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三峡巫峡长,神女晓镜贴花黄。
梦绕千匝宵金帐,月移花沉温柔乡。
自古人生伤别离,夜夜梦别寸断肠。
云游巫山连绵雨,猿鸣三声泪沾裳。
洁白的梨花开了,粉红的桃花开了。桃花、梨花刚谢枝头,河畔、渠沿、村头的槐树上,一串串的洋槐花又泛着嫩白,含苞待放。季节,正催动着花事的张扬。田野里翻腾的麦浪簇拥着金灿灿的油菜花,弥漫着淡淡的芬芳。忙乱的蜜蜂嘤嘤嗡嗡地收集着甜蜜,洋溢着喜悦。一望无际的田野,正是播种的季节和期待收获的季节。
过几天就是傅滢和守望的婚礼了。婚礼承载着傅滢和守望对新生活的憧憬,对革命理想的坚守,红星大队正为这场婚礼紧张而热烈地筹备着,每个人的心中都满溢着期待。尽管离婚期还有几天,知青点早已洋溢在了喜庆之中。连整个红星大队都沉浸在一种别样的喜庆氛围里。
傅滢作为新娘,内心满是对未来的期待与紧张。她时常坐在简陋却整洁的宿舍里,对着那面镜子,仔细地整理着自己的妆容。尽管物资匮乏,但她还是努力地将自己最好的状态展现出来。一条崭新的红头绳,是她亲手编织的,饱含着对婚礼这天的珍视。那红头绳在她的发间缠绕,将她的长发束起,显得格外利落精神。她轻轻抚摸着脸颊,心中想着即将成为自己丈夫的张守望,脸上不自觉地泛起红晕。她时不时起身,在狭小的宿舍里踱步,想象着婚礼上的场景,想象着自己在众人注视下与守望携手走过那充满希望的红毯。
而新郎张守望,这几天都在忙碌地筹备着婚礼的各项事宜。他穿梭于知青点和大队部之间,协调着婚礼的各项安排。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坚定与喜悦,作为大队副书记,他深知这场婚礼对自己的重要意义。他仔细检查着每一处布置,确保婚礼的圆满举行。在路过知青们布置的婚房时,他停下脚步,看着被大家精心装饰的房间,那窗户上的红色剪纸,寓意着新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虽然并不奢华,却充满了温暖。他轻轻摸了摸自己崭新的中山装,整理了一下衣领,内心满是对未来与傅滢共同生活的向往。
自傅滢调任天门镇公社妇联主任、知青办主任后,红星大队的班子也随即做了调整。张守望、邢彬分别担任了大队副书记和革委会副主任。郝红担任了知青点队长兼大队妇女主任,张守望仍分管知青点的工作。
由于工作的变动,傅滢在红星大队、知青点待得时间少了,和知青们、守望不像之前那样朝夕相处了。虽然在红星大队的知青点有她的办公室和宿舍,由于工作的原因,常常早出晚归。有时见了守望只能歉然地笑笑,便擦间而过。
这天,正值谷雨。谷雨,像一位温婉多情的使者,携着春的馈赠,悄然降临。
清晨,薄雾如轻纱般笼罩着大地,给世间万物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远处的乡村,似隐似现,仿佛是水墨画家笔下的淡雅勾勒。大地上的树木,在雾气的轻抚下,愈发显得郁郁葱葱,每一片叶子都像是被精心擦拭过,绿得发亮,仿佛要滴下来一般。
这天,难得是一个清闲的日子,许久没在一起的守望、傅滢漫步在乡间小道,脚踏那被春潮滋润得散发着淡淡芬芳的松软的泥土,畅想和交流着末来的婚礼。
“春天真好!充满了希望,你咋叫守望呢?叫希望多好!”傅滢随说着顺手在路边采下几朵野花凑到鼻下嗅着。守望笑笑说,“希望是还没有拥有,守望是说明已经拥有了!”听了守望的话,傅滢想解释说,守望不算真正的拥有,只是守着、望着。话到嘴边,感觉这种时候说这话太不吉利,就顺口说了句,“年轻真好,!”
