绽放的九月菊
文/尚余恒
第三章
生存环境只不过是对我们产生一种间接影响,每一个人的心灵并不全合乎他周围的环境,各人都活在自己的心灵世界里。至于所处的世界如何,主要在我们以什么方式来看待。
——【德】叔本华
北京西客站,灯火辉煌,人如潮涌,车如流水,候车室人满为患。好多农民工扛着行李包,焦急地等候在那里。
只见一位五十岁左右的汉子,扛着大而笨的行李卷,后面跟约十四五岁左右的一小姑娘,小姑娘双眼大大的但又显得怯怯的,脸上稚气未脱,向后扎起的发辫上闪着晶莹的汗珠,身背大大的行李卷,双手紧抓一帆布提包,怯怯而又小心地紧随父亲之后,在人群中被挤来挤去,显得有点站立不稳的样子。
玉珍看着有点心酸,心想,生活真残酷啊!这些小姑娘本应在学校无忧无虑的学习,在朗朗的读书声中,渡过自己美好的童年和青年,可现在生活所迫,有学不能上,要背负沉重的包袱,跟着大人离乡背井,远行他乡,去挣那可怜的血汗钱。那稚嫩的小手每天能摘几斤棉花啊?嫩嫩的肩能承什么重负?那小小的心灵怎能承受生活的压力?唉!说不定小姑娘的妈妈,也像我一样病卧在床,等待医治,父女只好远走天涯,为亲人去挣治病的钱。唉!真是:春花秋月夏杜鹃,冬雪寂寂溢清寒。
玉珍想到此。思路又转到自己女儿身上。我姑娘跟这小姑娘比,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狱。我姑娘已22岁,在文化古都西安快快乐乐读大学,感受着千年积淀的文化,要不是我这倒霉的病,大学毕业,再考上个研究生,那前程多光明啊!生活多灿烂呀!看看这小姑娘,我们婷婷还是幸福的。生活啊!你真是个无底的黑洞,天下穷人何时才能走到你的尽头?请给我们一个回答吧。
广播中传来K44次列车准备检票的声音,人们唿地拥挤了起来,瞬间形成一条蠕动的人流,那父亲和小姑娘转眼便被人群淹没了。玉珍眯起双眼再也没有看到,但她失控地喊出了一声——姑娘——姑娘——我的婷婷。
玉珍在陈刚和小侄子的搀扶下上了车,但他们的票两张是上铺,一张中铺,玉珍如何爬上中铺?正在左右为难时,只见一位解放军战士,背着整齐划一的背包,踏着铿锵有力的步伐,来到和玉珍同一号位的下铺,放好行李,取出一本美国作家戴尔·卡耐基著的《人性的弱点》聚精会神地看起来。
陈刚轻轻走过去,微微一笑,试探性地说:解放军同志,您到哪里去?说完又微笑了一下。
小战士抬起头很客气地说:我回部队去,我们的营地在青海格尔木。
陈刚接着说:青海是我们的邻居,我们家乡在甘肃。从兰州坐车,也就几个小时就到西宁了。
小战士放下书抬起头很有兴致地说:你们兰州我去过。战友们都说兰州有“三好”,兰州牛肉面好吃,兰州《读者》好读,兰州姑娘好看。哗!小战士把大家都逗笑了。
陈刚说:对,这是兰州的名片。
小战士转问:大叔,你到北京干什么?陈刚一指坐在窗户边椅子上的玉珍说:陪妻子去看病,病查清了,现在就回去。
小战士抬眼看了一眼玉珍说:看来阿姨的病很严重吧?看脸色多不好呀,黄黄的没有半点血色。
陈刚说:就是,很严重,我现在有件事想和你商量一下,你能否给个方便?
小战士问:什么事?
陈刚便说:我们托人买的车票是中铺,病人无法上去,能否跟你的下铺换一下?
