇,在男人们抽烟的空当,勤劳的女人便在地边采上几把,回到家包顿饺子吃,否则就相当于没有度过这个春天一样。若遇下雨天,土地泥泞,人们种不了地,但山里不缺少采菜的人,大家都在冒雨“抢”菜,因为春菜好像春花一样,説过季就过季了。
无论哪种东西只要和舌尖与金钱搭上了瓜葛,就能把人贪欲的本性激发出来,很多人都是掠夺式的采挖,所到之处都是山菜的灾难,连根拔起,一扫而光,简直是一场浩劫。其实采菜也有许多讲究,一定要只采其茎叶,不伤其根,来年还会再发,剩余的根茎还可以萌发枝叶,开出白色的小花,秋后结出的果实成熟后,被风吹落,种子又可以繁育后代。只要人们取之有度,才能永续利用,自然是悲闵的,只要人们对它厚道,大地就不吝奉献,道法自然,一向如此。
清明之后,大叶芹就开始从地里钻出来,东张西望,如同”豆蔻稍头二月安初”太小太嫩,采不上手,让人不忍心去伤害它们;等到过了谷雨,就“花开堪折直须折”适逢其时,不容错过;立夏过后,则“莫叹余春渐老,只留岁月悠长”,有了人老珠黄之感。其叶放大散开,其茎拔节增高,渐渐纤维化,不可食用了。随后它开出串串洁白的小花朵,完成着传播后代的重任。人们见之也相对无言,似美人迟暮,相见恨晚,还会勾起久远的味蕾回忆,但再吃就等来年了。
五一小长假,正是采摘大叶芹的最佳时机,初夏就过季了。我呢,不负春光,采撷到了乡野之味,悟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道理,幸甚至哉!春光易逝,不容错失。春天的野菜季就是这么短暂,随着春天的走远也转瞬即逝了,但春天野菜的清香会长久地留在记忆里,并时常盼望着春天能够再来。
作者简介:
王井波,吉林省作协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