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惠华,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聊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北京石齐画院特聘画家、中国女画家协会会员、北京工笔重彩画会会员、国韵文华书画院研究员、山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漫画家协会常务理事、山东省女书画家协会主席团委、香港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聊城市女书画家协会主席、聊城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2015年作品《青春有约》获得“纪念扬州2500周年城庆——丹青扬州全国中国画作品展”优秀奖(最高奖 · 中国美协举办);
2015年《虹撒山乡系列》参加“首届八大山人全国山水画作品展”被评为入选作品,(中国美术家协会举办);
2015年中国画作品《故道山乡有我家》参加“水墨彭城 · 全国写意中国画作品展”被评为入选作品(中国美术家协会举办);
2017年中国画作品《山坐“四平”处处宝》获得首届“白山黑水.美丽四平”全国中国画作品展入会资格(最高奖.中国美术家协会举办);
2018年中国画作品《年丰日暖谷如金》参加“山水砚都多彩肇庆”全国中国画作品展被评为优秀作品(中国美术家协会举办);
2019年中国画作品《皖南金秋山留韵》参加“第二届泾上丹青.全国中国画作品展”被评为入选作品(中国美术家协会举办);
2020年中国画作品《又现乡野一页金》参加第二届“乡风墨韵”全国中国画作品展获得入会资格(中国美术家协会举办);
2007年随中国文化艺术代表团到访马来西亚举办画展,慰问养老院等;
2007年出访马来西亚办展20多幅作品被购藏。
2023年7月参加中欧艺术对话——第22次代表团出访欧洲,分别访问了比利时、法国、德国、荷兰等。
2023年2月参与意大利米兰联展、2023年2月在江苏泰丰举办个展、2023年3月在滕州市美术馆(王学仲美术馆)举办个展、2023年12月在威海侨乡美术馆举办个展。
2023年7月出访欧州四国参展交流,国画作品分别由德国总领事馆和比利时中国文化活动中心收藏颁发证书。
2024年10月出访意大利和梵蒂冈,在意大利佛罗仑萨科皮尼宫博物馆参与中国画特展(联展),作品由意大利官方及藏家收藏颁发证书。其作品独具特色多次在中国美协组织的大展中获奖入选,以山水为主,人物,花鸟皆能;被誉为“山野田园的歌者”。
山野田园的歌者
——走近画家金惠华
与金惠华老师认识有好几年了,一直关注于她的艺术创作实践,可以说,她在当代艺术家,尤其是女艺术家中是具有开创意识的画家,不断思索,孜孜不倦于艺术创新,使得她的作品有了现在独特的风貌。而且,在女性画家中以山野田园入画的,她绝对称得上是独树一帜的。
受现代绘画史上的伟人马克·夏加尔的影响,她的作品呈现出梦幻、象征性的手法与色彩。早年受教于石齐先生,接受三象合一艺术理念的熏陶,受石齐先生点自家灯火思想的指引。山水画学习龙瑞、祁恩进诸先生。她画路很宽,山水、人物、花鸟均有涉猎,笔者惊喜地看到她所探索的田园山水,成一家之言,在高手林立的画坛,闯出了自己的路子。
分外乡情此际深
每个人,都有一段乡情,想要遗忘,却总是与岁月共峥嵘。乡情是一种淡淡的忧愁,也是一种深深的怀念。金惠华笔下的山水作品,有乡情的印记,那是心灵的归途,那是“近乡情更怯,不见若万年”的思绪。那时,那地,那人,是她心底永不褪色的记忆。诉诸笔端,便有了她作品所弥漫的最深最深的乡情痕迹。
因而,她的山水作品里,有弯弯曲曲的沟壑,有层层叠叠的丘岭,有飘然浮动的白云,有随风而动的树木,当然,还有红砖绿瓦的房舍……这些都是记忆里的乡村种种,她试图用手中的笔,唤醒对乡情的牵挂。
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艺术家只有热爱生活、热爱自然、关爱民生、崇尚真善美,才能充分发挥其创作潜能,创作出富有意境的高格调作品来。而且,唯其这份乡情的牵引,她的作品呈现出浓得化不开的诗情,每一幅山水作品就是一首流淌着的诗歌。她笔下所描绘的景物的宾主、虚实、疏密、呼应、藏露、开合等对立统一关系,处理得当自然,浑然一体。例如“虚”与“实”根据作品需表达的思想来精心设计。因为中国画中的“虚”,即空白,并非无物,而是比画出实物更具丰富的内容。在整体的造型用笔上,她擅长用重流畅的长线条和轻碎细急促的短笔等,这使得她的作品有音乐的律动,苏轼说:“王摩诘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其中呼应的巧妙处理就使金惠华的画作具有情景交融,诗意盎然的特点。
