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山藏古寺
——读许庆胜先生专著《铁凝小说艺术论》
吴熙禄
打开许庆胜先生的《铁凝小说艺术论》,面对洋洋洒洒26万多字的文学评论专著,我还真有点“老虎啃天——无处下口”的感觉。读这本书与其说是啃一本评论专著,不如说是走进一处植被丰厚的文学评论丛林,乍进来,确有点密不透风的感觉!
幸好,有中国著名诗人、社会活动家蔡诗华先生为本书写的序言在前面引路,犹如“阳光林间照”,我怀着深山探宝的心情走进这部文学评论的“大森林”。书中引经据典的层层铺垫,犹如作者领着读者在漫游,曲径通幽,每每都是水到渠成式的出现亮点。
这本评论专著是围绕铁凝的数十篇名作展开的。
此书中许庆胜先生揭示的看点是很多的。令我感受很深的首先是铁凝的语言功力,请看:“它(台儿沟)和它的十几户人家,一心一意掩藏在大山那深深的褶皱里……”(出自铁凝《哦,香雪》)这句话在一般读者看来,平淡无奇,无非是“台儿沟里的十几户居民一直生活在不易发现的大山深处。”然经许庆胜先生的提示,两相比较,后者的表达苍白了许多。“褶皱”一词,一般是用来描绘人的肌肤以及衣服的破旧,以此形容山脉的层叠,可谓独出心裁,给无语的自然地貌赋予了生命,有温度的大山“老人”衣襟山民,冷暖与共,且“一心一意”,坦然一隅!任凭外面时代变迁,这里的烟火不断!即便外界文明的风吹到了这里,散发的依然是山果的芳香!艺术语言的表达下,是天地人的和谐共生!二十多个字的描述极尽山村的适意,令人回味无穷。在徐先生的笔下,我领略了铁凝文笔的魔力!
穿越在“大森林”中,随着评论者的解说,眼前又出现了铁凝笔下的梦境“微型”《世界》。为什么说它是“微型”,因为作为“世界”出现的只是一个婴儿的“微笑”!梦境里,母亲抱着婴儿回娘家,途中发生了地震。在梦到大地塌陷,亲人遇难,母亲绝望时,看到怀中婴儿死死抓住衣襟并对着母亲微笑的那一刻,瞬间获得了活下去的勇气,艰难跋涉回到了家中。就是婴儿微笑这一丝光亮,把母子留在了现实世界中。梦境结束。
文章透出的哲理意义通过许庆胜先生的阐释,发人深省。人说“一花一世界,一叶一乾坤”。婴儿微笑唤起的生机,泛起了书中人物连接、扩展世界的涟漪!挽救了特定人,自然也就留住了特定人心中的世界。小细节,大乾坤。爱的能量无限。
透过“密林”,我隐约发现两个模糊的人影,细看,透视的是铁凝作品《安德烈的晚上》小说里的婚外情故事。婚外恋,“激动忐忑相间”的复杂微妙感受,天生丰满,自然成了文学作品的富矿,作者取之不尽,读者乐此不疲!通过许庆胜先生情、理、法备至的阐释,意会作者对心猿意马的驾驭,分享人性欲望与纲纪纠缠之中的凡人故事。
从许庆胜先生的评述中,“我”看到了铁凝精心设计的两个婚姻不如意的男女,婚外恋中两性火花飞溅,却又因自控和意外最终没有燃烧起来。情节撩拨起读者的情趣,然故事的结局却是悬崖勒马!这一来,使欲喷不能的岩浆在读者心中更加炽热,本以为“有情人终成眷属”,然意外情况当然也是婚姻道德的大手拉住了即将出轨的男女。“有情人终成眷属”是有前提的。“发乎情,止乎礼”。许庆胜先生的评论恰到好处,成功释义了一个万古长青的话题。
在许庆胜先生茂密的评述丛林中,我先后欣赏了《大浴女》、《麦秸垛》、《谁让我害羞》、《草戒指》、《无雨之城》等书评,获益匪浅。返回头来,对自己的作品也也有新的认识。然使我最感兴趣的还是许庆胜先生《铁凝知青苦难远离的理由》一文。如果说上述徐先生剖析的是铁凝小说的艺术成就,而在这篇评论中则是指出了铁凝文学大树的根植。即,与大多数“诉下乡的苦”的“伤痕文学家”不同,她一开始就是“为了吃苦”才下的乡,而且是放弃“文艺兵”特招机会,敞开“大有作为”的时代胸襟,一头钻进文学的土壤,与农民为伍、拜庄稼把式为师,使个人成长之根深扎大地。就是因为她远离“伤痕文学”的怨笔,用一颗高尚的心灵布道文坛,终成为一代文学大师!
世间不缺苦难,缺的是像铁凝这样视苦难为财富、甘愿与农民为伍的知识分子!至此,令我佩服的已不止是铁凝的文笔,而是她契合伟人培养接班人的战略、自觉融入广阔天地的境界。当一个农村姑娘捧着她布满十二个血泡的手哭成泪人时,铁凝满不在乎;“农民不都是天天这样干活吗!我有什么特殊吗!”这位当时高中生的觉悟,远超那位发明“牛棚”一词的国学大师!从徐先生的笔下,我总算透过“伤痕文学”的丛林,呼吸到一口新鲜空气。这应该是我拜读徐先生的《铁凝小说艺术论》最大的的收获!
由于疏于文学理论修养,对于许庆胜先生的《铁凝小说艺术论》,我只是瞭到了“深山古寺”的片瓦檐角,谈了点零散的感受,且不成熟。这座“古寺”的整体面貌和内在的神韵如何呢,就以此书封底的评价描状吧:这部学术著作,“作者自觉避开了文艺研究机构以及学院派的理论,超越流行的意识形态的禁锢,独立思考者自己对铁凝小说的理解与界定。在编排序列上,这部学术著作也有意避开了一般的意义式结构,原生态地采用评叙时间的罗列顺序;命题大与小、厚与薄、宏观与微观、高高低低不求统一,东西南北中方向各异,力求景致错落、水山相间、花叶互文,显得别具一格,生机勃勃,趣味盈然,极有阅读的诱惑力与吸引效果。”
“古寺”里有“真经”,值得读者前往拜读。
2024年3月5日于汶河社区(原金鼎花园南区)
原创首发
作者简介:
吴熙禄,网名“棋山风景”。1947年12月生。退伍军人,大专文凭。山东省职工教育优秀教师。籍贯济南市钢城区棋山管委圈里村。1965年参军。退伍后,先后就职于莱芜铁矿,莱钢安装工程处、莱钢职教中心。当过矿工、宣传干事,文科教师。曾在报刊、网络发表文章一百余篇。出版内部读物《汶水流情》《雁过留声》《玉壶冰心》《荣河纪行》《门槛记》《荣河遗爱》等。正式出版历史小说《大明清官吴来朝》《古槐幽梦》《天光云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