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暮穷途(六十七)
作者/三木秉风(周凤森)
中华文明文化是理性的文化,太极文化具有宇宙的价值观
两千年来欧亚大陆是世界的中心,欧洲基督文化、西亚伊 斯 兰文化以及由佛教文化与太极文化融合形成的东亚文化长期以来形成鼎足之势,虽此三大文化区通过丝绸之路连接起来,但世界重心特别是经济重心仍在东亚中国!在资本主义思想尚未从萌芽到开花结果之前,东方中国在意大利旅行家阿可波罗的笔下是一片黄金铺地的即富庶又文明的国度,但达尔文自然主义中关于“同类竞争异类相食”的丛林理论与欧洲工业革命结合之后,掀起了欧洲列强殖民他族掠夺世界的狂潮,一二次世界大 战就是欧洲列强在瓜分世界中利益矛盾不可调和的结果。日本在明治维新中“脱亚入欧”后也发动了一系列对朝鲜对华战 争以驱逐沙俄等西方势力妄图建立“大东亚共荣圈”。所以未来世界从第一二次工业革命向第三次工业革命,即信息,高科技,综合工业革命过渡也将是个一把双刃剑,用什么样的文化引领非常重要!但用“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引领未来工业革命方向显然是错误的。几百年来不管资本主义世界在“人权人道及人性”方面喊出什么样的口号,从西班牙葡萄牙到大英帝国,从德意志日本到大美帝国,以帝国财团利益为核心去霸权世界侵略他国的资产阶级意志从骨髓底子里是一样的!
在纷纷扰扰的世界风云面前中国所选择的未来战略走向举世瞩目,中国“和平崛起”后的世界战略目的是什么?世界至今无人提前解读!这是因为中国本身的发展道路尚处摸索之中,若游历于当今主权之外的大清时期的领土如台 湾,南海、藏南、外蒙古、俄罗斯远东及琉璃群岛不能收回,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不算彻底之为!若“不战而收”则需要未来中国高层付出巨大的政治智慧与经济补偿!所以提高中华文化的世界认同力需快马加鞭,中国域外领土的“和平回归”不仅需要强大的军事经济政治作为后盾,更需要“回归领土”的人民对中华民族文化灵魂的高度认同感及归属感大大提高!
在汉唐之后中国文化几乎覆盖了整个东亚,几乎包容了世界所有文明!中华文明的坚韧性在于它的“折而不断”,在于它的“逢阳则阴,逢阴则阳”的太极奥妙技巧。从全世界来看各族人民在宗教哲学及传统思想认识上都难以突破旧有观念的束缚,固执己见已经成为各民族的共性弱点,破除宗教政治哲学及科学上的民族傲慢与理念执着也将成为世界性难题!而太极文化恰恰是与时俱进的“穷变通久”的变易文化!
文化的最高境界是宗教般的超欲性!从文化本质讲宗教所反应的是人与神(包括教主)之间的关系,是神对人类灵魂的疪护与拔擢,是人类灵魂修养与升华的摇篮。政治反应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各种生产生活关系在人类社会实践中的强力安排或自愿定位,政治是人类依据情感血缘作出的阶层分工,是人类生存界限与秩序维持的管理纽带。科学反应的是人与物的关系,是人类对物理关系的无限探索,它即是人类欲望的播种机又是人类发展的物质动力。在宗教的世界里人们提倡博爱和寡欲,不管是佛教、伊 斯 兰教、基督教还是中国土生土长的道教皆是如此,都提倡人与人之间的互爱和对欲望的限制以及对天地自然的感恩,俱提倡灵魂的纯洁与富有,但在科学的世界里对术数的挖潜及物质的变革却又永无止境,永远变易的,所以道与术从广义讲就是一对互相制衡的阴阳!
太极价值观就是宇宙价值观!人类的价值是体现在精神的高度还是物质的宽度呢?当然这种争论自古就有,但儒家、道家、佛家、基督、伊 斯 兰等世界五大思想却给出一致的答案即灵魂的修养胜过物欲的满足。在宗教信仰非常发达的社会里,以创造物质财富为主的工商业者就会受到歧视,不管是西方还是东方都是一样。价值取向作为恒定精神高低的尺度,今人的价值往往体现在控制财富的多寡以及掌控资源配置权的大小上面,不管是西方还是东方都是一样。然地球后世子孙并不希望作为祖宗的我们对地球掠夺性开发以寅吃卯粮!
在宗教经济看来政治是人类社会的维持某种统治意志及秩序的工具,它可以为宗教信仰服务,也可以为经济财富服务,也可以为人伦关系服务。如果政治为宗教信仰服务,社会财富就仅变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工具,那么人类就走向少私寡欲及精神追求的境界,这保证了人与人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长存,人当然也就成了社会运转的中心。
中华文化是非常理性的世 界 级文化,尽管四大发明出现在中国,科学技术领域,中国曾遥遥领先世界,但中国的自古以来就“以德治国”(古称以德配天),“以礼治国”(周朝制礼将无形的道德有形化、具体化)或“德主刑辅”治国(以道德教化为主以刑法惩治为辅)的传统,无论道家无为治国还是儒家有为安邦,发展商业及经济在中国的五千年历史发展中,不但非当首位而且受到种种限制排济,所以“重农抑商”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非中国古人不重视科技进步,而是中国先人懂得将青山绿水留给子孙的深义所在,这就是中国古人的可持续发展观!

编者按语:文化是民族的灵魂!传承优秀文化是民族的责任和使命。以三木秉凤(周凤森)先生为首的【世界大同文化传媒】创建以来,一直在弘扬传播民族优秀文明文化,增强民族文化的软实力,为实现民族文化自信而努力奋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