路旁的野花、野草,经过春的洗礼,焕发出勃勃生机。嫩绿的小草从土里探出脑袋,它们挨挨挤挤,像是一片绿色的海洋。五颜六色的野花星星点点地散布在草丛中,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它们仰着小巧的脸庞,好奇地张望着这个世界,仿佛在向傅滢展示着自己的娇艳与美丽。
晴朗的天空忽然下起细密如牛毛、如花针的雨丝,轻轻地洒落下来,打在脸上,凉丝丝的,柔柔的,仿佛是母亲温柔的抚摸。感受着细雨的抚摸,傅滢往守望身上靠靠说,“守望,我想妈妈了。”随说着随流下泪来。守望一边赶紧用手绢给傅滢擦泪,一边歉疚地说,“结婚后再就去北京,看望爸妈,看看升国旗,可好?”傅滢听了守望的话,莞尔一笑,两人紧紧地拥在了一起。
麦苗贪婪地吮吸着甘霖,在细雨中欢快地生长着。田埂上的油菜花,已经绽放出金黄的花朵,在雨中摇曳生姿,微风拂过,泛起层层波浪,那浓郁的花香在空气中弥漫开来,让人陶醉其中。
河边的垂柳,早已吐出了嫩绿的长叶,细长的柳枝在微风和细雨中轻轻摇曳,仿佛是一位位婀娜多姿的少女在翩翩起舞。柳丝上挂满了晶莹的水珠,宛如一串串水晶项链,随着柳枝的摆动而闪烁着迷人的光泽。河面上,雨滴落下,泛起一圈圈细小的涟漪,它们相互交织,形成了一幅美丽而动人的画卷。几只燕子在雨中低空飞翔,它们穿梭于柳丝之间,叽叽喳喳地叫着,仿佛在诉说着谷雨时节的喜悦与生机。
雨,不仅滋润了大地,也湿润了心田。“守望!就这样久久地抱着我好不好!拥抱中傅滢喃喃地说。守望听了傳滢的耳语,两个人深情地吻在了一起,尽情地享受着这雨中的甜蜜和欢乐。
傍晚时分,雨过天晴,夕阳的余晖洒在大地上,给万物披上了一层金色的纱衣。天空中出现了一道绚丽的彩虹,它横跨在天地之间,像是一座七彩的桥梁,连接着人间与仙境。傅滢仰望着彩虹,兴奋地说,“这是牛郎织女的鹊桥,无论是人间天上,都阻挡不了真挚的爱!守望,看到了吗?这谷雨的景色,是大自然赐予我们的一份珍贵礼物。它充满了生机与希望,让我们感受到了生命的力量和大自然的神奇。”
在这谷雨时节,守望、傅滢沉醉在这如诗如画的美景中,感受着春的馈赠,准备迎接未来的美好。
回到宿舍的傅滢洗漱完毕,将湿漉漉头发挽起,略擦粉黛,显得更加鲜嫩俊美。守望望着傅滢房间透出的柔和的灯光,忍不住冲动,慢慢向门口走去。当来到窗前,他站住了。离婚礼就几天了,他要将一切的憧憬和完美都留给那神圣的新婚之夜。理智在告诫,不可造次。想到这里,他急忙一转身又悄悄离开了。虽然动作轻微,还是被傅滢听到了动静,她敞开门,望着守望的背影羞涩地笑了,她知道他在想什么。一勾弯月升上了天空,这应该是一个浪漫的夜晚,可惜今晚,只有春风虚度……
风摇树影月朦胧
鸳鸯戏水荡漾碧波中
蝴蝶纷纷扑香身影娆
回眸一笑醉春风
清风嬉笑柔情梦
月淡情长相思意浓浓
没有你的寂夜人惆怅
伊人不知春夏秋冬
纤纤玉手弦上飞
声声情柔心陶醉
梦中轻轻寄语诉心扉
翩翩起舞入画美
遥望远方想念你
双颊桃红显妩媚
月下含娇倩影柔似水
西窗剪烛盼君回
……
知青们也都纷纷行动起来,齐心协力为这场婚礼贡献自己的力量。有的去古盘河畔采摘盛开的槐花,准备用来装饰婚房和婚礼现场,让那淡淡的花香弥漫在整个喜庆的氛围中;有的则负责打扫知青点的大院,确保每一个角落都干净整洁,展现出知青们良好的精神风貌。整个知青点充满了欢声笑语,大家一边忙碌,一边憧憬着婚礼上那热闹的场景。