小战士立即说:行行行,没问题没问题。说完站起把自己的小背包往中铺一扔,又说:阿姨快来躺下吧,坐下是很累的。说完,嗖,自己跳上了中铺。
玉珍说了声谢谢,便走过来躺在了下铺上,陈刚给玉珍盖好被子,又将来时带的黄军大衣给压在上面,才喘了一口气。心想世上还是好人多,看,这次来京前后碰到了多少好心人啊!小侄子也爬到上铺睡下了。
陈刚坐在椅子上思想磨盘似的又进行了急转。玉珍的病看来只能做肾移植了,只有移植手术才能从根本上挽救她的生命。结婚二十几年,含辛茹苦,既认真工作又操持家务,既精心抚养孩子又细致无微照顾丈夫,她的这一生很不容易,现在只能依靠我这丈夫了。听说做肾移植首先要配型,然后医院根据你的配型去寻找合适的肾源,否则排异性很大,既使换了肾,不到几小时就发生排异,活肾又变成死肾,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所以移植前配型很重要,但通常肾源难觅。活体肾除有血缘的亲人外,其他人法律是禁止出售人体器官的。大部分都是尸体肾。这就要等机会,有可能一、二个月,有可能二三年都寻不到合适的肾源。这就有个机会和时间的问题。
陈刚又想,干脆火车路过兰州时我们下车,去兰医二院先把型配了,回家后去市医院做透析。
听市医院大夫讲,兰医二院泌尿科有位年轻的岳博士,早年毕业于华西医科大学,后留学英国专攻肾移植,回国后在实践中医术提高很快,他做的肾移植没一例死亡的,且现已有活到五年以上的病人,一句话,成活率很高。此人德医双馨,口碑很好,不收红包,不赴外请吃,不看人行医,凡来到我门下的都是我的病人,尽我一个大夫应尽的职责。他常对同事们说,人在世上不外乎两点,心与术。也就是德与才。要么德才兼备。要么心术不正。一个预备成为医生的人,首先要有一颗仁心。然后才去训练他的仁术。好多外地大医院都出高薪想把他挖走,他均不动心。因他的家乡就在甘肃,他要为家乡尽力。
有人请岳博士吃饭,请不动,托院长出面请,他也不给面子,并斩钉截铁地说:院长,工作上我听你的,其他均不执行。
院长也不敢惹他,因他是二院的摇钱树,也是二院的财神爷。从全国各地来的病人,十有八九都是慕岳博士之名而来的。因岳博士现在二院的名气越来越大,院长怎能惹他烦呢?陈刚的决心已定,到兰州下车。
想到此,他想去车接头处抽支烟,陈刚以前不抽烟,自玉珍得病后有时着急,就开始抽烟。他走过去左手扶住卫生间门边,车晃动得人站立不稳,他一边抽烟一边想到兰州如何安排住宿和看病。
只听厕所门“叭”的一声重响,陈刚便感到他的左手大拇指似乎被刀砍了下来,顿时疼得钻心,他大喊一声“妈哟”!随着他的喊声,关门的旅客将门急急拉开,列车员听到喊声,从休息室急忙跳了出来,附近的旅客也都好奇地围了上来。转眼,陈刚的大拇指发青发紫肿成一个小萝卜似的,指甲缝已渗出潆潆的鲜血来。陈刚疼得右手托住左手,在原地打转转,额头上的虚汗刷刷流了下来。
列车员急得皱紧眉说:这咋办?这可咋办?十指连心疼,这可是疼得很,我刚工作时也被夹过。
疼了一阵,陈刚感到手指木木的肿胀,仿佛不怎么疼了。擦去血,整个指甲已充血发青。
玉珍急急撕开手绢给陈刚包上,心酸而伤心地便又流下了泪水。她边哭边说:都是为了我,要不咋能手指伤成这样,我这废人,我真不该活在这个世上。老陈,我对不起你,我对不起你。说完双手抱住陈刚的左大拇指伤心无比地放声大哭起来。
陈刚强忍住疼说:没关系,现在不怎么疼了。我们大难不死,必有后福。说完便强忍着哈哈地笑了。
其他旅客都劝玉珍别哭了,丈夫陪你千里迢迢看病多不容易,真是好样的。你应为他骄傲。
