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散文
看史铁生的《白云》
李度
这是一篇非常短的微小说,我下载它的时候才发现,字不调整也就一页A4纸的一面,而且不是占满。真的是太短了。史铁生这样的大家怎么也写这么短的小说?这是史老师转递给我的第一个疑问。
我用了不到两分钟读完,脑子里立刻蹦出第二个念头:这算是小说么?
这就是史铁生自己的一点片刻经历,在医院换药的片刻经历啊。只不过有了一点故事情节,史老师及时的把它记录了下来,发表出来了而已。其实回想一下,史铁生的许多文章,不都是自己的人生经历的记录么?最经典的《我与地坛》不用说,像《轮椅》、《故乡的胡同》、《绵绵的细雨》、《钟声》等等等等,只不过加入了一些感想和感悟,给人们一种启发和想象,揭示生活的真谛。由此,我又想到了严歌苓,这个被广泛赞誉的“才华横溢”“多情风流”的女作家。你看看她的《红罗裙》、《小顾艳传》、《青柠檬色的鸟》、《一个灵魂的坦荡》等等等等,不也都是自己的人生经历吗?一样的,她把自己的生活经历精雕细琢,提练其中的感悟和哲理,以这样的感悟为主线再串连起来,就成为了我们读到的一篇篇脍炙人口的佳作。其实,这方面表现最为突出的是距离最近的、咱们阿勒泰的李娟,再看看她的散文,几乎全都是自己每天的生活,她记述生活,感悟生活,有时候的感悟竟那么直接,当然也那么深刻。
一个作家,其实也是一个普通人。
生活的艰辛、现实的拘束决定了他的人生轨迹注定不可能经历很多,像史铁生,除了二十岁以前和我们一样,二十岁以后甚至都局限在一张小小的轮椅中,大部部时间活动在那个荒凉的、人迹罕至的、被称为地坛的破败的地方。成天愣愣的看着风从林间穿过。但这并不防碍人家成为一代名家。所以,当你才思枯竭的时候,当你感觉提笔无力、没什么可写的时候,你怪什么呢?无论你怪什么都千万别怪自己的人生阅历太浅,经历得太少。这纯粹就是个借口。
生活中,我们的借口很多,工作没做好,是时间不够,是别人没配合,是难度过大。当老同志取得成绩的时候,说,我到了那个年纪就好了。当年轻人取得成绩的时候,说,我已经老了,那是年轻人的事。当在家庸庸碌碌的过了一天,就说,这个星期实在是太累了,原谅了自己。总之,只要我们不想做,我们总是为自己找各种各样的借口,而这种借口竟是那么的廉价,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前段时间,也就是几个星期之前,我还为自己没东西可写而懊悔经历太少。但很快,我就发现这是一个错误的想法。这种认识,不是表面上的,而是从肉体本身深切感受到的那种体会。是在经历了“磨难”和“历练”后的感悟,绝不是一般人的那种稍纵即逝的感想。我深知,这种感悟是可以带动以后的行动的,是最真切的那种行动。这是与一般人“心得体会”那种感想的本质区别。我为自己有了这样的感悟而暗自庆幸,我又上了一个台阶,纵然自己已经是五十多岁,纵然说出来可能会被人嗤笑。
其实,感悟本身的最大好处是增强信心,使你有强烈的动力、昂首挺胸地去做某件事。这才是感悟本身的价值之所在。就比如今天早晨,我睡了个大晚,老婆都有点生气了,因为她已经做好了饭,油饼的香气一直飘到紧闭房门的卧室里。我爬起来、草草的洗了手就坐在了饭桌前。当我照例再次坐到电脑前的时候,“才思枯竭”的念头只是在脑海里一闪便消失了。
今天我写点什么呢?这个想法刚产生,便有排着队的事情蜂拥到了我的面前。事情太多了,以至于如果都写可能会打乱我一天的计划,还有休息,所以我不准备都写,我只写其中的一件,就是我印象最深刻、最能够带给我启发和冲动的那一件。我现在的问题是怎样组织它们、给它们排队,使它们更富故事性、带给人们以启发。当然,作为每天的练笔,我也可以原谅自己,先给它们起个名字,记录下来,待以后再用。但在不久的将来,我决定不再原谅自己,我是这么考虑的,我要使我的大多文章,当时就能够成形。
这是我的目标。
作者简介:
李度,笔名沧海,阿瓦提县法院员额法官,全国法官文联文学专业委员会委员,阿克苏地区作协会员。作品多次获奖,诗歌、散文、小说散见于新媒体、报刊、杂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