邂 逅 秋 雨(散文)
作者 : 王礼贵
主播 : 月满西楼 米阳
甲辰之秋,九月之末。为诗评之事宜,丽江清风诗社五位古稀花甲诗翁,登极象山南侧,金虹山之巅。寻得一小亭,依栏凭槛而坐,评选美文佳篇予以励之。
斯亭居高处,视野开阔,境幽景胜,空气清新。既无车马喧声之乱耳;也无凡尘俗事之挠心。心旷神怡,疑神静气。品诗阅景。既可品评佳诗美文以增雅趣,亦可居高临下赏景,观古城之风貌,叹历史之厚重,揽新区之恢宏,惊发展之迅猛。眺望远方,群山如黛,云遮雾绕,巍峨绵延,文峰巨笔,直插云霄。顿觉天高地迥,山川锦绣,盛世繁华,心潮澎湃,乐兴无穷。
评选事毕,意犹未尽,五翁仿古贤,循山间石径小道,徒步山林,觅境寻幽,以尽余兴。
时维仲秋,树木扶疏,参差错落,形态各异。风微凉而不寒,叶稍黄而不败,草微枯而不萎,落叶撒径而不重,诗翁者年虽高而不衰。可谓情、景、人所共适。
徐步漫游,谈古论今,兴致盎然。叹冯唐李广之不遇;慕陆海潘江之广才,怜沈腰潘鬓之消磨,哀吾辈之学浅。仿佛穿越时空,与古人交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兴致勃勃,谈兴无边,而无知登山之劳累。
行至山腰,一场秋雨不期而至,飘飘洒洒,淅淅沥沥。五翁既无雨具可遮蔽,也无场所可隐身,进退路程相当。此情此景,已是防无可防,无需再防。避无可避,无需再避。退无可退,就不用再退了!五翁毅然选择,坦然面对,沉稳漫步,冒雨前行。
小路蜿蜒,行人遁迹,山深林密。鸟儿不飞,虫蝉不鸣,万籁俱静,只有雨滴沙沙的打叶声。其情其境与东坡之《定风波》如出一辙。忽忆东坡之“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身。”的名句。情境相同,领悟深透,信心倍增,迎雨前行。
秋雨荡洗着世界尘埃,也涤洗着吾辈的身躯和心灵。雨水顺发际流过面颊,滴入胸襟,湿了前胸,更湿了后背,虽清爽却微冷。几十年来,身居斗室,无风吹雨打,偶与秋雨邂逅,亲密接触,亲我肌肤,爽我身心,反觉酣畅淋漓,别有滋味。亦觉心境开朗,饶有兴致,不觉苦寒狼狈。其中年轻一些的陈杰社长前照后护,无暇顾及自身。他脱衣摘帽以相助,虽无济于防雨,但此举如暖流,瞬间温暖人心。五翁不惊不慌,不怨不恨,相互扶持,沐雨前行。
行至半小时有余,忽见又一小亭,五翁进亭避雨。只见烟雾笼罩,山野朦胧,静寂无声,清风徐徐,细雨飘飘,雨声沙沙,别有韵味。诗情画意,难于言表。少倾,雨稍小,原路返回。虽浑身湿透,但仍兴致勃勃,心情愉悦,毫无怨言,且诗兴斐然,纷纷赋诗以记之。
世事无常,防不胜防。不期而遇,猝然降之者甚多。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是一种较高的人身修为境界。人生难免遇事,无论大小好坏,能否坦然应对,可检验人之历炼修行之高低。凡事境由心造,情绪使然。清风明月本无情,喜乐哀愁人付之。辟如秋雨,不会因人之厌悲而停,也不因喜乐而降。厌与乐均由心生,汝遇之以为苦,则苦不堪言,怨声载道,心情糟糕,伤精劳神,哭天喊地,于事无补,雨亦如故。若能坦然应对,顺势而为,当作难得的体验和历炼,则喜从中来,妙趣横生。既丰富经历,也收获快乐。雨亦是雨,并无质变。
~~~~~~~~~~~
作者 王礼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