小侄子吓得从上铺下来,看看叔叔,再看看婶婶,仿佛这都是他的罪过。一会在陈刚边站一站,一会再到玉珍床边坐一坐,忐忑不安的一个晚上没敢再睡觉。
陈刚一个晚上右手抱住左大拇指坐到天亮。
到兰州下车后,已感到了西北高原的凉意,阵阵寒风吹过,人就一股透心的凉。陈刚考虑到方便起见,直接打的车去了西关什子兰医二院附近的红光招待所。
住下后,玉珍由于陈刚手指被夹,心情不好,只说恶心,头晕什么都不想吃,小侄子只好取出饼干,玉珍吃了几块,喝了一杯水就又躺下了。
陈刚给玉珍把被子盖好,又叮咛了几句,才和小侄子出去吃了碗牛肉面,在一诊所将指头包扎了一下,尔后回到招待所,听到玉珍又在蒙着被子哭泣。哭的伤心而动情,陈刚和小侄子站在地下,对望了一眼,谁也没说什么,便悄悄上床躺下,外面噪声阵阵,一夜无话。
见到岳博士已到下午三点多,博士身边围满了人,陈刚挤到前面,将写好“我要配型”的纸条递到跟前,博士接过纸条,简单问完了情况,看了有关化验结果,拔笔在纸条上写:付大夫:请给该病人配型。岳中华然后将条子递过来说:去到检验科,配型室抽血配型。
曲里拐弯,东问西找,总算找到检验科,进了配型室,使陈刚有点不相信此地就是配型室。陈设简陋,桌面上、仪器上的尘土也没抹干净,地下乱扔着东西,整个一副破败样子。
一约摸三十多岁的年轻人走了进来,陈刚将岳博士的条子递了过去,小伙子态度倒很好,让到另一房间抽了血,说交押金两千元,到时手术做完一块开正式发票。留下联系方式,一旦配型成功,就通知你们来院手术,并叮嘱两点如下:1回去透析时绝不能感染。2不能随便输别人的血。
临走前陈刚说:付大夫,我想了解一下配型的有关科学知识,你能给我讲讲吗?付大夫一笑说:一时半会我也给你讲不清,你们何时回?
陈刚说:明天下午的火车。
付大夫说:好,我手头的资料你拿去看,明天给我送回,不要丢了就行。
陈刚客气地说:谢谢,保证送回。说完又往小伙子跟前凑了下说:付大夫,下班后请你和我们一块吃个饭吧。陈刚一副讨好的样子。
付大夫哈哈一笑说:那是绝对不行的。我们岳博士你听过吃病人家属的饭吗?我要违犯了他的律条,就得乖乖从配型室走出去。
晚上,陈刚看着玉珍和小侄子睡下,拿着付大夫给的资料到了输液室,晚上输液室几乎没人,他选一安静的地方,打开资料,仔仔细细研究起来。那认真样仿佛科学家在发现一种新元素。又像在跟踪一新出现的星座。陈刚打开了医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华器官杂志》。他翻到肾移植前需做哪些组织配型一章细细读起来。并将有关部分进行了摘抄。
书中讲:排斥反应是肾移植失败的一个主要原因。为避免发生超急性排斥反应,必须进行组织配型,常用的组织配型有四项。
一、ABO血型配型:人类红细胞血型有多种,其中主要是ABO系统与移植关系密切。当ABO血型不相容时,移植后超急性排斥,急性排斥及慢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都很高,故列为禁忌,施行肾脏移植手术,事先必须进行严格的血型化验,使供肾者和受肾者血型相符。
二、淋巴细胞毒性试验:此试验具有特异性强,敏感性较高,能检测出最高稀释度的抗体等特点,操作也较方便,能很快得出结果。试验结果的正常值为小于10%,大于10%为阳性。一般情况尽量选择数值较低的受肾者接受移植。
