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外爷
文/陈展
外爷,也称姥爷,是我们豫东的称谓,指妈妈的爸爸。
今年是外爷离开我们的第十个年头了,可是他的音容笑貌我仍记忆犹新。
外爷出生在夏邑县孔庄乡八里庄一户普通农家,他没有上过学,一生勤劳俭朴。青年时以磨豆腐为业,到后来管理苹果园,闲暇之余割草喂牛,直至去世。
我上小学时期,每当到外爷家走亲戚,特别是冬天,坐在自行车上,虽然棉袄棉裤棉手套全部戴上,但还是两腿冻得麻木,手脚不能伸开。到外爷家以后,他就从会从庭院取来豆秸、芝麻杆拿到屋内点燃让我烤火,有时还会掏出生花生放在火堆里,随着噼里啪啦的响声,花生烤好了,手脚也暖和了,寒气便烟消云散。
每次去外爷家里,外爷总会想法子给我做好吃的,烙个芝麻饼、炸个糖糕、包个饺子……可谓是倾其所有,看着我狼吞虎咽的样子,也是他笑得最开心的时候。
吃过饭后,我开始翻箱倒柜找外爷的“宝贝”了,每次都有收获,外爷说:“这个是民国十八年冯玉祥发行的铜钱,这个是袁大头,比铜钱值钱,你们小时候不懂,以前社会很乱,要好好读书,长大了就明白了。”现在,家里还有几枚外爷送我的“宝贝”。
只要一有时间,外爷就给我讲彭雪枫攻打李光明的故事:“新四军到了八里庄以后可好了,群众心里乐开了花,盘踞在庄里的李光明部队这下可完了,外爷家里好吃好喝的,都急忙送给部队,慰问战士,又把家里建房用的檀条、梁头都送到前线上,并且帮助战士挖战壕、挑水、喂马,最后终于把李光明部队消灭了,可惜彭雪枫师长壮烈殉国了。”说到这里,外爷眼睛湿润了,说:“孩子,你们现在的好生活,都是前辈用生命挣来的,咱们不能忘了彭师长,不能忘了牺牲的战士。”
每到清明节,外爷就和他的几个老伙计到彭雪枫将军殉国 处祭奠,和彭师长说说话,送点好吃的,送点喝的,直到外爷去世的那一年,还临终告诫子女要一代传一代别忘了彭师长。
到了八十年代,孔庄乡八里庄村率先种植苹果树,外爷又多了个职业,修剪苹果树、打药、除草,从庄稼汉变成了一个技术员。每年寒暑假,我都要到外爷家住上几个星期,天天吃苹果、煮苹果、喝苹果汤,天天还有零花钱,那日子当时是最快乐的时光,同龄人都羡慕不已。每次回来,外爷就给我装上苹果、花生,总要吃上一阵子。
外爷一生没有什么爱好,只是晚上喝点酒,吸上一支烟,是一天最幸福的时光。听姥姥说他一辈子没有到过大城市,最远的距离还是到县城东关外赶集,地里地外是他经营的乐园,也是他一生眷恋的地方。
外爷94岁无疾而终,听姥姥说那一天他吃完饺子倚在墙根晒太阳,突然就安详地走了,走得那么的自然,那么的幸福。
勤劳朴实的外爷给我们留下了宽厚待人,与人为善,兢兢业业,乐于奉献的精神。外爷,我将永远怀念您。
作者简介:
陈展,男,汉族,中共党员,现任夏邑县纪委监委驻县人大机关纪检监察组组长,平时喜欢写作,多次在全国报刊、杂志、微信公众号发表文学作品,积极创作带有地方特色文学作品,用朴实的语言记录社会的发展,讴歌新时代的真善美,为构建和谐社会,助力乡村振兴贡献文学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