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为什么要倡导大单元教学?
核心三点:
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实现课程内容结构化;培养高阶思维、形成创新意识。
先整体导读,建立认知图式、再课时探究学习,更提倡可围绕某个大概念,课与课之间、模块与模块之间、整合打通探究,后进行单元整理与运用。
现在要变成总分总结构。当前大单元教学实施核心理念为:先带领学生“综观森林″(整体感知),再引导学生“局部审美″(问题探究),后引导学生学会“植树造新林"(迁移应用)
二、为什么要倡导大单元备课?
核心三点:构建三图:清晰的教学方向 —— 就像GPS导航系统; 系统的教学框架 —— 就像建筑的设计图; 科学的教学路径 —— 就像登山的路线图。
具体讲:
便于教师对单元教材内容进行整体把握,吃透教材模块之间的关系;
便于教师从整体上确定单元学习目标及达成指标。
便于教师确定单元大概念,围绕大概念的学习、理解、运用去进行结构化学习;
便于教师明晰学生学了这一单元后能做什么事?(单元大任务)
便于教师系统设计课型、课时;
便于教师教学评一致性系统设计单元作业。
大单元教学中的“大″不能单纯理解为内容整合的大。
正如大咖崔允漷所述: 可以从四个方面把握“大”的含义:
一是有高阶位的素养目标;
二是采用同一目标、多课时实施的方式;
三是体现微课程建设,将目标、多个知识点、多课时、情境、活动、学生学习、教师指导和评价等组织成为一个课程;
四是有明确的组织者作为单元“骨架”,常用的单元组织者有大观念、大问题和大任务三类。大单元意味着从学科逻辑,活动逻辑走向了学习逻辑。对大单元认知将更加深化:单元是学习单位,是一个完整的学习故事,是一种微课程。大概念背景下的大单元与过去的内容整合单元区别更加明晰,单元教学与课时教学关系逐步理顺。

作者简介
王红顺,中学高级教师,河南省首届十大教育新闻人物,中国教师报特聘课改专家,出任多个区域、民办学校发展顾问,现任河南省民办教育研究院副院长,郑州晨钟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学术研究领域:学校管理、课堂改革、学校文化。著有《学校管理的N个创意》、《学校管理创意策划60例》、合著有《给民办学校的N个建议》,先后受邀在北京、广东、江苏、海南等十八个省市讲学上百场。
责编:华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