三、组织相容性抗原(HLA)的血清学鉴定:人体HLA抗体是人体主要的组织相容性抗原系统之一。这类抗原存在于有核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皮肤、肝、肾、脾等组织)的细胞膜上,在同种移植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HLA的组织定型就是在移植前分别测定供者和受者有核细胞膜上组织相容性抗原的种类,并根据抗原种类是否一致来选择受体与供体的配合。
四、群体反应性抗体(PRA):PRA是将无关个体的淋巴细胞与受者血清混合,在补体存在的情况下,可发生细胞溶解作用。根据细胞的溶解程度判定病员的免疫状态及HLA抗体的特异性。(1)PRA阳性(>10%)的病员肾移植存活率明显低于PRA(<10%)的病员。(2)PRA>50%的病员肾移植存活率明显低于PRA=11%~50%的病员。(3)PRA>10%的病员,移植后延迟肾功能(DGF)的发生率明显高于PRA=0%~10%的病员。因此,对于高致敏的患者,应寻找HLA配型相近者,以避免移植后的排斥。
凌晨两点,陈刚才悄悄回到招待所。可他的大拇指已连冻带感染的化脓了,他用右手轻轻攥住左手大拇指轻轻上了床,唯恐让玉珍看到心中难受。
第二天早晨,陈刚感到大拇指疼得厉害,他没告诉玉珍和小侄子,怕他们耽心,因还有五百公里的路程坐火车才能到家。鼓个劲,到家再说。配型后玉珍的情绪好了许多,因她的生命有了希望,她的精神有了支柱,精神不倒,其他都倒不了。这是哲人告诉俗人的经典,必须永记。
玉珍兴致很高地说:昨天晚上可能是一路火车颠簸的原因,我睡得真香,仿佛什么声音都没听到,就像睡在自己家的床上。说也怪,多年的耳鸣怎么也没响?转而问:老陈,你手指怎么样?
陈刚笑答:好多了,好多了,他瞒了实情。
玉珍说:一定要注意,一路没消炎,没清洗,别感染了。到家后,一定去医院让好好清洗一下,要感染了可就麻烦了。
小侄子打来开水,大家吃了点面包和饼干,便去了火车站。
下午五点准时到了家里。亲戚朋友都来看望,玉珍便一一给大家解说去北京检查的结果和在兰州配型的情况。也许是到家的原故,玉珍显得很兴奋,仿佛是个没病人似的,精神振作,侃侃而谈,似有说不完的话语。
总算到家了,陈刚歇了一口气。趁人们向玉珍问这问那的当儿,陈刚急急拨打了女儿的手机,他要告诉女儿我们回来了。不要分她学习的心。
电话接通后,陈刚说:婷婷我们已到家了。
婷婷:老爸,一路还好吧?把人心里着急的。
陈刚:好好好,玩得好,吃得好,住得也好。
婷婷:都游了什么地方。
陈刚:北京的那些景点都去了,给你老妈还买了一件很漂亮的大衣呢?接近一千元钱哩。
婷婷:那好,老爸你休息,让老妈接电话,我和她说几句。
陈刚:正跟亲戚们说话呢,明天吧。
婷婷:好,不说了,你们也累了,早点休息吧,我去教室上自习去了。
打完电话,陈刚心中酸楚楚的难受,妈妈的病情一直瞒着女儿,一旦知道了实情能承受得了吗?唉!我陈刚作为爸爸好为难啊!此刻,指头火烧火燎般刺疼,仿佛这指头就要从他手上掉下来似的。什么叫揪心疼,这怕就是了。明天一定要到医院看看,别感染了。以后还有好多好多活儿等着我干呢?病人的病没治好,自己倒下了那可不行,必须把这个坎跳过去。
陈刚的手指疼得轰轰轰在跳,他在迷糊中进入了梦乡,自己在一坐四面都是高墙的院子里,又仿佛是一座监狱,抬起头只能看到一方蓝天,再什么都看不到。急得想出去,可怎么也找不到门,紧张的自己满头大汗,并大喊:放我出去!放我出去!我妻病在家里,我要去照顾!我要陪她透析!我还要筹钱给她做肾移植手术呢!这是什么人这么没有人性?强行把我关在这里,难道你们没有妻子儿女吗?