公社也非常重视这场在特殊时期具有特殊意义的婚礼。公社书记高远方亲自过问筹备情况,安排专人负责音响设备的调试,确保婚礼上的音乐和讲话能够清晰地传达给每一个人。还特意叮嘱公社宣传队反复排练,只为在婚礼当天能够演奏出最响亮、最激昂的乐曲,为新人送上最诚挚的祝福。
张义,作为这场婚礼的重要组织者之一,这两天忙得不可开交。他跑前跑后,协调着各方资源。今天一大早,他便去县城采购婚礼所需的物品。在县城的供销社里,他精心挑选着每一件物品,虽然预算有限,但他还是想尽办法为新人准备得尽可能周全。回村的路上,他和汪元理扛着采购来的物品,步伐坚定而有力,心中满是对这场婚礼的期待,他希望这场婚礼能够成为知青们艰苦生活中的一抹亮色,激励着大家继续奋斗。
到了傍晚,筹备工作基本就绪。傅滢和知青们一起将精心准备的糖果和瓜子装进盘子里,整齐地摆放在院子里的大桌子上。张守望则带着几个知青在院子里挂起了红灯笼,那鲜艳的红色在夜色中格外醒目,仿佛在宣告着这场革命的婚礼即将盛大开启。大家虽然疲惫,但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共同期待着明天的到来,期待着见证这对新人步入婚姻的殿堂,开启他们新的生活篇章。
明天就是“五一”了!
古盘河堤岸的垂柳在春风的吹拂下,悄悄梳理着青丝,倒映在清澈的水中,如同以身相许,要嫁给古盘河的新娘,伸展着婀娜的身姿。这是1973年的“五一”节,红星大队知青点张灯结彩,锣鼓喧天,唢呐声声,迎娶新娘的彩车正穿过如画的田野,在孩子们的追逐下,在“哒哒哒……”轻快的马蹄声中,穿过古盘河的木桥,向红星大队知青点缓缓驶来。
一串串包着红纸的鞭炮“噼里啪啦”响起,新娘傅滢在伴娘搀扶下缓缓走下车来。看,今天的傅滢,娇羞中带着妩媚,流光生辉的眉眼里、忽闪忽闪的睫毛下,掩饰不住幸福的笑容。守望站在婚车前,乍见梳妆得如此惊艳的傅滢,再也挪不开热切的眼神儿,在婚礼中傻哈哈地任人摆布。一对新人在人群的簇拥下好不容易到了“天地”前,“天地”上方端端正正悬挂着毛主席画像。在公社书记高远方的主持下,守望和傅滢向主席画像三鞠躬,象征着拜了“天地”。一向沉稳的县革委会主任乔川发表了热情洋溢的祝词:“同志们,乡亲们,知青同志们,各位朋友,各位来宾:我代表清水县对大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掌声响起)对守望同志和傅滢同志喜结连理表示热烈的祝贺!(掌声又起)在此,我衷心地祝福守望、傅滢同志百年好合,永结同心,携手奋进,在革命的征程中再立新功!(掌声又起)最后,再向新人表达一个心愿,我相信这也是大家共同的心愿,希望守望和傅滢共同努力,尽早为清水县培养革命接班人!”听到这里,人们更是掌声雷动。本已娇羞的傅滢脸上羞得如红霞一般,守望也手足无措地望着傅滢憨笑。漫天的礼花从知青们的手中撒了开来,欢快的锣鼓声,喜庆的唢呐声,人们的歌声,响成了一片。大红的绣球,飘扬的红旗,飞扬的彩绸,映红了半边天。红星大队在欢快中沸腾。要说婚礼上最忙的就数张义了,他忙得自己都不知忙啥了。县里贺喜的喊,公社祝贺的叫,大队呈办婚礼的班子还不停地来请示,知青们还非要给他涂个大花脸。忙得张义是脚不沾地,不亦乐乎。
三座青砖大窑冒着浓浓的青烟和热气,簇拥着向天空弥漫。仿佛也在庆贺着一对新人喜结连理。窑洞里,两个窑师傅一边吃着喜糖一边说笑着,将炉膛烧得火红火红的。张义来发喜糖的时候仍忘不了多叮嘱了几句,“今晚你们辛苦了,别广顾高兴,看好窑,注意安全!”
