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古风 追寻古典 (214)安公子 怅望道中
落叶烦风扫。竹梢滴露添寒峭。可惜欺霜篱下菊,枉孤怀幽调。怎比得、荒村困守枫林杪。曾几时、忘却空山老。叹夕阳归迫,仍带伤秋堪疗。 何妨成泥爪。不堪多是悲今眺。隔岸红尘无入处,况临溪深悄。复自笑、庄周有梦应须觉。人岂知、世道由天造。望暮树昏鸦,一声把愁勾了。
诠释:
“落叶烦风扫”:落叶被秋风无情地吹扫,一个“烦”字表达了作者对秋风扫落叶这一自然现象的厌烦,也暗含了岁月流逝、生命无常的感慨。
“竹梢滴露添寒峭”:竹梢上的露珠滴落,更添几分寒意。这里的“寒峭”不仅指环境的寒冷,也暗喻了作者内心的孤寂与凄凉。
“可惜欺霜篱下菊,枉孤怀幽调”:篱笆下的菊花虽然傲霜而立,却无人欣赏,只能孤芳自赏,枉费了一片幽情。这里的菊花象征着高洁与坚韧,但作者的孤独与无人理解使其情感显得更为深沉。
“怎比得、荒村困守枫林杪”:与那些困守在荒村枫林尽头的人们相比,作者或许更加感慨。枫林杪象征着边缘与孤独,而荒村则暗示了生活的艰辛与无奈。
“曾几时、忘却空山老”:曾经何时,作者似乎忘记了空山的寂静与岁月的流逝,但现实却让他不得不面对。这里的“空山老”既指空山的岁月悠长,也暗含了作者内心的苍老与无奈。
“叹夕阳归迫,仍带伤秋堪疗”:夕阳西下,归期已迫,作者感叹时光易逝,而秋天的凄凉更让他难以释怀。但即便如此,他仍试图寻找疗愈伤秋之法,表现出一种对生命的执着与不屈。
“何妨成泥爪”:与其在尘世中挣扎,不如化作泥土中的爪印,表达了作者对世俗的厌倦与超脱。这里的“成泥爪”既是对自己过往经历的反思,也是对未来的淡然态度。
“不堪多是悲今眺”:面对眼前的景象,作者心中充满了悲伤与无奈,无法释怀。这里的“悲今眺”既指对现实的悲伤眺望,也暗含了对未来的忧虑与迷茫。
“隔岸红尘无入处,况临溪深悄”:隔岸的红尘世界与作者无关,他更愿意独自面对深溪的宁静与悄然。这里的“红尘”象征着世俗的喧嚣与纷扰,而“临溪深悄”则代表了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复自笑、庄周有梦应须觉”:作者自嘲自己如同庄周一般,虽然梦中逍遥自在,但终究要醒来面对现实。这里的“庄周有梦”既是对自己过去经历的反思,也是对未来的警醒与觉悟。
“人岂知、世道由天造”:人们又岂能知晓,世道是由上天所造就的呢?认为无需过于执着。这里的“人岂知”与“世道由天造”都表达了作者对人生世事的无奈与顺应天道的态度。
“望暮树昏鸦,一声把愁勾了”:望着暮色中的树木和昏鸦,这里的“暮树昏鸦”既是对现实景象的描绘,也是作者内心情感的写照。“一声”可能是指昏鸦的叫声,也可能是指作者内心深处的某种声音。而“把愁勾了”则意味着将心中的忧愁、烦恼都抛掉,有一种解脱、释怀的感觉。
综上所述,这首词通过丰富的意象与象征意义,深刻地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感伤与对生命的思考。作者以淡然的态度面对过往,以无奈与悲伤的心态看待当前,寻求一种心灵的解脱和释放。这种解脱并非突如其来,而是作者在经历了一番愁绪之后,终于找到了内心的平静与释然。展现了一种深沉而复杂的情感世界。
顾意 於莲花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