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寄三溪韵,心守故乡魂
——写在《三溪风雅》新书首发之际
吴玉梅
非常荣幸能参加《三溪风雅》新书首发式,因我参加了龙王山景的釆风活动,参与了和诗创作,并一直关注诗集的出版进程,所以在发行之际,感慨甚多。今日,我围绕“故乡”主题,与诸位前辈老师分享拙见与感悟。
社会车轮滚滚向前,城镇化程度越来越高,人们一边被潮流裹挟前行,一边往后不停回望。也说,“吾心安处是吾乡”,可何处可安君心?对很多人来说,离开了家乡,则再无“故乡”,从此,在情感上流离失所,心无归依。正如格非在《望春风》小说中说,“故乡的死亡并不是突然发生的。故乡每天都在死去。”
在故乡渐失的今天,冠瑛老师是幸福的,他有心中故乡,有灵魂的寄所。对故乡,他没有贺知章的“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的惆怅,故乡于他,“并不止于一块特定的土地,而是一种辽阔无比的心情。”他心中的故乡是美的,古韵之美,他把对故乡的爱,化成了唯美的诗句,酿成了浓浓的乡愁——翠叠青螺、蓑溪赣石、龙池玉印、梦里桃源、天马横琴、凰仪凤影……“烟和袅袅弘秋意,水照飘飘度晚风”“云生脚下千峰翠,履印花间十里妍”……如此景点名称,如此诗句,哪能不让人陶醉?倜傥不羁的冠瑛老师,对故乡的山水,竟然如此柔情。
《山溪风雅》,近三十位诗人,唱和二百多首诗,我想,每位诗人,在唱和时,都满怀赤诚,奔赴心中的故乡,然后在自己心中的山河采摘诗句,他们创作的作品,或多或少都带有自己故乡的影子。清楚记得,我和冠瑛老师《秧场人家》这首诗时,故乡秧场人家的最初记忆,在脑中如影片播放:傍晚时分到暮色四合到山村静眠——夕阳西下、炊烟袅袅、百鸟归巢、稼人晚归、稚童追萤,清风徐徐、弧月高挂、犬吠阵阵,慈母慵捻线,学子夜挑灯……
故乡,即乡愁。乡愁文化是乡村旅游之魂,乡村建设,要留得住乡愁。《三溪风雅》这部诗集的问世,也是发掘乡愁文化的创举。在开启了一个以城市为本位重塑中国乡愁的新历史进程时期,不说对文旅事业有何贡献?至少对农耕文化及古诗词文化的传承,有非凡意义。在采风时,我问冠瑛老师,梦里桃源在哪?凰仪凤影在哪?他笑着答,景在你的笔下,在后代的怀念与找寻中……哦,我们也是造梦人,在某种意义上说,《三溪风雅》唱和集,是诗人们合唱了一首农耕文化乡村生活的最后挽歌。
三溪土龙的村民大多数已搬离村庄,或在圩镇,或在县城居住,有的整家到了经商或务工城市居住,他们常年不回家,任由山村的风吹了一年又一年。冠瑛老师是常回家的,他无疑是乡村最忠诚的守望者,他的灵魂与故乡山水相连,他以诗歌定格故乡的美好,他是把诗歌归还土地的自然之子。作家简媜说,“每个人心中总有一块土地,是他终生溯洄以求的。称它是故乡也好,是梦土也罢,这条归乡路不是长夜漫漫、更行更远,就是在地图上根本找不到名字,只是脑海里一处花卉争艳的安静小镇。人的尊贵与悲哀,都在寻求的过程里一再叠唱。”亲爱的人们,那就象冠英老师一样,一再叠唱吧,去寻求那一块可称得上故乡的地方。
今天,冠瑛老师个人诗集《客家雅韵》也同时发行,在此同贺!祝《三溪风雅》《客家雅韵》永流芳!最后,为冠瑛老师祈福,祝冠瑛老师早日康复,诗心永在!
2024年12月14日
作者简介:吴玉梅,女,70后,江西省赣州市赣县区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江西省诗词学会会员、赣南诗词楹联学会会员、赣南诗词学会女子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合著《郁孤台下》。