兴高采烈地人们说着、笑着、吵着、闹着,只有分发着喜糖,穿梭在人群中的郝红似乎有点落寞。
热闹的婚礼终于落下了帷幕,被摆弄傻了的傅滢和守望终于有机会单独相对了。虽然此前两人天天见面,可到了结婚这天,仿佛时光也放慢了脚步。待曲终人散,夜深人静,两人深情地对望时,仿佛时间已过了半个世纪。新房就安排在红星大队部东边的两间青砖瓦房里。房内布置虽然简单,却能尽显出新房的气息。窗户上的红色剪纸,桌子上窜着火苗的红蜡烛,房顶上垂下的剪花,床上的红色被褥,绣着鸳鸯戏水的双枕,把克制许久的两人一下子缠裹进了密不透风的幸福中。沉醉在幸福中的傅滢和守望不知相拥了多久,激动地都忘了应该进行下一个节目。
花径不曾缘客扫,篷门今始为君开。
傅滢在灯光下,慢慢退去自己的衣服,露出针织的内衣来。虽然恋爱这么久,守望第一次真切地看到傅滢如此肌理细腻、冰雕玉成的肌肤,心灵震颤了。他的手慢慢地摸向了傅滢胸前的突起,顿感满手的温润柔软,他顺势将手探进了内衣,准备一睹春光时,突然一声沉雷把二人从温柔乡里拉了回来。守望说:“天刚刚放晴,咋会有响雷?”傅滢说:“不会要下雨了吧?”话音刚落,一阵急速的雨点声已把窗户敲得山响。傅滢听着急促的雨点声,急切地对守望说:“窑上还点着火呢,千万不能漏水。你快去吹集合号……”热闹一天的人们早已进入了梦乡,集合号的声音并没有把人们及时唤醒,还没脱掉婚礼服的傅滢和守望急急忙忙奔向了大窑。傅滢和守望冒着大雨检查完三口砖窑,并没有发现异样。当守望回身去取苫布的当口,只听傅滢大声喊道:“守望,我怎么听到北窑有漏水的声音呀?”待两人一前一后奔上北窑时,发现窑顶已经裂开,哗哗的雨水正顺裂缝向窑内急灌。傅滢急喊:“快让窑口里看火的师傅出来,危险!”随喊随和守望奔进了窑口。守望和傅滢刚把烧窑师傅推出窑口,窑口门上的砖块已经纷纷下落。当守望伸手拉傅滢外奔时,一切已经来不及了,窑口向下猛然塌陷了下来。危机时刻,傅滢奋力一推,把守望推出了窑口。此时,只听一声巨响,窑洞轰然坍塌,傅滢霎时被埋进了窑口里。窑口滚出的气浪把守望推出去了好远。待回转身来,傅滢已没了踪影。“傅滢……!”