就在此时,只见从高高的墙外“唰唰”扔过来两根又粗又长的麻绳,随着麻绳的落地,仿佛从天外隐隐传来早已作故的老母的声音,声音大而响亮。
儿子抓住绳子爬上来吧!我让陈龙和陈虎两个孙子救你来了。
陈刚急弯腰,迅速抓住绳子,分握在左右手,双脚离地,紧蹬在墙壁上,一下又一下,很快被拉上了墙头。
陈刚睁眼一观,天啊!只见老母穿一身青衣青裤,双腿扎着青布带,双手叉腰,双腿并拢,正在指挥陈龙陈虎在一下一下收绳。地上已团了一大堆麻绳,陈刚骑在墙头急问:妈妈呀,你不让我哥他们来,咋叫你孙子们来了?他们毕竟还小。
可老母没给陈刚一声回答。娘,我问你话呢?陈刚又大喊了一声,结果自己把自己喊醒了。自己浑身都是虚汗,指头也鼓胀得钻心的疼。陈刚觉得此梦是个好兆头,说不定我全家能躲过这一劫,有老娘在暗中保护呢。
打发小侄子走后。陈刚急急去了市医院,先联系玉珍透析的事,再办入院手续,又要交押金,还要交一千元的门槛费。再跟透析的大夫商定每周透析的具体时间,这些都办完后,陈刚转身去了外三,去见屠大夫,他是陈刚中学同学,现为外三“一把刀”,人们都戏称“屠一刀”。他的医术在全市无人不晓,无人不知。只要到外科,他给你“屠”一刀,你的病准能好。他常对病人和家属说,医生和法官、警察一样,从穿上制服那天起,你就不代表你自己,你是拯救的化身,你不能以自己的好恶选择病人,不能以个人得失衡量生命,喜欢这种长相的人我就救,不喜欢的不救,对我有好处的我救,没好处的我不救,手术有把握的我救,没把握的我不救,如果每个医生都这样,白大褂就染黑了,你手里的手术刀就是生命判官笔了,你替人决定了生死,而这不是医生的职责,医生要训练出一种素养,一种本能,就是死的要往活里拉,活的要往好里拉。每救活一个人,都是对自己的挑战,等你见到每一个病患者都能把自己的情感抛在脑后,你就是好医生,医生这个职业,与技术关系小,与道德关系大。有技术没道德,永远不是合格医生。
进了屠大夫的办公室,屠大夫正在写医案,看到陈刚进来急问:老陈,去北京结果怎样?自玉珍查出病以来,屠大夫一直很关心,陈刚去北京时,好多关系都是屠大夫给联系的。
陈刚摇了下头无奈地说:没治了,跟市医院的结论一样,B超后,双肾整个都萎缩了。说完双眼便红了。沉默。一时屠大夫也不知道要说什么了。两位老同学静坐了片刻,屠大夫很低沉地说:唉,这种病,只要肌酐值、尿素氮超出正常范围就可定性,不像其他病症或肿瘤有误诊的时候。说到此,看到陈刚包着的手指问:手指怎么了?
陈刚将经过一五一十地告诉老同学后,屠大夫无不遗憾地说:这不是病腿上拿棍敲嘛,家里有个重病人,你手指又夹坏了,这可咋办?快打开我看看。
陈刚双眼再次一红,在老同学面前无声地哭了,他那种欲哭不能的表情,使屠大夫也心中酸酸的难受,待陈刚控制住情绪,屠大夫便一笑说:别难受,挺住,什么坎都有过去的时候。快走,我们去换药室,我看看手指,这么远的路来了,别感染了。唉!这不成了祸不单行嘛。
进入换药室,屠大夫一层层剥离纱布,大多都跟血粘结在一起,拆不下来,屠大夫用钳子边拆边用酒精擦洗,待纱布全部拆去,屠大夫一看就倒吸了一口冷气,只听他长叹了一声,再什么话也不说了,换药室一时静的可怕。
陈刚急问:怎么了?
