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边抗日根据地的创建和红色秘密交通线的建立
刘炳义
1938年1月,中共益都县委在城东大陈村建立,李云鹤任书记,彭瑞林任组织部长,胡维鲁任宣传部长。同月,为避开敌人占领的胶济铁路,县委从城东大陈村迁往城北东朱鹿村,恢复发展党组织,建立抗日自卫团和抗日武装,共产党员刘逢源(刘自德)被派回家乡阳河村一带,开展革命活动,很快发展赵治安,刘欣,刘学章,张士欣等一大批优秀青年入党,为以后益寿临广四边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奠定了思想和组织基础。
1938年5月,中共益都中心县委建立,书记李云鹤,组织部长胡维鲁,宣传部长彭瑞林,民运部长王宗东,负责指导益都,寿光,临淄广饶等地党的工作,为创建中共益寿临广四边抗日根据地,从组织领导上准备了条件。
同年6月,中共寿五区区委建立,刘逢源任区委书记。
1938年10月,中共寿光中心县委在寿五区赵家营村成立(现青州市高柳镇赵家营村)寿五区划归中心县委领导,区委书记刘逢源以卖书笔为名串乡走校发展党组织,先后发展纪多艺,纪作新,王兆吉,张怀义,秦洪舟,隋文理等30余人入党,逐步建立起了从阳河经石家村到板桥村,跨过沧潍公路经张家庄到牛头镇的地下交通线,党的文件和宣传品经常通过这条线传递,为了防止敌人发现,刘逢源打扮成卖书笔先生,纪多艺打扮成走亲戚的,一站一站的传送。
1939年6月,中共清河特委和八路军三支队临淄大夫店会议后,决定三支队撤离铁路以南小块山区根据地,分东西两路向更广阔的清河平原挺进,为适应抗日斗争新形势,1939年10月,中共益寿临广四边县委在赵家营村建立,书记马巨涛,组织部长陈风九,宣传部长李荆和。
标志着中共益寿临广四边抗日根据地正式形成,这是清河区所建立的第一个根据地。
中共清河特委书记景晓村率清河特委进驻阳河一带村庄达一年之久,发展壮大了四边抗日根据地,四边抗日根据地成为当时清河区的党政领导中心。
从东线进军的三支队部分部队在四边抗日根据地稍事休整后,即向寿光清水泊地区开进,建立了清河区的第二个根据地清水泊抗日根据地。
1939年9月,寿光独立团在团长赵寄舟,政委张文韬的带领下,依托清水泊抗日根据地,配合胶东区八路军,开辟了潍县四区和昌邑北部地区,经过龙池,柳疃战斗,使潍县四区,五区,昌邑三区,四区,寿光一,五,六,七,八,九,十区联成一片,扩大了根据地,打通了同胶东的联系,这条延安连接鲁中,清河,胶东抗日根据地的红色交通线正式贯通。
1941年6月22日,苏德战争爆发,延安通过新疆到苏联的陆空通道,被军阀盛世才掐断,几乎同时,胶东联系鲁中山东省委的滨海交通线,诸莒交通线也全部被日伪截断。
这样,这条延安经太行山,泰西,鲁中,跨过胶济铁路,经过四边抗日根据地,到寿九区,七里庄,石桥,榆树园子,勃海走廊到胶东,进而渡海进入东北,到苏联的通道,就成为了延安党中央联系苏联,鲁中,清河,胶东抗日根据地的唯一通道。
为掩护这条红色交通线,中共清东地委在寿九区的榆树园子建立寿潍二边办事处,并以寿九区区中队和北部村庄为基地,掩护干部过路和物资通过。
在四边抗日根据地的寿五区,1940年2月就建立了南寿五区,中寿五区,北寿五区。
南寿五区,中寿五区受四边县领导,北寿五区受寿光县领导,任务就是掩护这条红色秘密交通线,中共南寿五区驻地石家村,就成为了这条交道线上的重要驿站。1942年2月,重建后的中共四边县委非常重视这条交通线的畅通,派县公安局长陈太恒专门负责这条交通线的安全。
据村里老人回忆和已解密的有关党史记载,当年延安党中央和鲁中山东省委派往胶东根据地的大批党政干部,就是从这条交通线奔向前线的,在石家村留下名的就有持毛主席亲笔信的特派员尉迟仁华,开国上将许世友,中共山东省委常委胶东区第一书记开国少将林浩,五支队司令员高锦纯,政委王文等。
大量的情报,信函,批件,物资从这里通过,胶东区产的黄金,清河区产的食盐棉花等。都是通过这条交通线送到鲁中的。
石家村村民为过往人员提供食宿,担任警戒。曾将发现这条交通线的日伪特务活埋在村西南大湾,用铁血手段保障了这条交通线的安全。
具史料记载,当年从胶东抗日根据地运往鲁中的黄金有16万两,无一两丢失,也无一人携金叛逃。其中有13万两运往延安,为困境中的党中央解了燃眉之急。
通过这条交通线运送黄金到延安,支援全国抗战,当时属绝密,很少有人知道,至到上世纪九十年代才逐渐被人提起,目前,这条红色秘密交通线还没有完全解密,我们只能从亲历者的回忆录,或有关县区党史中触摸它的脉博。

作者简介
刘炳义青州市何官镇石家庄人,青州市作家协会会员,大专文化,现任石家庄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主任,自幼喜爱文学,酷爱历史,喜欢写小散文,小故事,中共益寿临广四边抗日根据地抗日斗争故事,曾有多部作品在百度,搜狐,都市头条等网络发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