一声撕心裂肺的呼唤,划破了长空,刺穿了黑夜。雨地里,砖窑下,守望用双手不停地扒呀,扒呀。“傅滢,你在哪里?傅滢,你藏哪里了?老天爷啊……”当人们赶到时,守望双手已经血肉模糊……当守望从昏迷中醒来的时候,第一眼看到的是傅滢早已冰冷的身体。守望不哭,他用双手不停地摸索着傅滢僵冷的脸庞,梳理着她蓬乱的秀发。他幽咽地沙哑着断断续续地念叨着:“要是……啥里时候。要是……不下雨的时候。要是……”张义哭了,哭得天昏地暗、山河动容:“傅滢,你害我呀!你让我和你爸妈咋交代呀!老天爷呀,你让我张义咋交代呀!”他边哭边捶打着自己:“张义呀,张义!你混蛋呀,你混蛋呀!”……傅滢就这样走了,一个始终面带微笑,满面春风的傅滢就这样走了,一个还没有初尝人生滋味的傅滢就这样走了,这由她的尸体可以做证。正当花季的傅滢,就这么轻易地固定成了一堆孤零零的坟丘,抽象成一方刻着“傅滢烈士之墓”的坚硬而又冰冷的石碑。
大喜大悲的守望经受不住这剧烈的反差,他天天痴痴傻傻地守在墓前,嘴里不停地念叨:“啥里时候……”。每到下雨天,他就会吹起呜呜咽咽的军号。让知青们心碎,让张义愧疚,让红星大队黯然。
长歌当哭,也必定是在痛定之后的。守望也许正是长号当哭吧……
天河荒草,无人能扫,难见归路鹊桥。牛郎迷惘空心焦,待寻找、星星已老。
久思合好,心痴渺渺,经年寄情飞鸟。织女急赴去岁约,见霄汉、鹊已回巢。
古盘河的水依然流淌,红星知青点的知青们在守望断断续续的军号声中,一个个都陆续返城了。到了一九七八年春天,正是梨花盛开的季节。知青点的最后一个人,郝红也要离开了。
离开前,郝红独自一人,带着一束洁白的梨花,来到了傅滢的墓前。
郝红两眼噙泪,把一束洁白的梨花轻轻的放在墓前,颤声的对着杂草中的坟丘说,“傅滢,我也要走了,也许我这是最后一次来看你。你还记得不,刚来红星大队插队的时候,我们是多么朝气,知青点是多么的热闹。虽然也有劳累,但人们却快乐着。可到今天,人们都陆续的走了。最后一个的我,也要走了。从我们插队到今天,转眼十年过去了,你离开这个世界也有五个年头了。傅滢,咱们建设和奋斗的知青点,就要人去楼空了”。说到这里的郝红声音已哽咽。用手绢擦拭了一下涌出的泪水,强忍悲泣的又说,“人们都走了,傅滢呀,你却永久的留在了这里。不管别人怎么看我们,但我们毕竟在这片热土上奋斗过,我不后悔。这次走了,也许今生再没有机会来看你了,就让同样孤独的守望,就让你的傻猴陪着你吧”。郝红说到这里,擦干脸上的泪水,向后退了一步,向着坟墓深深的躹了一躬,强自一笑说,“傅滢呀,今天我也小资一把,把苏东坡的词《江城子》送给你,也送给守望,还有我们的知青点”。郝红声音渐起,
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
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
声音随着郝红的脚步已渐行渐远……
郝红同样孤单的身影离开了,离开了奋斗近十年的这块土地。给郝红送行的只有守望那凄婉的军号声。
自此,热闹的知青点在空旷中逐渐荒芜。也许,空旷的知青点也正用她的荒芜书写着那段应该铭记的历史。
傅滢的坟墓就在知青点南边的那棵大青杨树下,起初上级还把她追认为烈士。后来,不知什么原因,把傅滢烈士的称号取消了,刻着“傅滢烈士之墓”的墓碑也砸倒了。据说傅滢是左倾路线的牺牲品,是文化革命的“三种人”。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自傅滢牺牲,守望就这样痴痴的守着。郝红虽几次吐露心曲,张义也从中劝解,无奈,守望却已心死。到了公元一九七八年,知青全面返城时,难舍那份牵挂的郝红就那样怅然离去。