快走,快走,化验个血,你老兄命真苦。屠大夫说完带陈刚急急去了快速检测实验室,很快结果就出来了,破伤风晚期。
陈刚跟屠大夫回到他的办公室。
陈刚说:没啥大问题吧?我也担心一路上怕感染,但又没时间去看。
屠大夫大声说:要是感染也行,在我这里不算病,可……可……现在是……
陈刚笑说:老屠,你今天咋了?吞吞吐吐的不像一把刀了。
唉!屠大夫又叹了一声气,仿佛鼓足了很大的勇气才说:老同学,你命咋就这么苦,真是祸不单行啊!你叫我说什么好呀!陈刚此时从老同学的表情,也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又急问:老屠快说,怎么了?
老同学,屠大夫说完轻轻在陈刚肩上拍了一下说:面对现实吧,破伤风,必须把这根指头锯了,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听到屠大夫说要锯去大拇指,陈刚脑袋里嗡——地一响,就什么也不知道了。待醒后,发现老同学双手扶着自己的两肩静静的站在身后发呆。此刻,陈刚无声的眼泪大颗大颗仿佛暴雨般,颗颗敲打在他右手护在胸前的左手大拇指上,整个身子在微微颤抖。屠大夫毕竟是外科大夫,此类事他经见的太多了,要不是老同学,他是不会动感情的。什么样的病没见过,什么样的人也死过,上了手术台后,突然病情恶化,下不了手术台的也是大有人在的。整天面对这些,你能动情吗?想到此,屠大夫说:老同学,面对现实吧,打起精神来,这个家全靠你要撑,回去和玉珍商量一下,尽快把手术做了,要不,明天我就给你做,反正一天都不能拖,拖一天结果都难预料。
陈刚回家后,玉珍便问:手续都办好了?手指看了吧?没感染吧?
陈刚吞吐着说:没……没……有。说完,陈刚不由自主的眼泪就流了下来。他必须把实情告诉妻子,争得她同意再去锯手指头。陈刚坐到床边,深情地又看了一眼妻子说:玉珍,有件事我要跟你商量,但你一定要保证情绪的稳定,要不,对你治病不利。我也就不告诉你了。
玉珍很开朗地一笑说:没关系,已经这样了,到时型配上就换肾,配不上也就算了,自北京回来,我就想通了,人生不就如此嘛。
不是你……你,那型迟早会配上的,到时我们去换就行了,是……是……我……我……你?
你咋了?玉珍惊奇地问。
我找了屠德民,他说我指头已感染上破伤风,必须把大拇指给锯了。
啊!玉珍喊出一声,便跌倒在床上了。
玉珍醒过来哭得悲痛欲绝,哭得惊天地泣鬼神,她哭得绝望而悲伤。苍天你怎么如此不长眼啊?你怎么落井下石?你怎么雪上添霜?你怎么伤疤上撒盐啊?你怎么瘸腿上拿棍敲啊?我现在这样,这个家全靠我这可怜的丈夫在支撑,断其指,不如绝其命,你不如把我们全家都灭了吧?不睁眼的老天,你知不知道?你知不知道啊?我丈夫可是个左撇子,他除了写字,干什么都是左手,连打算盘都是左手,你给断其一指,让他怎么活呀?我的苍天!看来这个家要毁了。玉珍哭诉地抖成了一小团。
陈刚最终劝说住了玉珍的哭泣。
玉珍:老陈,我真对不起你,要不是给我看病,哪会出现这样的事。我真后悔去北京。
陈刚:不要那样说,那样说就见外了,我们是夫妻,不论哪方有病,对方都得如此去做,何况我是一个男子汉大丈夫。我又是女儿的父亲。
玉珍:老陈,我这辈子欠你的太多了,太多了。陈刚:我们之间不存在谁欠谁的,只有相爱和理解,帮扶着往前走,像一对老黄牛,只有步调一致,才能耕好田地。
玉珍:哪现在咋办?说着拉起陈刚的左手,用口轻轻一下一下吹了起来。
