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城
——曲新宇
马上九月一号了,大舅就要进城了。
大舅是一位退休教师,少年时代横跨历史上特殊的十年,也顺利在恢复高考后成了村里第一个考上大学的人。对于庄户人家来说,读书上学自古都是一件颇为奢侈但又极愿意投入的事情,不必说有朝一日能金榜题名。
在大舅那个年代,考上学就意味着跳出了“龙门”,马上就能吃“商品粮”上班挣工资了。大舅少年时代的经历放在茫茫人海里绝计看不出有任何出奇之处,但放在村里看,绝对算得上轰动一时。用大舅说过的话讲:“拾粪孩儿考上大学了!”时至今日,提到那个时候的场景,还能从大舅眼中看到光,那是一个庄户人家孩子第一次靠学习改变了人生轨迹,这也成了当时邻居们教育自己子女努力学习的范例。
大舅常讲道,他上学的时候都是自己带干粮、咸菜,学生大伙上一个红薯面窝头加热费一分钱都拿不出来,只能啃凉馒头。正值青春少年的小伙子正是需要长身体的时候,但是在物资匮乏的年代,大概也没少尝过饥饿的味道。以至于今天在吃饭的时候还保留有当年的诸多习惯,这些是没有挨过饿的人所无法想象的习惯。对于大舅来说,吃饭就像是打仗,一是要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二是要集中优势兵力、个个歼灭剩饭剩菜。对于没有经历过食物匮乏年代的我,无法感同身受。虽然理解对粮食的珍惜,但更多的已经提升到吃得好、吃得舒服的层面,根本不存在吃上饭、吃饱饭的问题。
正是在传统乡土社会向城镇化转变的时代成长起来的大舅,在退休不久后的一天也要进城到市里去了。不说三十年前不敢想,哪怕是十年前,大舅都想不到有朝一日自己也要进城当“市民”了。
大舅要去的小区里有许多老头儿和老太太,也都从事着带孙子孙女上学的业务。大舅进城,也是去照顾孙女上学。习惯了抬头能看见天、双脚能粘上泥的生活环境的大舅虽然时不时感慨一下现在生活水平的日新月异,却也没有停止对新环境的不理解。大舅不理解的有很多很多事情,有排队排得长龙似的门诊患者长队,有孙女放学回家还要用手机打卡的任务,有大樱桃似的车厘子咋贵到要命。
在大舅的印象里,是“从前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很慢”;是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是房前屋后有菜有花。
当城镇化在近一二十年飞速发展,当互联网深刻改变人们的衣食住行,当房前屋后的大块土地变成了阳台上局促的几个花盆。大舅说,这世界变得太快了,快到他还没记住智能手机该如何使用就已经更新换代了好多轮了;快到当年那个村里第一个考上大学的年轻人一眨眼就退休了。
进城的大舅带着不理解的目光仔仔细细打量着城市里的水泥森林和熙熙攘攘的车水马龙。日益智能化的城市和刚刚退休进城的大舅就像是正在进行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
看着戴着老花镜、肩膀上搭着手巾片儿,正在逼仄的阳台浇花的大舅,我在想,等我到这个年岁的时候,又该会是怎样的一种情形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