傅滢的牺牲,是张义心里永远过不去的坎。如果结婚那天,大队对窑厂的安保做好安排,傅滢肯定不会牺牲。因自己的工作疏忽,让傅滢丢掉了年轻的生命,也毁了守望的一生。张义一直就这么想,一直认为是因为自己的过失害死了傅滢。
到了张义因拒绝在红星大队推行承包责任制,一时意气用事愤然辞职时,一个未了心愿,就是应该对活着的守望,牺牲的傅滢要有个交待。
陪同张义辞行的红星大队的原班人马趁着中秋节的月光踏上古盘河的木桥,结伴而至的月亮此时忽然罩上了一层薄云。心情沉重的张义在木桥上停住了脚步。满脸惆怅的望望朦胧中的红星大队,看看仍旧流淌的古盘河水,又摸摸熟悉的桥栏,叹口气对人们说,“时间过的真快呀,傅滢都牺牲八年了,咱们还是先去给傅滢上坟吧。”
刚过了木桥,绕过堤岸,朦胧的月色中,仿佛一队知青带着稚气的面孔向河边迎来,懵懂的张义忙眨了眨眼,忽又见傅滢面带微笑,满面春风的走了过来。张义心中暗惊,忙定了定心神对人们说,“傅滢在等着我们呢”,随说随加快了脚步。人们见状,心一下子都沉了下来。
沉重的脚步声,惊飞了夜鸟。荒芜的墓地,潜藏着唧唧的虫鸣。森森的青杨,沙沙的叶响,弥托着墓地的肃穆。墓前写着“爱妻傅滢之墓”白色木牌替代了曾经的“傅滢烈士之墓”的石碑。刻有“傅滢烈士之墓”的石碑歪斜着倒伏在杂草中。
张义走向前来,拔开杂草,用手擦拭着残缺的烈士墓碑,望着月光下孤零零的坟丘幽幽的说,“傅滢呀,我们来看你了,还是咱红星大队的老班子,现在咱这个班子成员又全了,你看到了吧。傅滢呀,我告诉你,无论是谁剥夺了你烈士的称号,在红星大队社员们的心里是剥夺不了,我知道你不在乎这个称号,你舍身救人的时候,那有闲心在乎这个虚名呀。你不在乎,可我在乎呀。我能不在乎吗,人都牺牲了,连块墓碑都不能立。我告诉你,你的墓碑在人们的心里立着呢,地上的这块石碑终有一天会给你立起来的,还要堂堂正正的立起来。红星大队的人们永远都会记着你,记着你们知青们的”。说到这里,张义跪下了,班子成员也都跪下了,跪下的张义接着说,“现在我们红星大队的全体班子成员都给你跪下了,这可不是封建迷信,这是对你的最崇高的敬意,你也不用不好意思接受,跪下是应该的,也给你带来了纸钱,一并烧给你,望你能够笑纳”。
红星大队的全体班子成员齐刷刷的跪下了,人们把第一杯酒洒在了傅滢的墓前。一摞烧纸点燃了,纸火瞬时照红了墓地。红星大队班子成员那一张张沉痛的面孔在火光下也分明了起来。
泛着红光的纸灰仿佛有了灵感,向着树冠,向着天际飞扬而去。忽然,墓后一阵旋风骤起,卷着纸灰,跳跃着,欢腾着飞向了后院。
端坐后院的守望,正仰脸望着时隐时现的月亮。忽一阵风吹来,几片纸灰落到了脸上。守望不由的一怔,自语道,“啥里时候,傅滢,是不是这中秋夜怕我孤单,过来陪我,正想给你去送月饼呢”。自言自语的守望忽听身后有了脚步声,下意识的回头一望。
只见,张义一行走了过来。
“守望呀,人生的路还长着呢,你为傅滢已经守了八年了。傅滢若在天有灵,她也希望你好好的活着。还有,郝红来信说,还等着你呢,郝红也是个痴心人,你也该回心了”。听到这里的守望没有任何反应,仍痴痴的望着月亮。汪元理接茬对守望说,“你知道不,这红星大队就要分家了,这窑厂也要分了,今晚我们是来向傅滢道别的,你回庄上去住吧,这知青点早就空了,这红星大队早晚也就要空了,这么大个洼,没个人烟,你自己在这咋住呀,收拾收拾,咱们走吧”。张义眼里含着泪花对张守望劝道,“兄弟,走吧,你这样,傅滢在天之灵也不放心呀”。
守望仍无语。
也许,这时候,任何语言也表达不出守望内心的情感,守望拿起了军号。
月亮的清辉,透过云层撒在了广袤大地上,也撒在了红星大队的窑厂上,还有傅滢的坟丘上。今夜虽无雨,但守望的军号声却骤然响起。
军号声中,张义一行离开的脚步有些踉跄。
到了分田单干后,如同早已关闭的知青点,窑厂也关闭了,红星大队也关闭了,曾经热闹的热土也愈加神秘和荒凉。形同木人的守望也更加木讷,绰号里的傻猴也变成了真正的傻猴,曾经的红星大队,只有荒草和杂树仍在那里风长。
