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铁路探访行一一八连大桥
“八连大桥”是青藏铁路一期工程最高的桥梁,它的技术名称是关角沟六号大桥,因为是48团二营八连负责建设,大家都亲切地叫八连大桥。
这张照片就是八连大桥正在铺架的场景,一九七九年二月,新华社发通稿报道青藏铁路加紧施工,采用了这张照片。国内外媒体关注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铁路青藏铁路能否建成,它的建没进度是各家媒体报道的热点,因此,这张照片作为青藏铁路建设标志性的照片被各家媒体采用刊登。人民画报,解放军画报也专题刊登介绍青藏铁路。
负责大桥建设技术指导的工程师冯建虎,从清华大学毕业后,放弃留在北京工作的机会,主动要求到铁道兵参加青藏铁路建设。他被分配到铁道兵第48团二营当技术员,承担施工任务最艰巨的关角沟展线关角沟六号大桥的技术指导工作。关角沟六号大桥地处于坡度大、曲线半径小的地段,又是大中桥立体交叉,加之高原缺氧,施工难度大。他利用自己在大学学习的知识,结合高原施工实际,虚心向老铁路建设者学习,圆满完成了大桥的技术保障工作。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在青藏线工作期间先后多次被部队评为学雷锋学硬骨头六连标兵、技术干部标兵,荣立三等功三次。由于事迹突出,青海日报以《洒在青藏高原的一颗种子——记清华大学毕业生冯建虎》,报道了他的先进事迹。
工程技术员冯建虎在大桥下留影▼
在高寒地区建设高大桥梁,技术要求高,施工难度大,担员施工任务的48团二营八连官兵克服高寒缺氧,冻土开挖等困难,保证了施工任务的完成。.我同年入伍战友程志福是八连施工班的班长,他带领全班战士克服高寒缺氧等困难,总是保质保量完成施工任务。我到八连采访,连长赞扬程志福能吃苦,是连里的优秀班长。部队改工后,程志福担任工程队队长,参加了辛松高速公路等重点工程建设,为祖国建设做出了贡献。
班长程志福给战士讲安全知识。
一九七八年青藏铁路铺轨到关角沟地区,架设关角沟六号大桥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雄伟的铺架场面吸引了许多人前来参观,我们从事新闻摄影工作的人自然不会放过,我早早赶到现场,从架设第一孔梁就开始拍照,从早到晚,各个角度拍了五、六个胶卷,有彩色有黑白。为了加快进度,铺架队决定夜以继日,挑灯夜战,能拍到架桥夜景是我梦魅以求的事,傍晚时我早就架好了照相机,等待开始铺架。那时我用的相机都是国产海鸥牌120双镜头相机,拍摄效果很好。拍摄夜景要采用多次曝光,由于相机没有多次曝光模式,我们只好采用固定相机,按下快门,盖上镜头,多次曝光。架桥机开始铺架我们进行第一次曝光,当我们要继续拍摄时,夜晚架桥因为一场事故停止了,由于桥上施工操做不慎,一块木板从桥上落下砸伤了桥下的施工人员,夜晚铺架被紧急叫停。我留下一张未完成的夜架照片▼
架桥现场合影(铁十师宣传科干事刘锡年(左)西南指挥部宣传处唐干事(中)铁48团宣传股李闯民(右)▼
老兵重走青藏线,我们再次到八连大桥▼
编辑:飞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