在画面的处理上,她常借烟云掩映,隐去山间水涯许多景物,使人觉得江山无尽、气象万千,从而引发观赏者的想像与联想,使有限变无限,画面反而更显得丰富了。她特别注重写生,走进大自然当中,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这正好印证了黄宾虹所主张的:“吾人唯有看山入骨髓,才能写山之真,心手相印,益臻化境。”这也不难理解,她的作品所散发出来的高档次、高格调、高品味的意境了。
我生山野无所谋
宁静和谐的乡村田园之美,对于中国山水画天人合一、主客观融合、精气神表达、生活情趣抒写、笔墨理法运用等方面有着更好的发展条件。
在金惠华的田园山水画中,有近景的细微刻画,有远景的脉络描绘。村舍的草垛、溪岸的杂草野花,都会成为金惠华作品构图中的主体。近景观看物象,它们在形质的呈现和色彩的反映上,与远景物象的形质颜色的呈现完全不一样。远景一片混融,呈现一个调子。而近景物象则色彩分明、形质清晰。当然,更重要的是,近景更贴近生活,更贴近人。
山乡田野是她更熟悉的所在,最能勾起她的创作冲动。她曾讲到一次出去写生,层层梯田所展现出来的自然色系,那份久违的沉稳和娇艳,任是再高明的艺术家也调不出来的色彩,虽平奇却俏美。声声犬吠,鸡鸭相闻,儿童嬉戏,农家的菜园,房前屋后的山花与果树……她说,那一刻,她要陶醉在这真实无华却令人情绪涌动的大自然里了。我们远离山野,孰不知,正是这朴素的山野种种,才是那令人澎湃的精神家园。她羡慕日日在这里生活的山民,她觉得他们才是精神的贵族。
还有在江西抚州乐安县写生,空气里满是快乐的味道,亲切的乡亲令她激动不已。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却原来,这不就是孟浩然诗句所要表达的那一份意境吗!所以,金惠华的作品里,丰年、山野、田园、耕种、梯田、水牛、孩童、山花……这些山野的种种美妙,构成了她作品的艺术体系,歌颂勤劳的人民,歌颂百姓的智慧与快乐,这不正是最好的素材吗?所谓的艺术来源于生活不能是一句空话,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真正的生活又岂是艺术所能表达穷尽的。
在这广沃的山野里,没有繁华都市的尘杂干扰,那份悠然自得的快乐多么令人神往。金惠华试图通过作品,营造出美好的精神归宿和理解寄托。欣赏她的山水作品,是一种美妙的视觉享受,其繁中点翠,笔法精湛,构图巧妙,尽显盎然,画面语言独特而又富有生气。好似一股清雅的泉水,带来清凉与惬意的精神享受。
山遥水远遗墨间,行笔走墨书流年。耐人寻味的水墨意味,浑然天成。
一篆清香印本心
中国山水画自魏晋独立成科以来,一直钟情于名山大川、丛林幽微,就像宗炳在《画山水序》里说他自己的“余眷恋庐、衡,契阔荆、巫”。
而田园山水画则是中国山水画大系里很特别的一种。金惠华的田园山水画作,源自她对自然和人文的造化与体悟,由地域风貌的视觉审美,升华到深层的生命意识与人文情怀。艺术家通过手中的如花妙笔,构建她理想中的田园景色。既有对大自然的亲近,也有对历史的慨叹,如涓涓细流,温润心肺。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充满了人文意味。
她是偏向于幽静的,这可能与艺术家的心性有很大的关系。却是这作品气息,宛如喁喁细语,胜过黄钟大吕的庄严,更润人心。她的笔下,意境真切,情调感人。有刻意求新的倾向,无矫揉造作的痕迹。我们仿佛能从润湿的土地上嗅出泥土的芳香。
淡雅的用笔,从容的构图,也是金惠华作品的另一种特质。她对色彩的使用不脱客观自然的特质,但又不完全被自然属性所限制。也正是这种中间状态,为金惠华撑开了一个更为自由和丰富的色彩空间。品读她的作品,如读一篇篇优美的散文,感受到一种诗意栖居的隐士情怀。兼收并蓄,挥洒如意,达到“随心所欲不踰矩”的境界。画面之色彩以黑、白、灰为主旋律,强调疏密结合。较多采取满构图,既追求现代艺术之平面对比,又讲究古典艺术的格调高雅。
她的作品不仅是单纯的摹拟自然,而是通过艺术加工而使之升华,达到借景骋怀,情景交融的意境。对画面力求明净、澄洁、幽远与变幻,使作品的诗情画意与浓郁的乡土气息相结合。
笔者与之交往,感受到她发自内心悲天悯人的情怀,而这,正是一位成熟的艺术家所应该具备的。祝福祝愿,她的艺术之路一定会更上一层楼。
《藏娇图之三》136x68cm
《祥语春晖》136x68cm
《祥瑞山乡》四尺三裁
《书山海源似骄阳》180x97cm
《山水画小品一》约39x31cm
《山水画小品二》约39x31cm
《山水画小品三》约39x31cm
《山水画小品四》约39x31cm
《山水画小品五》39x3cm
《山地有约》68x68cm
《虹撒山乡系列五》136x68cm
《虹撒山乡系列六》136x68cm
《写生系列作品》100x50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