陈刚:老屠说,必须立即锯了,要不后果不堪设想,我想就听他的吧,人家是外科大夫。
玉珍心疼地将陈刚的手轻轻搂过来,再次一下下用嘴吹着,仿佛要给丈夫吹去疼痛似的。吹了一阵,玉珍说:刚,你靠过来,把我拥住,此刻我感到好冷好冷。陈刚拥住妻子,只见她满头都是虚汗,双眼紧紧闭上了。陈刚伸过头将妻子那苍白如纸的唇,深情地吻了几下,妻的两行清泪便流了下来,流得细而绵长。
陈刚的大拇指第二天屠大夫给锯了。
玉珍哭着不去透析,把丈夫害成这样,自己荀且活到世上有何作用,我要等待死神的降临。
锯指的事暂不能告诉远在西安的女儿。
陈刚用惯了左手,右手连筷子都拿不住,给他做家务带来很大不便。玉珍很想把自己的母亲请来帮忙,但又担心老人家不能跟他们和睦相处,因老太太脾气不好,跟谁在一块生活不上几天,就跟谁要闹矛盾,可现在这情况不请又怎么办呢?俩人作起难来。
陈刚说:先请来吧,一则我右手还不习惯,做活慢,二则我去外办事,单位上班,家里没人陪你也不行啊,走一步算一步吧。
透析是一个既痛苦又慢长的过程,那天透析室的赵大夫给玉珍具体制订了时间,每周的星期一和星期五,并要求每天的饮食要低蛋白高糖,要有记载,特别是小便,每天每次都要用量筒量出数据详细记载,以供他们每次决定脱水的多少。并根据临床表现要吃碳酸氢钠(NaHCO3)片和叶酸片,既便要做肾移植,最少要透析半年才能做,否则排异性很大。
赵大夫给陈刚算了一笔经济账,结论是只可透析,不易换肾,换肾风险太大。据他所知换肾后存活率在三年以上者几乎没有,最后告诫陈刚,平时要时刻注意病人的临床表现症状。
陈刚回到家,心中还想着赵大夫告诫的临床表现症状,便找出从北京带回的资料,细细查看起来。他打开诺华透析患者《生活指南》,只见上面写着:尿毒症患者的临床表现有如下特征:尿毒症的临床表现非常复杂,可累及全身各个脏器和组织,促使患者突然死亡。陈刚看到此段吓出了一身冷汗。心想:怪不得赵大夫那样严肃的告诫我要注意临床表现。1胃肠道表现:这是尿毒症患者最早出现的症状。初期出现厌食、腹部不适等,以后逐渐出现恶心、呕吐、腹泻、舌炎、口有尿臭味和口腔粘膜溃疡等。2精神、神经系统表现:精神萎靡、疲乏、头晕、头痛、记忆力减退、失眠等,部分患者可有四肢发麻,手足灼痛和皮肤瘙痒感,晚期可出现嗜睡、烦躁、谵语、肌肉颤动甚至抽搐、惊厥、昏迷等3造血系统表现:贫血是尿毒症患者必有的症状,除贫血外尚容易出血,如皮下淤斑、鼻衄、牙龈出血、黑便等症状。4呼吸系统表现:酸中毒时呼吸深而长。5代谢性酸中毒表现:尿毒症患者都有轻重不等的代谢性酸中毒。患者疲乏软弱,感觉迟钝、呼吸深而长,甚至有时进入昏迷状态。6脱水和水肿表现:患者一方面因为肾浓缩尿液的功能差而导致多尿、夜尿、加上厌食、恶心、呕吐和腹泻,常引起脱水,另一方面因为肾排水能力差,多饮水则水会潴留体内,造成水肿。7电解质平衡紊乱表现:(1)低钠血症和钠潴留:一方面患者对钠的调节能力差,容易产生低钠血症,表现为疲乏无力、表情淡漠、厌食,严重时恶心、呕吐、血压下降。另一方面,患者摄入钠过多,又会潴留体内,引起水肿、高血压,严重时可发生心力衰竭。(2)低钙血症和高磷血症:患者肾功能障碍,尿磷排出减少,导致血磷升高。磷从肠道排出与钙结合,又限制了钙的吸收,导致低钙血症。高血磷和低血钙引起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导致骨质钙化障碍,患者出现尿毒症性骨病,如纤维化骨炎、骨软化病、骨质疏松、骨硬化症等。③
