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桃花依旧春满面
文/杜泓萱
近来春风已至,内心颇不平静,诸事繁多,心有所思,遂泼墨写下此文,以寄情思。
社会化、现代化的便捷已不断展现,工业化的产品在大量上市,我们的生活也逐渐快速化,我感到一丝慌乱,这是我在我家乡的小城里所不曾感悟到的,我似乎成了我小时最不想成为的人,每日在假假地与人虚与委蛇,为了所谓的未来而不断努力,失去了自己的初心与自我使命。
我是始终坚定地相信世界是运动的,我们也是运动的,我接受的教育让我相信世界是物质的,而我认为我本身最大财富反而在于我土生土长的小山村——那本身的、与生俱来的乡土性,这让我在每日的生活中不断找寻自我存在的意义,我的价值、使命。总让我在世事繁杂中找寻生活的真谛,保留自我的“土性”与率真。
我们的社会正在经历一种阵痛,一种我认为的非必要的存在。我只是在思考,我所认为自己归属的“隐人”群体,是否还存在这个世界呢?我们是否还要保留着我们从我们祖先所保留的率真和纯粹呢?毫无疑问,是有的,我们的民族是从不缺乏这样的人的,但是这种情感正在缺失,难道说我们的生活进步了,我们的思想却倒退了……这是值得我们思量的。
下面我更想谈的是我们精神内耗的问题,我作为一个从乡土中来的人,我更能体会那种淳朴与温良,这是我们目前生活中不能缺失的,我们不得不悲哀地认识到:我们的社会越来越变得不再那么纯粹、率真了。
我是小镇做题家,我也有自己的长衫,我像迷离的羔羊一样寻求自己的出路,渴望在自我的成长中找寻到自己家园和舔舐伤口的场所,可生活却是真实的,我们并不是丢不下自己的长衫,更不是因为那些所谓“专家学者”指出的自己的骄傲。我只是不愿意丢下那件我父母、祖祖辈辈用努力换来的“长衫”.
我是崇尚快乐的,但现实确实并不让我们这么轻松的,我们总是在为他们的情绪而影响自我,可悲的是我们大多数人尽管已经认识到这一点,我们的精神状态依旧在无效内卷和内耗,我们似乎忘了自己在生活出发时的期望。
在社会化的今天,我们努力的成果看起来似乎并不值得一提,但是我只是想说,在你很累的时候,在你不想为社会关系而烦恼的时候,试着静下心来。
我们的生活就像我们精神一般独一无二,明天的太阳也许并不会因为我们的悲哀而不出来,我们要做的只是静下来,慢下来,多多思考,也许社会并不想让我们这样,但是大声呐喊出来,疏解自己内心的压力,好好读书,好好吃饭,好好睡觉,好好去爱和被爱,热切地回应每一份美好,大胆去追求自己的想法,坦率、热切真爱地去迎接美好,对所有自己不满意地说不!
但是同样的,会有很多人问:“我们真的可以渐入佳境吗?”我想了想说,可以的,或许生活短期内不会渐入佳境,明天醒来它依然是那样,但你可以。
我常觉得人一生要走的道路虽然都不同,但过程总是很相似。
最初我们满怀憧憬,似乎所有能看到的风景都会是我们的,能看到的山峰都能登顶;年长后地心引力把我们牢牢抓在地上,攀登所需要耗费的力气超乎想象也是在这时,你发觉生活常出现的四个字,竟是“事与愿违”,再后来,才明白,哪怕是看似重复的生活里,也藏着时刻崭新。
换句话说,生活的琐碎从来没有真正消失,迷茫也从不曾离开你片刻,就好像收拾好的家总会在不久之后变乱,你只是学会了收拾。学会把东西分类,重新归置,学会了把那些琐碎一点点拾起来,不让它影响日常的生活,于是也便学会了收拾自己的心情。
很久以前的你,刚到一座陌生的城市,坐地铁也慌张,害怕自己坐过站;很久以前的你,真的在城市里迷路过,左拐右拐发现街景都类似,可就是看不到熟悉的大门,很久以前的你,无法理解为什么孤独总是无孔不入,你无论走到哪,都觉得自己格格不入。
很久以后的你,能分清方向,也不再迷路:很久以后的你,学会了自己消化情绪,孤独依然没走远,但你相册里的那些天空和小猫,也成了一种风景,成了你能融入的风景。当你实在想找人说说话的时候,你还能找到那么一两个朋友,说上几句。
于是现在的你,也能在生活中偶尔感受到幸福了就好像一个平凡的周日,你只是出门走了走,在路过拐角的时候,你偶然邂逅了一道夕阳,吹来的风里也有花的味道,道路尽头的云很低,你走在路上,也像是走向云端。
这样的场景其实常常发生,只是从前的我们感受不到。原来赶路固然重要,但不在乎周边的风景,赶路就会变得无聊,久而久之疲于奔命。
那么,那个能在时间的洪流里稍稍慢下来的你;那个能一点点把琐碎拾起来整理好的你;那个不再担心自己是否格格不入的你;那个不再那么慌张的你,就是渐入佳境的你。
所以,朋友,在这个纷纷攘攘的世界里,如果暂时不如意的话,不如像我一样,试着慢下来,去看看山、玩玩水、听听风。许是清风拂面笑桃花,心情慢慢就舒畅。但是总归要相信一件事,日子会越过越好,我们也会有一天在阳日初现、黎明刚来时对着世界大喊着说,明天你好!
作者简介:
杜泓萱,男,汉族,河北邯郸人,湖南农业大学经济学院本科大三在读,热爱文学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