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少将:赵峰
赵峰将军,原名赵世钦,又名赵瑞生。1914年8月24日出生于河南省泌阳县马谷田镇赵庄的一户殷实农民家庭。出生时由祖父主持家庭,自耕自种几十亩田。13岁分家后,作为家中长子的赵峰,成为家里的主要劳动力。1932年4月,赵峰到国民党军第三十一师一八三团当看护兵,1934年7月因不堪受欺压逃回家中。
1935年,赵峰在共产党员陈恒昌的教育影响下,开始为共产党做地下交通工作。1937年1月,参加了王国华、周骏鸣领导的豫南红军游击队。每次参加战斗,他总是冲在最前面,不久被伤愈为班长。
全民族抗日战争爆发后,豫南红军游击队改编入为新四军第四支队,赵峰任第四支队八团三营卫生员、军医(正连级)兼职侦察任务。1938年5月,赵峰加入中国共产党。11月,任团卫生队队长,负责司令员徐海东的饮食起居和医疗保障。1939年8月,赵峰调任新四军五支队第十团卫生队队长。1940年1月,任第十团游击大队(不久改为第一营)大队长。3月上旬,赵峰参加了半塔保卫战。战斗中,留守人员近百人,其中有80余名伤病员由赵峰带领,能参加战斗的不足10人,住在白米岗土围子里,同时还负责看管等待处理的100多个土顽。战斗的第二天,突然被伪保安团两个多营包围。赵峰沉着冷静部署战斗,动员一部分伤员坐在墙架子上用棍子打爬墙之敌,用石头砸敌人,坚守了3天3夜,打退了敌七八次进攻。战后,赵峰被任命为第十团一营营长,参加了攻打澜溪镇的战斗,不到两小时就全歼守敌,俘敌400多人。战斗结束后,罗炳辉司令员在军人大会上表扬第一营打得好,并奖励赵峰一套军装。5月下旬,第五支队组织四个营的兵力火攻来安,赵峰带领第一营由城南实施攻击。战斗在天黑打响后,赵峰于晚10点带领第一营突击队首先冲到街中心,次日拂晓与兄弟营全歼来安城内的1000余日伪军。1941年2月,赵峰入抗大八分校学习。学习结束后,任新四军第二师五旅司令部作战参谋。1944年,赵峰任第二师五旅十四团参谋长。参加了天(长)仪(征)扬(州)地区破袭战和粉碎日伪军5000人大“扫荡”作战。1942年,赵峰任第二师五旅十五团参谋长,参加了反顽斗争的占鸡岗、黄土庙等战役战斗。
抗日战争胜利后,赵峰奉命赴东北,参与组建东北解放军。到达东北后,任松江军区哈东军分区独立第一团团长。该团为几个方面的部队组成,成份不纯,特别是有数量不少的敌伪特务混入,时有反叛行为。一次,赵峰得知有一部分旧军官图谋携兵叛变,他和政委李冰带领两个通信员,一个晚上即抓获48个企图叛变的军官,稳固了部队,受到上级的表扬。1946年1月,赵峰率领总队冒着零下40多度的严寒,在阿城以东地区执行剿灭土匪、发动群众、建立政权、实行减租减息等任务,八家产一仗初战胜利,全歼土匪数百人。之后,赵峰任独立第二师第一团团长,东北野战军第四十九军一四五师三十三团团长,第一四五师参谋长兼三十三团团长。参加了三下江南,四保临江、解放四平、辽沈战役、平津战役和渡江战役等战役战斗战斗中,作为团长的赵峰曾亲任突击队队长,天津战役中身负重伤,任坚持第一线指挥战斗,直至全城解放才到医院治疗。在革命战争中,赵峰曾六次负伤。
1951年,赵峰任广西军区钦廉分区副司令员,第一四六师师长。1952年9月,入南京军事学院高级系学习,以各科全段线的成绩通过了毕业考试。1955年1月,赵峰任驻越南军事顾问团顾问。参加了奠边府战役,受到越南国家主席胡志明的接见和赞扬。1956年3月,赵峰回国后任陆军第二十六军副军长、参谋长,军长。1964年,赵峰在军内积极推广“郭兴福教学法”,开展群众性大比武练兵活动。同年6月,派出16个班和4名个人尖子代表进京汇报表演,接受党和国家领导人检阅。1976年,总参谋部在二十六军召开了全军陆、海、空军以上干部参加的训练场地建设现场会,受到了总部领导的表扬。1978年6月,赵峰任山东省军区司令员。1979年,任山东省第五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1964年,赵峰晋升少将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和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是中共第九、第十届候补中央委员。
1983年5月,赵峰离职休养(副兵团职待遇)。
2007年12月16日,赵峰在济南逝世,享年93岁。
来源:百年强国梦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