低钾血症和高钾血症:当患者出现厌食、腹泻、大量使用利尿剂时会造成严重的低钾血症,表现为:全身软弱无力、软瘫、麻痹、心律失常、心脏骤停等。④
高镁血症:尿毒症患者极少发生高镁血症,但在使用镁剂或发生严重感染和酸中毒时,会使血镁升高。表现为:倦怠、嗜睡、肌肉无力、恶心、呕吐、排便障碍、各种心律失常等。
看完这些临床表现,陈刚心中有了数。心想在妻子透析期间,一定要注意他的饮食,严格控制不该吃或少吃的饮食,保证将这个透析期安全度过,顺利的去做肾移植手术,尽丈夫应尽的力和责任。明天请教大夫后,就给制定饮食食谱,按食谱给精心、科学制作饮食。
陈刚从医药商店买来量杯,玉珍每次小便,首先尿在专用的塑料盆里,然后陈刚再用量杯一下一下量出总的毫升数,很详细的记载在专用笔记本上。几点几十分,第一次多少毫升,几点几十分,第二次多少毫升,二十四小时汇总一次。每当陈刚一下下,小心仔细地量尿时,玉珍都过意不去地说:老陈,难为你了。真难为你了。
陈刚就朗朗笑说:没关系。没关系,已成了陈刚的口头禅。玉珍心中隐隐的想。对于左撇子陈刚来说,没了大母指,给他带来了极大的不方便。右手不会用筷子,他只好改用勺子,学着用右手拿刀切菜,几次都把左手中指切破,有时自己就自嘲地说:看来,我陈刚还要断掉一指,成为八指先生,老天才能放我过去。
每当这时,玉珍就眼泪汪汪地说:刚,日子长着哇,你这样以后咋办?我可把你害苦了,今后的路你不好走啊!
陈刚便说:不要紧,男子汉缺一只胳膊照样活人。
玉珍知道这都是夫君给妻宽心。
“不要紧”三个字又成了陈刚的口头禅。
玉珍看着丈夫,一天到晚的忙碌,就像蚂蚁在搬家。那副厚度眼镜向下一滑一滑的样子,仿佛在无底的深渊中挣扎,再看看那没有大拇指的左手,如此的拙笨而不方便灵巧,心中就似刀绞般难受。仿佛有人在一根根抽自己的筋。
透析回来,浑身乏力,不思饮食,恶心难受,晚上头痛的不能入眠,玉珍只能用被子蒙着头悄悄哭泣。一遍遍、一次次漫漫长夜何时了?一旦病不好,怎么忍心丢下可怜的丈夫,未成年的女儿而去呢?要亡的不能留下,要去的无法追去,人生真难啊!翻来复去无法入睡,胡思乱想直到天亮,双眼涩涩的,大脑昏昏的,有天,玉珍便想出一首小诗来。第二天不去透析,她便将小诗写在了病历本的后页上。题目叫“献给亲人的蛋糕”。
夫君,
断其一指的夫君。
您像一座大山,
又似一堵老城;
病弱的妻靠在你的身旁,微闭双眼暇思飞想;
天塌夫君顶,
地陷由你抗,
天上星河转,
人间帘幕垂,
我怎还有愁肠?
病里梳头恨长发,
夫君为我断其指,
奈何桥上报君时。
陈刚看了玉珍的小诗,觉得妻过于伤感,过于绝望,他提笔便在玉珍的小诗后写上了毛泽东一九六一年十二月写作的卜算子《咏梅》:
风雨送春归,
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
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
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
她在丛中笑。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