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考察张家港精神文明建设
文:刘连成
1996年11月11日,我们从无锡乘坐大巴车来到了闻名遐迩的江苏省张家港市。市委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的工作人员热情的接待了我们。在宽敞的的会议室里,我们首先观看了张家港市精神文明建设成果展。之后,在工作人员带领下乘坐小中客考察了进郊的立体农业及工厂、学校。可谓收获颇丰,不虚此行,满载而归。
初临张家港,一股无形却磅礴的力量——张家港精神,便深深震撼了我们。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张家港干部群众积极贯彻党的政策方针,依据本土实际大力发展乡镇工业,开辟出农业与工业并重、双文明协同共进的光明坦途,让昔日穷沙洲蜕变为文明富裕的新港城,“团结拼搏、负重奋进、自加压力、敢于争先”的张家港精神也随之诞生,成为城市发展的精神引擎与动力源泉。
立体农业
张家港精神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在本地精神文明建设实践的结晶。张家港市市委党校在 1979 至 1992 年期间,开办 82 期短期培训班,培训轮训超 1.2 万人次,还设有中专班与函授大专班。凭借理论武装,他们将“两手抓”等论述落地生根,正如《人民日报》所赞,此精神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实践的智慧成果。
它也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张家港精神文明建设的生动体现。“三个代表”明确党的性质宗旨,张家港精神核心“敢于争先”与之契合。在市委市政府引领下,85 万市民弘扬此精神,经济建设领先全省全国,精神文明建设成果斐然,民众生活水平显著提升,彰显“敢于争先”的魅力与“三个代表”的践行成效。
同时,张家港精神是时代精神在当地的鲜活映射。人、民族与国家皆需精神支撑,中华民族有伟大民族精神,地区与时代亦需引领精神。张家港精神中的“敢、拼、压、搏”,正是时代精气神的具象表达,鼓舞人们突破创新。
这一精神不仅是成果精华,更反哺精神文明建设。它孕育出优秀的企业家与党政干部队伍。
如今的张家港, 荣获“江苏省文明城市”与“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称号后,持续向“全国文明城市”迈进。城中整洁的环境、文明的市民、有序的秩序,尽显精神文明建设成效。张家港精神如坚固铆钉,推动双文明建设迈向新辉煌,让这座城市的未来充满无限可能与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