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井下水蛇》
文/山里布衣
院子里跑不开骏马,温室里练不出英雄。男儿生于寥坤间,当踔厉奋发,勇毅前行。
昨日之深渊,今日之平坦。很多时候,我们认为有些事,可能怀疑自己勇力不够,过不去眼前的火焰山;怀疑自己能力不强,迈不过去脚下的坎;担心自己怯懦胆虚,跨不了横亘在工作生活中的沟壑天堑;害怕自己毅志不坚,越不过挡在前进道路上隘口雄关。
但当形势所逼,有些事躲不过绕不开,过也得过,不过也得过,处于无可奈何,胜败必须要一搏的时候,我们就要鼓起勇气,拿出胆气,使出浑身力气,挺起腰铆足劲熬过去之后,再蓦然回首,就感觉我们的心已飞过江海,万重山峦,峻岭险峰被我们踏在脚下,甩在身后千里远,成就感多多,胜利喜悦冲胸满满。就会感到,他人能干的自己能干,他人不能办的我能办,不拼不知道,一拼证明自己也不软,“惭头饭”不应盛在我的碗里面。谁英雄谁好汉,血火沙场比比看。可谓是:能遭天魔是铁汉,不遭人嫉是庸才啊。
那一年春天,我们生产队用头年下雨流到井窖里的水栽种红薯,井窖呈“瓶子”型,“瓶颈”以下约四五米深,半径约三四米左右,这样的设计存水多,且取水相对方便安全。用绳子栓一只铁桶,用人力一桶桶将水取出使用。尤其是在春雨贵如油的北方丘陵地区,这些井窖对抗旱播种,起了誉足轻重的作用。
由于井窖口仅有直径半米上下,人们可以两腿横跨在井口,便于安全取水。当水位仅有三四十公分深的时候,水桶就取不到水了。但直径五六米的面积上还有不少水。为把这些水全部取出,需用绳索栓住一个人下到井底,用铁锹挖一个坑,然后即可继续取水,直到干涸。要栓个成年人下去,体重太大,持绳的人承受不住,所以就在十多岁的孩子们里选择。说实在话,选中的孩子们中间,都不敢下井窖。在这种情况下,生产队干部和在场的社员们,把眼光聚焦到笔者身上。当时,自己虽然才十岁冒头,尚是乳嗅未干的年龄,但也能悟出社员们的期待。于是,一股热血沸腾脑际,并给了我自信和胆量。我不负重望,毛遂自荐自告奋勇,被绳索“五花大绑”起来,挑选了一位身强力壮的男社员,将我卸到了井窖里。
就在我要着水面还没着到的时候,一条近一米长的水蛇,见有不速之客光顾,可能是寂寞已久想过来给我打个招呼,也可能是好奇想近前看个究竟,摇着尾巴朝我游了过来。看到它,我马上想到“农夫和蛇”的故事,不由得一声惊叫,把蛇惊吓的调头要跑,把岸上的社员吓的慌忙问发生了什么!此时,我什么都顾不上,单方面举起铁锹向蛇“宣战”,开展了一场惊心动魄的人蛇大战。在曲曲的弹丸井窖下面,遇到水蛇的攻击,要用怨家路窄生杀气,狭路相逢分外眼红,实在是再确切不过了。这时候,才真实体会到平时听大人们说的,什么叫没“挪移”,什么叫没有退路。四周阴森可怖地壳为障,往下是瘀泥没过膝盖,往上是碗口大的一片天,原来听说“老牛掉井里,有劲使不上”,今日里又明白了一个道理,人在井里也如“五大郎盘杠子,上下够不着”,没有别的出路和选择,只有一条路,不论蛇对我是友好还是敌意,挥锹将其斩杀是硬道理!因为,我不杀它,它就会咬伤我,致我中毒发生性命之忧。在蛇面前,要么把蛇打死,要么被蛇咬伤,二者必居其一,没有第三条路。
也不知从哪来的胆气,在半腿泥半腿水近乎齐腰深的井窖里,刹那间,攒足力气,双膀一较劲,随着一声吼叫,电闪雷鸣般挥锹就朝蛇的“七寸”砍了下去!也可能是用力过猛,蛇顿时被身首异处砍成两段,它在泛起的一片血水里拼命挣扎了一会儿,虽然还在上窜下跳,可它成了“赖哈蟆奔到脚面上,看着邪乎不咬人”了,彻底失去了攻击咬伤小我的能力,时间不大便成了僵尸。
在惊魂未定之时,使出浑身解数,三下五除二地挖了个直径一米大小的坑,然后升井回到地面。有了这次看似平凡且又惊心动魄的经历,真的使自己成长了不少,以后多次下井淘瘀泥,几乎是轻车熟路如履平地。
自己因年龄小而经常干“大事”,虽然说微不足道,谈不到话下,但在三村五里的村庄,也算小有名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