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笔/美丽如画的边城(下)
——贵州旅居有感之十
文/刘玉伟
我们在重庆市洪安镇上吃过午饭后,就在谭师傅的带领下,来到洪安边城旅游区,这里距重庆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的县城还有27公里。在清水江大桥桥头,高大门楼的迎面是“渝东南第一门”几个金色大字,背面是“欢迎您再来重庆”几个金色大字,落款都是“重庆市人民政府”。在桥头的一侧,一块高大的水泥柱子上“川湘黔边城”五个红色大字的两边,是一幅用红字写得对联:“苗汉土家共襄大业/洪茶更始齐建小康”,下面底座上是一些领导人的题词。
我们从大桥的这头走到大桥的另一头,古色古香的高大门楼上,“湖南”两个金色大字格外的醒目,房檐下那一串大红灯笼也很漂亮。背面是“边城楼”三个金色大字。我好奇地问谭师傅:“这里有重庆的,也有湖南的,怎么没有贵州的?”谭师傅嘿嘿一笑,摇一摇头,指了指他停车地方那后面的一片山林说:“我也不知道因为啥,贵州省的松桃县和重庆市的秀山县是近邻,和湖南省的茶峒镇(边城镇)就隔着一条小清河,在边城就我们贵州还没有建景区。”
我们走进湖南的茶峒镇(边城镇),就像是走进了沈从文小说《边城》里所描绘的茶峒古镇。沈从文先生把古镇优美的风景,淳朴善良的风俗人情都融为一体,勾画出了田园牧歌般的边城风貌。在这里你可以看到依山的筑城茶峒,临水的码头,弯泊的小篷船,轻柔的山风,望眼无尽的翠竹,青石道整洁风雅,吊脚楼古色古香,古渡摆舟;垂柳下的石级上,仨俩姑嫂在捶衣洗菜,清水江上,四五渔民在放鹭鸶叼鱼,如诗如画,美轮美奂,就像小说里描述的样子。
我们在谭师傅的带领下,首先来到竖立在江边的,上面写有“中国边城/国家级水利风景区”的巨石前,
上面造型独特,像一个在指引方向的巨人。下面四方石墩上,正面是“一脚踏三省”几个红色大字,另外三面分别写着贵州、重庆、湖南的红色大字。我站在江边,江面上有小篷船划来划去,上面也都坐满了游客。阵阵江风吹来,还真凉爽了许多。
我们又沿江边的栈道向茶峒景区深处走去,那一栋栋吊脚楼建在岩石上。我们走到古渡摆舟那里时,我看到有许多想要去对岸,重庆市洪安边城旅游区游玩的游客,都派起了长长的队伍。这里就是古镇上有名的拉拉渡,也是体验当地风情的好去处。拉拉渡就是在小篷船的两边拴上绳子,以前是人拉,现在早已是机械了。拉拉拉渡就是把这面的游客拉到对面,再把对面的游客拉过来。谭师傅问我们几个人想不想过去,我们一看那么多人排队,都摇摇头说算了,算了,就在这面转转,看看就可以了。
我抬头朝对面看过去,对面码头中央有一个圆形的红塔,就是对面景区里有名的“语录塔”,塔的两边是高高的台阶,一座座古建筑群拔地而起,还有吊脚楼的屋檐下也都悬挂着红灯笼。我们又顺着这面码头高高的青石台阶,走到上面古色古香的街道里,脚下青石板的路面明光发亮,街道两边都是商铺,百货、服装、特色小吃、茶社和宾馆等也是应有尽有。
我们走出街道,眼前豁然一亮,映入眼帘的是宽阔的江面,江边柳树繁茂,柳枝在风中微微的摆动,清水江边一条青石板铺成的路面干净整洁,路的旁边是一栋栋二三层高的楼房,有饭店、茶社和旅馆,刘邓大军挺进大西南渡江指挥所也在那里。
我走进指挥所的展厅后看到,为了再现刘邓大军挺进大西南的光辉历史和艰苦历程,就在当年渡江前哨的地方,恢复重建了这所刘邓大军挺进大西南渡江指挥所。指挥所以当年刘邓大军挺进大西南茶峒渡江历史事件为基地,以图文并茂,实物并举的形式,讲述了渡江前后的历史史实,再现了刘邓大军在茶峒期间,克服各种困难,军民同心,不断创造奇迹的历史场景。展览让我又一次对刘邓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丰功伟绩肃然起敬,时光荏苒,记忆永恒,革命前辈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我们几个人坐在江边休息,江对面是重庆市洪安边城旅游区,在蓝天白云下,远处山峰巍峨,连绵起伏,江水中央的“三不管岛”上绿树成荫,草木繁盛,所有这一切的倒影折射在静静的江面上,真像是一幅淡淡的美丽的中国画。
我们顺着茶峒老街朝出走时,看到古巷灰墙青砖,看到街道两边鳞次栉比的店铺,看到那些用原木雕花的门窗,不由自主地感叹到边城古镇真的是太美了!还有古镇里街道高底错落有致,楼房屋舍上下起伏有序,江边柳树成行成荫,江水在阳光下波光粼粼,自然风光真的十分迷人。茶峒(边城)古镇除了是国家第一批特色小镇外,还现后荣获:国家历史文化名镇、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国家风景名胜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苗绣织锦艺术之乡等。茶峒(边城)古镇不仅是国家4A级景区,也是湘西四大名镇之一。其它三个名镇是:位于泸溪县东南部的浦市古镇、位于龙山县南端的里耶古城、位于永顺县王村的芙蓉镇。
我们在返回的路上,我一边回味着边城如诗如画,美轮美奂的风景,一边又想起了沈从文先生在小说《边城》里的句子:“在青山绿水之间,愿牵你手,共赴白首之约,此情此景,浪漫至极。”、“边城之魂,历久弥新;岁月不老,边城永驻。”
刘玉伟,2024年12月14日于西安市大明宫铁路小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