傅滢的牺牲、守望的坚守、知青们的离去,这一幕幕如同岁月的剪影,镶嵌在那个特殊的时代画卷之中,引发了人们对历史与人性的深深思考。
那是一个风云变幻、充满理想与激情却又饱经磨难的年代。知识青年响应号召,投身广阔天地,他们带着对未来的憧憬,对改变乡村面貌的热情,在这土地上挥洒汗水。傅滢,便是其中一员,她以饱满的热情投身于知青的工作中,担任妇联主任、知青办主任,用自己的力量为集体贡献着。然而,历史的车轮并非一帆风顺,让许多像傅滢这样的青年遭遇了命运的坎坷。傅滢的牺牲并非偶然,它是那个时代复杂局势下个人命运与集体使命交织的一个缩影。那被推翻的“烈士称号”,是历史的混乱与无常在个体身上的深刻体现,它让人们的目光穿透岁月的迷雾,看到历史进程中那些曲折与反复,以及时代洪流对个人命运的无情裹挟。
守望对傅滢的爱情,纯粹而深沉。在傅滢牺牲后,他痴痴傻傻地守在墓前,军号声声,诉说着无尽的思念。这份坚守,是人性中深情与执着的体现,是爱情在苦难中的升华。它让人们看到了人性中美好的一面,即便历经沧桑,那份深藏心底的情感依然坚如磐石。张义,因工作疏忽导致傅滢牺牲,从此内心背负着沉重的愧疚。他拒绝推行承包责任制后愤然辞职,带着红星大队的原班人马去给傅滢上坟,试图为自己的过错寻求解脱。他的行为展现了人性中的自责与担当,尽管未能挽回傅滢的生命,但他在余生都在努力为自己的过错赎罪。还有郝红,她重情重义,在离开前不忘来祭奠傅滢,那深情的倾诉和朗诵,是她对往昔岁月的留念,对傅滢的敬重,体现出人性中的善良与感恩。然而,也不能忽视人性在特殊时代背景下的挣扎与无奈。郝红等人虽心怀热忱,最终也未能逃脱离去的命运,这是个人理想在时代浪潮下的妥协,反映出人性在现实面前的脆弱与渺小。
历史是一面镜子,它映照出人性的光辉与阴暗。在傅滢身上,让人们看到了在历史的洪流中,人性的顽强与坚韧,那些在苦难中坚守与梦想。傅莹如同黑暗中的明灯,照亮了那个特殊的时代。同时,历史也让我们反思,当时代的巨轮前行时,我们是否应该更加关注个体的命运,是否应该减少那些不必要的伤痛与牺牲。对于人性的复杂,我们应秉持理解和包容的态度,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坚守内心的善良与正义。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不会因个人的意志而停留。但那些在历史中留下深刻印记的人物和事件,却时刻提醒着我们,人性在历史的长河中有着不可忽视的力量。我们应从历史中汲取教训,让人性中的美好得以传承,让悲剧不再重演。在岁月的流转中,让我们铭记那些为理想奋斗、为爱情坚守的人们,让他们的精神永远熠熠生辉。
步履庄严
让所有的豪迈、狂想、渴求
汇成热血奔流的长河
踏出一条原本没有路的路
人们终于读懂夕阳留下的长长的遗嘱
便在这悲沧的荒原上驻足
原野震荡
处女地挺起了狂热与激昂
野鹰盘旋
荒草间勾勒着月缺月圆
星星点点
追述着一个无怨无悔的梦
一座残存破败的砖窑
还在倔强的证明过去岁月的 火红
杂草中的瓦砾残垣
凝集着多少人青春的冲动
没有丰碑
只有流淌的大河
追沙逐日的年月
终究固执成一种坦荡的壮烈
急切热望崛起的绿色
却轻易固定成苍凉的坟丘
书写着一代人未酬的执着
任岁月将尸骨雕塑成化石
命运注定的荒原之子
不想再跳出这多梦的蛮荒
只要有后继者沿着这赤足踏出的路
把蛮荒掩盖的寂寞征服
看那北行的大雁
是否又是一次壮烈的远征
让未了的梦就在这地下生长
在蛮荒中挺起不朽的胸膛
————以此献给一代上山下乡的知青和那个火红的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